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意識的本質問題可以從多種角度來理解,譬如,可以從人類意識與動物心理相區別的角度說意識的本質特征是其“理性形式”和“自我意識”。但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哲學的所有理論和討論都得圍繞解決這壹基本問題進行。因此,對意識本質的理解就只好從意識和物質的關系範圍內來進行,就像上面對物質的理解要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中來進行壹樣。當然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中也密切地滲透著壹般和個別、本體和現象、形式和內容等關系框架。譬如,在意識中是否存在不包含感性內容的純粹理性形式或邏輯形式,它是怎樣依賴於物質的,應當從什麽角度來對待它,應當從發生角度看,還是從現象角度看?等等。
從意識和物質的關系上來理解意識的本質,具體來說是從意識和人腦的關系、意識和外部 客觀存在的關系來理解意識的本質。從前者看意識的本質表現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後 者看意識的本質表現為,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壹、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這壹原理的意思說,人腦和意識的關系是體和用的關。人腦是體、實 體、基礎,意識是這個體的用、功用、功能、機能。對人腦來說意識是功用、功能、機能, 但對意識自身來說,這功用,作用就成了體,即本質。由於“用”總是依賴於“體”,所以,意識總是依賴於大腦這塊物質。
(壹)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恩格斯說意識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意思是說意識是地球上最高級、最珍貴的東西。但 意識這朵花是開在物質的土地上的。這土地不是所有物質形態者都能充當的。因為最高級的 意識需要壹個最高級的物質形態來充當她的土地。地球大約有50億年的年齡,在這漫長的50 億年中,它所進化出來的最高級的物質形態就是我們每人都有壹塊的人腦。只有人腦能成為 意識的物質器官,別的物質形態都不行,石頭不行,人身上的其他部分也不行,只有人腦這部分物質能產生意識機能。至於地球以外的地方有沒有人腦這樣的壹塊物質,目前人類還 不得而知。
人腦之所以能產生意識,成為意識的物質器官,根本原因是,人腦是高度復雜而嚴密的 物質體系。人腦中的神經細胞多得驚人,大約有1000億個。由這些神經細胞組成極復雜的神經網絡。人的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傳給這個神經網絡,這個神經網絡經過信息加工就產生了意識,知識、理論、學說等產品。最復雜的神經網在大腦皮層,因此,人的大腦皮層 如果受損,那麽人就失去思維能力了,就變成了白癡了。如果得了腦梗塞,血供不上,大腦皮層供氧中斷,人就失去知覺了。這說明人腦是意識的器官,意識是人腦的功能。據說人的 情感是同人腦中的壹塊叫F肽的物質相關。壹個人腦中的F肽多,這人就快樂,否則就痛苦。吸毒能促使人腦的F肽增加,能產生快樂。但吸毒是違法的,不需圖壹時快樂而以身試法。
(二)意識是人腦在反射活動中形成的精神活動
人腦能產生意識,那麽人腦怎樣產生意識呢?生理科學認為是通過反射活動形成的。
反射是動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式,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對環境作用的壹種反應,如動物看見能吃的東西分泌唾,看見危險的東西眨眼。它是動物的本能,是不需學習而能的生理過程。條件反射是動物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能力,是心理活動。如狗通過訓練聽到哨響會汾泌液。巴甫洛夫把動物接受外部的具體刺激而引起的條件反射,叫做第壹信號系統。而第二信號系統是信號的信號的信號,即語言和文字系統。人擁有兩種 信號系統,即第壹和第二信號系統,人的意識就是在這兩種信號系統基礎上進行的精神活動。由第壹信號系統產生感性意識,由第二信號系統產生理性意識。意識的理性形式是所獨有的。
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光有人腦還不能產生意識。人腦就像機器,意識就像產品,機器要能造出產品還需要原料。那麽,大腦這臺機器所需要的原料從何而來呢?從外部客觀世界來。外部客觀世界通過什麽方式進入到人腦中呢?通過反映方式。這樣以來,意識就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我們可以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這壹意識本質的命題作壹要素分析。這壹命題中有三個要素:(1)人腦,(2)客觀存在,(3)主觀映象。其中,人腦是物質形態。客觀存在也是物質形態,主觀映象是主觀的。兩種物質形態相互作用和結合所產生的產品應該也是物質的,那麽,作為物質形態的客觀存在進入作為另壹種物質形態的人腦為什麽會產生具有主觀性(雖然其內容是客觀的)的意識呢?我們認為意識主觀性的根源只能從“人腦”這壹方來尋找。“人腦”本身是壹團血肉,是物質的東西,但“人腦”的“機能”卻不是物質的,是有主觀性特征的。至於說物質性的“人腦”為什麽會有非物質的、主觀性的“機能” ,這恐怕是物質和意識之間很難搞清的關系了,這是人類科學和哲學中的最困難、最尖銳的 問題。
