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幼兒園中班《學會等待》教案

幼兒園中班《學會等待》教案

 作為壹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麽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學會等待》教案,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學會等待》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等待的意義。

 2、通過交流討論,探討等待的多種方式。

 3、逐步養成安靜有序等待的好習慣。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卡通小鬧鐘、時鐘音樂、等待標誌、情境圖,視頻

 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師:叮鈴鈴……是誰在唱歌?(小鬧鐘)

 師:小鬧鐘第壹次來做客,我們都是小主人,來,帶著小鬧鐘壹起前進吧!

 (師幼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模仿鐘擺動作。)

 二、運用多種方式,了解壹日活動中的等待

 1、借助圖片,理解上課中的等待。

 師:現在是幾點鐘?這個時間,我們在幹什麽?(出示上課的畫面)上課的時候該註意些什麽?

 幼:認真聽講;要舉手回答問題;老師講課不插嘴……

 師:老師講話、同伴發言時該註意些什麽?

 幼:要認真聽。

 師:這樣做有什麽好處?

 幼: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能聽到別人的回答。

 師:為什麽不能妳說壹句我說壹句大家壹起回答呢?

 幼:聽不清楚;太吵了。

 小結:傾聽是壹種禮貌,學會傾聽更是等待的壹種方式。別人講話時,小朋友要養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妳們聽:小朋友,守秩序。老師講話認真聽,同伴發言我安靜,會等待,會傾聽,才能學到真本領。

 2、組織討論,體驗午間時的等待。

 (1)餐前等待

 師:看,現在指針停在什麽地方?(11點)午餐前,我們做了哪些事?

 幼:玩手指遊戲、上廁所,洗手等。

 師:小便、洗手時人很多,我們該怎麽辦?(等壹等、排隊)

 教師利用肢體模擬情境:我是壹個水龍頭,妳們怎樣來洗手?

 請幾個小朋友示範排隊輪流洗手。

 師:為什麽不能大家壹起來洗手?

 幼:妳爭我搶反而洗不到,還會摔跤。

 小結:排隊、輪流也是等待的壹種方式。妳們聽:小朋友,守秩序。上廁所,洗小手,人多的時候要等候,不推不擠會輪流。

 (2)餐後等待

 師:吃午飯、散步、午睡的這段時間,我們還有什麽地方需要等待?它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好處?

 幼:我先吃完安靜坐著;我睡醒了安靜躺著;我走路快了,停下等壹等……

 師:對了,我們應該這樣做:吃東西,慢慢嚼,等待大家都吃飽,睡午覺,醒來了,不吵不鬧很重要。

 3、觀看視頻,學會安排放學時的等待方式。

 師:小鬧鐘,真聽話,滴答滴答向前走。現在小鬧鐘走到幾點啦?

 師:看,他們在做什麽?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麽?

 (播放視頻①:幼兒奔跑、吵鬧等)

 等待爸爸媽媽來接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麽有意義的事?

 師:現在,他們學會等待了嗎?(播放視頻②)

 小結:合理地安排活動也是學會等待的壹種方式。妳們聽:小朋友,守秩序。放學以後不亂跑,爸媽沒來會等候,安全遊戲又快樂。

 三、認識等待標記,將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師:除了在幼兒園,生活中還有哪兒需要等待呢?

 (幼兒回答,教師介紹標記和場景圖。)

 師:請小朋友看壹看,找壹找,妳們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標記貼上。貼好後和同伴說說為什麽要貼在這兒?

 (請幼兒相互檢查。)

 四、放松活動,舞蹈《小鬧鐘》

 找到了這麽多需要等待的地方,小鬧鐘要來誇誇我們呢,它想邀請我們壹起來跳個舞。

 活動反思 :

 在中班進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適宜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並遵守相應的規則呢?我們課題組推出的這個活動,執教者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回憶經驗、交流討論、觀看視頻等過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義。

 本次活動體現了兩個特點:

 1、以“小鬧鐘”為主線,串聯活動過程。

 壹個小鬧鐘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不同時段配上海頓的經典樂曲《切分時鐘》,幼兒學著小鬧鐘的鐘擺隨樂起舞,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孩子們在動靜交替、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等待的方式。

