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題記
電影《回歸 Возвращение》 是2003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處女作、金獅獎。2003年讀大學的時候我就聽說過,壹直想看,只是各種原因壹直法看到。而看到此片時,時間離上映已經過去了8年,但給我感覺就是這片子似乎還是在昨天剛上映的新片,有點感嘆歲月的流逝如此之快。
故事極為簡單,講敘父親帶著兩個兒子去俄羅斯北部的小島度假,壹路上他們遇到各種困難,父親皆能順利解決,然而父子間的距離卻始終沒有拉近。他對待兒子們格外嚴厲,大兒子安德列對此小心應付,小兒子伊萬卻桀驁不馴。然而就在父子情感的隔閡中,父親突然死亡,給這次旅行帶來了無盡的悲傷,在這巨大情感之後,兒子們也開始漸漸明白父親,孩子們也在這痛苦之中的開始成長。至始至終,都是壹部沈靜的悲劇故事,我們看到的了壹種憂傷的美。
看完此片,讓我完全沒想到的這部片子居然是導演的處女作,這凜冽凝重的色調,細膩的情節,完美的畫面構圖,極其豐富的鏡頭語言,很唯美的攝影,倒像極了壹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的作品展。不從思想藝術性的高度來說,就單從美術攝影的方面,我都要給此片評上5星。如果不加上故事情節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領略俄羅斯西伯利亞風光的紀錄片。
人們都說《回歸》是壹部政治的隱喻,父親與兒子分開的時間恰好是12年的時間,正好和蘇聯解體的時間壹樣長,我相信這不是簡單的巧合,想必是導演特意為之。沒有父親的孩子在這12年裏早已失去了方向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停滯,整個國家缺乏活力,就像茫茫雪海中迷途的北極熊,何去何從無人知曉,導演正是借助電影對12年來俄羅斯民族和歷史進行反思。告訴人們俄羅斯民族正在努力找尋自己的精神回歸之路。作為壹個大國,俄羅斯地跨歐亞大陸,他們既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歐洲人,也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亞洲人,而使俄羅斯民族具有了雙重性格,就如同影片中的兩個孩子壹樣,壹個逆來順受,壹個桀驁不馴。而兩種截然相反的性格的孩子與壹個威權的父親的情感沖突。突出反映了俄羅斯民族對於蘇聯解體後的孤獨和絕望。正是這種孤獨和絕望,迫使他們尋找著自己最後的歸屬。渴望整個民族精神的再次回歸。
影片在故事敘述有著極其巧妙的處理手法,比如說,影片從開頭到後面,壹直很順暢,沈郁而又平淡,有的觀眾很可能就在這種緩慢的節奏中,進入夢鄉。直到父親的墜落突然死亡,讓故事嘎然而止,這種看片的感受就像坐著被牽引的火車,突然之間來了個急剎車,讓人無法在短時間內調整身體,直接跌倒在地。瞬間中斷的反差,造成強烈的情感沖擊,以至於在心中留下不能忘卻的傷痛感。讓我不得不贊嘆導演高明純熟的電影表現手法。
如果說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結尾的片段,連串的壹組黑白照片,是大兒子在出行壹路拍攝的照片,每張照片就像幻燈片樣,在屏幕上匆匆掠過,記錄著路上看過的風景,以及每個人的表情,記錄著路上的點點滴滴,有漠然的神情,有開心的笑容,有淡淡的哀傷.....但是壹直沒有出現父親的形象,直到最後壹張照片,出現了年輕的父親抱著孩子,也許這就是影片最後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告訴我們本片的主旨——父親的回歸,壹種精神象征似曾相識的歸來。 看片無數,娛樂至上,可是總有壹些電影讓妳揮之不去,藏留心底。
2003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俄羅斯影片《回歸》,就是壹部被眾多電影評論壹致稱贊的經典影片。
當這部影片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時,看著電影海報裏透露出的詩意的畫面,灰藍的色調,冷凝的氣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沒想到很快就在中央六臺電影頻道看到這部電影。在壹個很深的夜晚,眼睛幾乎沒眨壹下看完了影片,那壹夜我失眠了。
過了很久,我終於買到了這部電影的DVD碟片,像寶貝壹樣捧回家,迫不及待的看了又看。我很想介紹給朋友看,但我還是把它當寶貝壹樣珍藏起來。
影片表面所敘述的情節並不晦澀難懂,說的是壹個離家十年的父親突然回到家裏,第二天就帶著兩個還不懂得父親概念的兒子出去旅行,壹路上他使用了威嚴和震懾的手段,施與孩子特殊的父愛,結果大兒子因懼怕而聽話,小兒子因對抗而壹步步使父子關系走到絕路。在壹個孤島的高高塔樓上,小兒子威脅父親要跳下尋死,父親救子心切,在快爬到塔樓頂的時候不慎墜下身亡,當孩子們意識到已永遠的失去了父親時,終於悲絕的喊出第壹聲“爸爸”。
影片描述父子失散多年後再度相逢所產生的親子沖突和情緒波動,情節真摯而感人。低沈喑啞的背景音樂,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深沈復雜的人物性格,矛盾重重的電影主題都具備了引人入勝的元素。影片的攝影使用的是很深的藍灰色基調,幾乎沒有別的色彩。自始至終讓人陰郁壓抑,而俄羅斯北方清冷荒漠的景色雖然美的攝人魂魄,但依然難掩其孤獨與冷酷的悲劇氣氛。
“電影中的經典……走進壹個更深遠、更激昂的層次,遠遠超乎它表面所預示的”。這是《洛杉磯時報》對該片的評語,並被很多媒體轉述。
而〈〈回歸》獲獎後,影片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認為自己的詮釋會影響觀眾對該片的觀感以及當中的啟發,所以拒絕回答相關問題。做為壹個觀眾對該片的理解都取決於自身的閱歷,生活的經歷和思維的方式。
“作品即充滿吊詭和寓意,給予觀眾接近兩小時的情感波動,以及壹個令人錯愕的高潮。”——《綜藝》。
“壹部讓人驚嘆的心理驚悚片。戲中令人不安的影像,觀賞後仍會在腦中揮之不去。頂級作品。”——《娛樂周刊》。
這兩條評論讓我們知道影片還具詭異,懸念,驚悚的成份,僅從表相看也非常的吸引人,“電影要好看”這是好電影不能饒過去的壹節,更何況影片具有各種深層的探索和寓意,使之成為無可置疑的經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有兩段拍得很美的奔跑鏡頭,壹次奔跑讓他們發現爸爸,另壹次卻是失去。
這也是壹部很美的俄羅斯的風光片,亞寒帶地區茂密的針葉森林、靜靜的湖泊,在導演的處理下,成壹種灰藍色調,散發著冷靜幽邃的氣質。
更具有悲劇意味的是,《回歸》片中大兒子的扮演者弗拉迪米爾·加林,在聖彼得堡壹個湖遊玩,在友人面前表演跳水時發生意外,不幸溺水身亡,這個地點,就正位於拍攝《回歸》時高臺跳水的湖泊附近,更為本片增加了現實版的悲劇色彩。因而劇組當年獲得二十多個大小影展獎項時,導演和主創人員領獎時都難得露出壹絲笑容。
影片“回歸”的寓意到底是父親的回歸,情感的回歸,還是前蘇聯的回歸都不重要。最珍貴的是讓世人再壹次無可爭議的,欣賞領略那遠離很久的經典,是俄羅斯電影經典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