由於“人腦”具有主觀性“機能”或主觀性形式(相對意識內容)因而當“客觀存在”以信息的方式通過“反映”進入“人腦”後,就同人腦的主觀性機能相結合,於是就產生了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壹的意識。因此,意識就是主觀和客觀的統壹。“客觀存在”是意識的來源、內容,它顯然是客觀的,“主觀現象”則是意識的形式、存在方式,它是主觀的。意識 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壹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壹,壹方面,意識的形式具有主觀性,另壹方面,意識的內容具有客觀性。意識反映形式所具有的抽象性、隔離性、想象和聯想等特征都是主觀世界中才有的,具有主觀性。以意識中的認識來看,認識的形式有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這些形式都是人的主觀世界所特有的。誰也沒有看見摸見過概念、判斷、它以主觀的形式存在著。主觀性是意識的壹方面特征,另壹方面,這些主觀形式的內容是客觀的。每壹個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 反映。有的哲學家說,客觀外部事物在進入意識主觀形式後被主觀形式改變了,因而不再是客觀性的了。辯證唯物主義者覺得這個問題從理論上還的確不好說明,不好回答,但可以用 實踐來證明認識中的內容是客觀的。其實,認識形式的根源也是客觀的,這就是實踐活動和實踐結構。在漫長的實踐過程中,實踐的普遍結構、程序內化、積澱於人的內心世界形成人 的主觀認識形式。
第二,壹方面,意識具有主觀差異性,另壹方面,主觀差異具有客觀根源。對同壹對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映,會形成不同的認識,觀念。不同的人看同壹部電影,聽同壹首音樂,他們所形成的認識、所產生的評價是不同的,這種意識的差異性體現出意識的主觀性。人們之間的***識並非不能形成,但這***識是相對的,***識的形成也是很難的,因為意識具有主 觀性,差異性。這是壹方面,另壹方面,意識主觀差異的產生根源是客觀的。這根源就是不同的人不同先天素質、後天的社會實踐、社會關系、社會地位等。
第三,壹方面,意識具有主觀特征,另壹方面,意識的主觀特征有意識基礎。人的意識可以超越現存事物進行自由創造,可以脫離實際進行虛構、懸想,懸設。譬如,意識可以自由 創造、虛構、懸設童話世界、空想社會、超人、神、五皇大帝、鬼等觀世界中並不存在的東西。意識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聘,這是意識的主觀特征,正因為有意識的這種主觀特征存 在,所以才有能動創造性。這是壹方面。另壹方面,意識的主觀特征有其客觀基礎。鬼有三只眼、六只手、二、三尺的頸子,這些世界上都沒有,但世界上有眼、手、頸這些客觀的東 西。意識的主觀性是對這些客觀的東西進行誇張、重組、虛構而已。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到意識的主觀性表現在常識形式,主觀差異和主觀創造諸方面,而其客觀性則表現在意識的內容,根源,基礎上。因而,意識是主觀和客觀的統壹。意識具有客觀 性,說明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意識具有主觀性,說明意識對物質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意識是物質依賴性和相對獨立性的統壹。
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1.意識同物質具有質上的差異性、對立性,意識不能等同於物質。雖然意識的根源、內容、基礎都是客觀的,但意識畢竟不同於物質。在這壹點上 辯證性唯物主義是批判庸俗唯物主義的。庸俗唯物主義把物質產生意識看作膽囊分泌膽汁壹樣。膽汁是物質性的東西,從而意識也是物質性的東西。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這是抹煞了意識和物質的差異。2.意識具有主觀性。意識和物質質的差異在什麽地方呢,就在於意識的主觀性上。假如意識沒有主觀性,物質也就無所謂客觀性了,因為客觀性就是相對於主觀性而言的。意識存在於內心世界,以心理、觀念、思維的方式存在著。3.意識具有超越性、自主性、自由性、創造性、批判性、理想性等特征。意識可以超越物質和現實世界上人自己的尺度去創造、建構、批判現實世界,創造出現實世界中所沒有的東西來。意識自己可以有主心骨,心存有主,她可以不依物質為主,不隨波逐流。在物質面前意識、精神可以有不可搖奪的堅定性、壹慣性,精神、意誌可以作到“威武不能屈,貧*不能移,富貴不能淫。”4.意識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通常我們講到意識的價值的意義是從意識對物質的作用上說的,如說意識可以反作用於物質,可以為物質文明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理論保證等,好像除此以外精神就別無價值了。這其實是抹殺了精神自身的價值。其實精神自身是有其獨立的價值和意義的。精神的自主、自由、自律、創造、懸設等都是意識的獨立性價值所在。如果人的精神意義都要唯物質欲望之馬首是瞻,那精神文明就沒有多大價值了。5.基於以上所說,不能把意識還原為,歸結為物質,意識的內容基礎可以還原為物質,但不能把全部意識都還原為物質。如果這樣就等於取消了意識,就倒退到庸俗唯物主義了。這裏涉及到唯物主義這壹概念的含義問題。我們認為,唯物主義的主要含義是說,意識的“根源”、“內容”、“基礎”是物質。這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第壹方面而言的。這個思想恩格斯就強調過。他說:“除此之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術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裏不能在別的意義上被傳用。”(《馬恩選集》第4卷,第2版,第224—225頁)對意識的理解是不是只能從其“根源”、“內容”、“基礎”上來理解呢?不是。意識的“根源”問題只是從時間的、縱向的角度尋求意識產生的最終原因,這是發生學的方法,側重於科學。意識的“ 內容”問題只是從意識形式所包含的東西是什麽意義上來理解意識。對意識的研究還可以從空間的、現象學的角度來研究,即“面向事物本身”,把意識看作“直接給與”的東西來理解。這種理解就是要把意識的“根源”、“內容”等問題用括號括起來,暫不管它,而是研究關註意識本身。總之,對意識可以進行多角度地研究。這樣以來唯物主義、世界物質統壹 性原則就可以獲得確定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