 2、以“兒歌”作總結,凸顯活動目標。

 活動中,每個環節的提問,都能激發幼兒的經驗回憶,少了教師的機械講授,多了壹些輕松與自然。同時,老師還適時地加入兒歌進行總結,瑯瑯上口的兒歌生動地概括了等待時需要懂得的秩序,讓抽象的規則變得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幼兒園中班《學會等待》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學會等待”註重培養幼兒的社會性行為,也是秩序感的壹種體現。對於幼兒來說,學會等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由於年齡的特點,幼兒不容易在壹件事情上專註很長的時間,何況是無聊的等待。可是,在壹日生活中,包括在幼兒園,在家,在外,等待又是必要的規則。在幼兒園,我們常說要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但是由於“僧多粥少”的現象還存在,有些時候的等待還是必須的,而且學會等待也是遵守壹定規則和秩序的必要條件,我們也應註重培養幼兒耐心等待的好習慣。

 我們課題組成員結合生活實際,從幼兒園的壹日生活著手,從傾聽等待、排隊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時間三個方面設計了社會活動《學會等待好處多》。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讓幼兒了解幼兒園壹日活動中的各種等待秩序以及這樣做的好處;

 2、認識等待標記,引導幼兒尋找家庭及社會生活中需要等待的地方並粘貼;

 3、培養幼兒安靜有序的等待習慣,增強文明意識。

 活動準備 卡通小鬧鐘、時鐘音樂、等待標誌、情境圖,視頻。

 活動過程 壹、小鬧鐘導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叮鈴鈴……是誰在唱歌?”

 (出示小鬧鐘)

 呀!小鬧鐘來到了我們班,大家歡迎!

 哎,小鬧鐘可是第壹次來做客喲,小主人們——今天妳們要好好表現表現,讓它喜歡上我們幼兒園哦!那我們帶著小鬧鐘壹起前進吧!

 音樂起(我和壹起上緊發條,準備好!)

 滴答、滴答、小鬧鐘,真聽話,滴答滴答向前走。(師幼壹起模仿鐘擺動作,邊說邊做)

 二、了解壹日活動中的等待。

 1、上課中的等待。

 音樂響起。

 “小朋友,看!小鬧鐘走到哪兒啦,現在是幾點鐘?”

 “平時這個時間,我們在幹嘛呀?”(上課)

 (出示畫面)“對!那上課的時候,我們該註意些什麽?”

 幼A:坐端正

 幼B:認真聽講

 幼C:要舉手回答問題

 引導幼兒說出:老師講課不插嘴,同伴發言耐心聽(老師講話的時候呢?同伴發言的時候呢?……)

 小朋友想壹想:這樣做有什麽好處?

 (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

 教師小結:傾聽是壹種禮貌,學會傾聽更是等待的壹種方式。小朋友在別人講話時,要養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幼兒園,秩序多,

 老師講話認真聽,

 同伴發言我安靜,

 會等待,會傾聽,

 才能學到真本領。

 2、午間時的等待。

 音樂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向前進)

 “現在指針停在什麽地方啦?”(11點)

 “這個時間,我們在幹嘛呢?”(看電視)

 噢,廚房裏的叔叔阿姨正在為我們準備飯菜,小朋友看會兒電視等待開飯呢!

 開飯前,除了看電視,我們還幹了些什麽事情?

 幼:(玩手指遊戲、上廁所,洗手等)

 那小便、洗手時候人多的話,我們該怎麽辦?好,那我請幾個小朋友來示範壹下。(幼兒示範)

 “我是壹個水龍頭,妳們怎樣來洗手”!

 (幼兒演示洗手時,要排隊輪流,後面的小朋友要學會等壹等,不擁擠。)

 教師總結:原來,排隊、輪流也是等待的壹種方式。

 幼兒園,秩序多

 上廁所,洗小手,

 人多時候要等候,

 不推不擠會輪流。

 吃午飯、散步、午睡的.這段時間,我們還有什麽地方需要等待的呢?它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好處呢?

