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貝多芬的名句

貝多芬的名句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名言可以帶來警醒和激勵,有助於我們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事。妳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名言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貝多芬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多芬的名句

1、在過去的那些音樂家中,只有亨德爾和巴赫是有天賦的。我的心深深地為巴赫,這位和諧之父那崇高而偉大的藝術所震動。我過去壹直是莫紮特最熱烈的崇拜者之壹,我現在和將來仍將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後壹息。我認為您的作品在所有其它劇作之上,每當我聽到您的新作就心花怒放,並且對它比對我自己的作品還要感興趣:總之,我傾佩您並熱愛您……您將永遠是我最敬佩的當代人,如果您能給我寫幾行字、給予我莫大的快樂,我將感到寬慰,藝術將所有人匯集在壹起,特別是那些真正的藝術家,您或許容我把自己也歸於這類人的行列中。

2、智慧,勤勞和天才,高於顯貴和富有。

3、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壹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4、對妳們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錢,才能使人幸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5、把“德性”教給妳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6、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7、卓越的人壹大優點: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8、我的想法正如伏爾泰所說“蒼蠅的幾口叮咬並不能阻止駿馬的前進。”這些蠢人,就讓他們去x謗吧,他們的風言風語決不能賦予任何人不朽,更不能抹去那些命定輝煌的人們的不朽。

9、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借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

10、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11、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麼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

貝多芬的故事

1787年的春天,17歲的貝多芬為了尋師訪友,風塵仆仆地來到了世界音樂名城維也納。

他虔誠地敲開莫紮特的房門,謙恭地自我介紹說:“我叫貝多芬,是專程從德國波恩趕來拜見您的。請您多多指教。 ”莫紮特聽後,馬上回憶起壹段往事:貝多芬出身於壹個有名的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著名的音樂家。小貝多芬從4歲開始學琴,在8歲時就舉行了個人音樂會,11歲時創作的壹首《葬歌》風靡整個歐洲,剛滿13歲時便擔任了宮廷風琴師,是壹個很有發展希望的青年音樂家。不過,貝多芬到底有多大的音樂才華呢?莫紮特決定要親自考核壹下。

“請坐下來,給我和客人們彈壹曲鋼琴吧!”莫紮特安詳地說。

貝多芬為了贏得莫紮特的贊賞,盡最大努力彈了壹首高難度的鋼琴曲。可是,莫紮特聽了卻毫無表情,反而順手拿起壹張紙,快速地寫了幾個字,遞給貝多芬說:“請按這個題目構思壹首鋼琴曲吧!”

貝多芬聽了心中壹陣忐忑,似乎覺得有些委屈。他沒有吭聲,只是凝神思索了壹會,雙手便按上了琴鍵。驀然,美妙的琴聲像潮水似的奔湧而來,神奇的旋律溢滿全室的上空,客人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好極了!”莫紮特仔細地聽完了貝多芬的即興創作,高興地對身邊的音樂家們說:“請各位註意,這個來自美麗的萊茵河畔的孩子,必將以他的音樂才華,震驚世界!”

貝多芬沒有辜負莫紮特的殷切期望,在很長的壹段時間裏,他把自己關進旅館,既不出門也不會客,只是專心致誌地學習鋼琴和忘我地進行創作。在他學習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這樣幾個有趣的小故事:

壹天,壹個住在他樓下的女客人突然高聲地喊叫起來:“請樓上的人註意壹下,樓板漏水了!”可是。盡管這個女客人不停地高聲喊叫,水珠還是不停地從樓板縫裏向下掉。怒氣沖沖的女客人命令她的仆人趕快到樓上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當仆人走進貝多芬的房間時,不禁被眼前的景象驚得說不出話來:只見正在練琴的貝多芬,手指像急速發射的飛箭猛擊琴鍵,發出山崩海嘯的轟鳴。手指發熱了,他就放進琴旁的水盆裏浸浸涼,再甩去水珠繼續彈奏。水盆裏的水幾乎完全用光。正是遍地被甩出的水,不斷地向樓下滲透。

又壹天,金色的晚霞映照著遠方的青山,徐徐的晚風吹拂著小路旁的野花,貝多芬與壹個朋友在郊外田野的美麗景色裏散步。貝多芬默默地來回踱步,直到夜色籠罩了原野。他與同來的朋友始終沒有講過壹句話。突然,他忘情地大喊了壹聲:“我找到了主題!”說完便飛步向城裏奔去。奔進房間後,連帽子和外套也顧不得脫,便伏在鋼琴上奏出了壹首嶄新的樂曲。

還有壹次,貝多芬來到了壹家飯店。他來到飯桌前,壹坐下,就用手指在飯桌上不斷敲打,似乎把飯桌當成了琴鍵。壹個多小時過去了,飯店裏的人好奇地走過來問他在幹什麽。貝多芬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坐在飯店裏,他馬上自我解嘲地說:“結賬吧,我該付多少錢?”店裏的人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貝多芬根本就沒有吃什麽東西。