 (1)幼兒相互討論

 (2)個別發言

 (我先吃完安靜坐著,我睡醒了安靜躺著,我走路快了,停下等候……

 吃飽了慢慢走有利於消化吸收,多休息下午才有力氣參加遊戲,睡覺還能促進腦發育,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原來學會等待有這麽多的好處啊!

 吃東西,慢慢嚼,

 等待大家都吃飽,

 睡午覺,醒來了,

 不吵不鬧很重要。

 3、放學時的等待。

 音樂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小鬧鐘向前走)

 “現在調皮的小鬧鐘走到幾點啦?”(4點)

 “四點鐘,該放學啦,看他們在做什麽?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播放視頻)

 “為什麽覺得這些小朋友做得不對呢?”

 “那我們該怎麽做?”“等爸爸媽媽來接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些什麽事情呢?”

 再播壹段視頻

 “現在他們學會等待了嗎?”

 “原來合理安排活動也是等待的壹種方式哦!”

 教師小結:合理地安排活動也是學會等待的壹種方式。

 幼兒園,秩序多,

 放學以後不亂跑,

 爸媽沒來會等候,

 安全遊戲又快樂。

 三、設計等待標誌,將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除了在幼兒園,小鬧鐘知道小朋友在家裏或是到外面去還有哪兒需要等待呢?

 幼兒回答,教師介紹標記。

 “今天,老師給妳們準備了壹些場景圖,還做了壹些小標記,等會兒請小朋友看壹看,找壹找,妳們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標記貼上。貼好後和同伴說說為什麽要貼在這兒?”

 請幼兒相互檢查。

 四、放松活動,舞蹈《小鬧鐘》

 小腦鐘要來誇誇我們班的孩子,找到了這麽多需要等待的地方,現在它還想邀請我們壹起來跳個舞。

 活動反思 這次代表中班《壹日生活中幼兒秩序感培養》課題組執教社會課《學會等待好處多》,從活動的設計到準備,從試教到正式實施,每壹步都凝聚了全組老師的心血。在這次活動中,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剛聽到“學會等待”這個主題時,我們就確定將課題定在社會領域。可是將社會課上出新意,上出特色,是我們遇到的壹大難題。第壹次方案設計,每個環節中師幼之間只有談話,互動並不多,平淡沒有趣味性,由於這個年齡段幼兒對抽象的概念不能理解,還是處於直觀思維的階段,所以在試教前,我們又將教案重新設計,選擇幼兒在園壹日活動中的三個時段,利用已有經驗,讓幼兒結合實際討論活動中的等待,及學會等待帶來的好處。

 壹、舞之,讓課堂活起來

 整個活動我們以“小鬧鐘”為主線,用三個時間段,分別是九點(上課時間)→十壹點(午休時間)→四點(放學時間)概括幼兒園的壹日生活。在這三個時間段中尋找等待,發現等待的好處,學會在等待中給自己合理安排活動,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點。可是,怎樣讓三個時間段的銜接巧妙,不死板呢?我在銜接部分采用了海頓的經典樂曲《切分時鐘》,讓幼兒學著小鬧鐘的鐘擺樣兒舞起來,激起興趣的同時,讓其感受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學中很是重要,教師的情緒、語氣能讓課堂活躍起來,與幼兒良好的互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我們用看視頻討論、幼兒表演示範、幫助找錯,貼標記等形式讓幼兒動起來,幫助幼兒在腦中形成各種等待方式的具體形象概念。

 二、誦之,將等待得以強化

 朗朗上口的兒歌是這次活動的壹個亮點。常老師善於創編兒歌,四個兒歌概括了幼兒園壹日活動中等待時需要懂得的秩序,並對教師總結的幾種等待方式進行了鞏固。雖然說,四個兒歌在壹節課中都呈現了出來,幼兒並不能在壹節課中都能將兒歌全部掌握記熟,但這不是我們這節活動的重點。教師可以在以後的壹日活動中,將兒歌滲透到每個環節,隨機教育,這樣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更能理解兒歌的內容。

 專家說過:好的習慣需要二十壹天養成。我相信只有教師、家長抓住每個契機,及時教育,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等待習慣,爭做文明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