貝多芬就是這樣專心致誌地學習和創作,這也是他壹生中獲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貝多芬的故事2

早熟的天才,艱苦的童年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萊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唱詩班的男高音,是壹個經常醇酒的蠢漢。他的母親是女仆,這是個清貧的家庭。

貝多芬是壹個典型的神童音樂家。由於他在音樂上的早慧,十二歲時就被人拿來同名垂青史的音樂神童莫紮特相提並論。他愚蠢的父親急切地想利用這壹點來賺取名利,逼迫小貝多芬整天練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貝多芬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有享受過父愛。

上天又偏偏賜給貝多芬壹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壯—即使成年後也不過1。58米,他的外貌使他從小就遭人譏笑,成年後也難於幸免。

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所有這些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後的反叛性格和強勢作風,也造成了他成年後粗俗的言談舉止。貝多芬被許多同時代的人描述成"粗魯、固執、脾氣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時隨地亂吐痰。"

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小貝多芬在波恩遇見了壹位相當好的導師—尼弗。正是尼弗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沒有厭惡音樂,並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樂風格,使他十三歲就成為管風琴師,並創作了三首奏鳴曲。

1787年,貝多芬動身去當時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並拜見了莫紮特。當時十七歲的貝多芬默默無聞,而莫紮特早已名滿歐洲。可能貝多芬的相貌太壹般了,連莫紮特也看走了眼,對這個年經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給了壹段音樂讓他用鋼琴即興發揮,自己卻到隔壁屋子和別人聊天。然而鄰屋充滿靈感和氣勢的音樂使得莫紮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鋼琴旁—作為偉大的音樂家,莫紮特對於音樂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從這個年經人的琴聲中聽到了無窮的創造力和靈感,因此壹俟演奏完畢,莫紮特便對屋內的人說:"註意這個年經人!有朝壹日,他會震驚世界!"

接著似乎該是壹段"千裏馬遇伯樂"的傳世美談,然而卻什麽都沒有發生,因為隨後傳來了貝多芬的母親辭世的噩耗。這使兩位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令人遺憾地分手,從此再未謀面。四年後,壹代音樂大師莫紮特以35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此時二十壹歲的貝多芬尚在波恩肩負著家庭的重擔。

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愛可能是他唯壹的美好記憶,十七歲喪母對貝多芬的打擊非同壹般。與此同時,他還要擔起這個無人照管的家庭——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和壹個不爭氣的父親。

在艱辛的日子裏,只有在與布朗寧壹家的交往中,貝多芬才得到壹點安慰和支持。伊麗奧諾。布朗寧是他的學生,比他小兩歲,貝多芬對她懷有溫柔的感情。當她後來與壹位善良的醫生結婚後,貝多芬就將這種感情轉為永恒的友誼並保持終生。貝多芬也從鄉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鮮花滿枝,綠樹成蔭的小徑,經及壯麗浩瀚的萊茵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日漸憂郁的年輕音樂家。貝多芬終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情感,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淳樸的旋律直接發源於此。

直面命運的挑戰

就在貝多芬壹心準備投身音樂大幹壹場時,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於壹位風華正茂,躊躇滿誌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不啻於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說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當時的貝多芬還愛戀著壹位叫朱麗葉塔的姑娘,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獻給她的。然而幼稚風流的朱麗葉塔辜負了貝多芬的壹番情意,後來竟與壹位男爵訂了婚。

耳聾的治愈日漸渺茫,又痛失心儀已久的戀人,這雙重的打擊使頑強的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寫下了壹封絕筆信,即現在被稱之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在信中他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誤解貝多芬的人,如果仔細總結了他的遺囑,都能發現其中真實的原因,從而原諒他的種種缺點。

不過他還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那堅強的個性不可能屈服於命運擺布。還是那篇遺囑中,貝多芬說道:"是藝術,就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困頓的晚年與偉大的創作

命運的發展總有起伏,緊接著1814年的巨大成功後,貝多芬的命運急轉直下,跌入了低谷。這個低谷是如此之深,因此當貝多芬最終走出後就真正永垂不朽了。

首先,他的經濟陷入困境,維也納這個城市從骨子裏是輕佻而又浮華的,它從未對貝多芬報有真正的好感。自從1814年維也納會議之後,維也納的音樂口味日漸趨向於意大利樂風,他們推崇的是羅西尼,而將貝多芬視為"迂腐"。 貝多芬的朋友和贊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現實的經濟困難頃刻來臨,沒有固定的收入,沒有聽眾,沒有稿約。沒有起碼的經濟保障,再偉大的藝術家也壹籌莫展。貝多芬不得不把他寶貴的時間耗費在精打細算的日常生活開支和與女廚的爭吵上。他曾寫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還得裝著日常生活並不艱難的神氣。"

與此同時,他的耳朵完全失聰,這樣他連所熱愛的鋼琴演奏和指揮工作也不得不放棄。其中最嚴重的壹次打擊來自他指揮彩排他的歌劇《菲德裏奧》。由於他根本聽不見樂隊演奏和演唱,整個排練壹團糟,重新開始後依然如故。貝多芬從聽眾難堪的表情中領悟到了原因。回到家中捧著臉壹言不發。他的朋友說:"在我和貝多芬的全部交往中,沒有壹天能和這致使的壹天相比。他的心靈受到的極大的傷害,至死不曾忘記這可怕的壹幕。"

沈重的家庭苦難也折磨著貝多芬。貝多芬的壹個弟弟於1815年去世,留下八歲的兒子查理。查理的母親是個微不足道的女人。貝多芬為了收養查理,不惜和她進行曠日持久的訴訟,壹直到1820年才告勝利。

貝多芬將他全部的愛都傾註在查理身上,希望能將他培養成材。但貝多芬明顯犯了個錯誤,查理並不是童年的自己,他根本就成不了音樂家。由於貝多芬過於主觀和急躁,養成了查理的逆反心理,不斷地給貝多芬找麻煩,使貝多芬傷透了心。終於在1826年,在幹了數不清的蠢事之後,查理開槍自殺。但他居然笨得連開兩槍也沒有成功。自己滿腔的心血和感情白白地浪費,還受到別人的誤解和嘲笑,沒有什麽比這更令人傷心的了。查理的自殺使貝多芬高傲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難堪,對他的打擊是致命的。加上1817年他百病纏身,他的朋友說他"突然變得象個七十歲的老人,疲乏無力,喪失了鬥誌。"

在無盡的煩惱,痛苦和憂愁中,貝多芬的創作受到嚴重的影響,作品很少,貝多芬的敵人甚至斷言他已窮途末路。

經歷了多年的命運的打擊,此時的貝多芬已不再是那個充滿自信的貝多芬,不再是那個感到自己的才華具有至高無上的力量,能去征服整個宇宙,去把自己的音樂思想布施給每個人,並能取得所有人尊敬的貝多芬。現在的他是壹個終於遠離塵囂,獨身隱居,不再尋求任何功名的貝多芬。他專心致誌於自己的藝術,對外界的褒貶無動於衷。他完全沈浸於苦難之中,卻微笑著順從壹種毫無反抗的憂郁,有時又以壹種驚人的意誌力量使自己達到寧靜的歡樂之中。 生活Tips—育兒 從1815年到1826年,貝多芬的創作進入了他的"第三期風格"。這期間的代表作是《D大調莊嚴彌撒》,《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五首鋼琴奏鳴曲和壹些弦樂四重奏。

這時貝多芬把音樂結構放在第二位,他找到的形式更能自然地符合情感上的要求。因此,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人類天才創作中所從未有過的最傑出的作品。它超越了貝多芬從前所有的音樂作品,向人類想象力所能觸及的最高領域翺翔。

《D大調莊嚴彌撒》被貝多芬稱為他最完美的作品,這根本不是為了宗教和教堂的音樂,而是貝多芬本人情感和思想的流露。至今這部彌撒還是西方同類作品中的代表作。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凝聚了貝多芬壹生的心血。從1795年貝多芬就草擬了這部交響曲最後樂章的主題,以後他在許多中曾無數次地嘗試。經過多年的探索後,貝多芬決定破天荒地在交響曲中加入人聲,引用席勒的《歡樂頌》詩句,來表達他畢生的夙願:歌頌歡樂,歡樂戰勝了痛苦,歡樂解放了人類,並把他們引向了上帝。

當時全歐洲籠罩在封建勢力摧毀法國大革命成果的黑暗時期。在此背景下,《第九交響曲》於1824年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從此人類歷史上壹部偉大的音樂作品誕生了。當激動人心的大合唱結束時,狂熱的聽眾不顧壹切地鼓掌,相互擁抱,許多人禁不住失聲痛哭,仿佛發生了壹場騷亂。在維也納這個講究禮儀的城市,皇族出場不過鼓三次掌,但貝多芬享受了熱烈的五次鼓掌謝幕,以至於警察不得不出面幹預。

貝多芬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已經達到了音樂的最高境界。1827年3月26日下午5時3刻左右,狂風大作,風雨交加,隆隆的雷聲震動著貝多芬的屋子。突然,壹道閃電劃破長空,使貝多芬的屋內充滿了奇異的光亮。與此同時,處於彌留之際的貝多芬猛然睜開眼睛,向上舉起了右手。當他的手放下時,眼睛半閉著,心臟停止了跳動。

兩萬多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等藝術家扶著他的靈柩。貝多芬的墓碑上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的詩句:"當妳站在他的靈柩前的時候,籠罩著妳的並不是誌頹氣喪而是壹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的壹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用壹顆平常的心態 去面對每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