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迦葉拈花壹笑的故事還蠻有禪機的,高中的時候常用來著。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有壹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壹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壹旁。佛祖拈起壹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壹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壹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壹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壹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壹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壹代祖師’。
典故深意:
佛祖所傳的其實是壹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凈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壹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壹種“無相”、“涅盤”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壹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缽傳給了他。
再有就是關於六祖慧能的故事還蠻有深意的
壹個是比較膾炙人口的關於 菩提明鏡的
另壹個就是 風動幡動
惠能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以賣柴為生。壹次,惠能賣柴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便萌生學習佛法之念。他去黃梅雙峰山拜謁五祖弘忍,由此開始了學佛生涯。
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煉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以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 惠能聽後亦誦壹偈,請人代勞題於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後,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並傳衣缽,定為傳人。此時六祖,受命南歸。
惠能歸嶺南後,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講《涅盤經》之際,“時有風吹幡動,壹僧曰:風動;壹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傳,遂拜為師,並為之剃度。
我以前看過壹個版本說是兩個小孩爭辯,不過不是主角也無所謂了。
我挺喜歡倉木嘉措的詩歌的,但是如果是學生作文的話好像不太合適,不過看看陶冶情懷還是不錯的。
其中最近比較流行的就是非2裏的那個《見與不見》
妳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妳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妳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妳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妳手裏 不舍不棄 來
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妳的心裏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還有很經典的《十戒歌》 (第壹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佛門中說壹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2.《無相偈》古詩拼音無相偈
身是菩提樹(1),心如明鏡臺(2)。
時時勤拂拭(3),勿使惹塵埃4)。
作品註釋
(1)菩提樹:梵文意譯,亦作“覺樹”“道
樹”。音譯則為“畢缽羅樹”,印度產常
綠喬木,樹子可作念珠。據傳南朝梁僧智
藥自天竺移植中國,多產於廣東。南方佛
教國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相傳
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結咖趺坐,經過靜
思,排除蠱惑,終於大徹大悟,即證得菩
提(覺悟),成為“佛陀”。後世遂稱畢
缽羅樹為菩提樹,用“菩提”表示對佛教
真諦的徹悟或功德囻滿,修道成佛。
(2)明鏡:禪宗寺廟的禪堂中多懸掛大目錄
子,作為佛徒坐禪修行的輔助物。《竹
TA
記》雲:“坐禪之處,多懸明鏡,以
イ丁
(4)塵埃:佛教認為各種塵埃都是汙染人的
性情的東西。《浄心戒規》雲:“雲何名
塵,沾汙浄心,觸身成垢,故名塵。”且
有四塵、五塵、六塵之說。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偈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
第八節,有明確的記載:五祖弘忍在挑選
法嗣擬傳授衣缽作禪宗第六祖時,“壹日
喚門人盡來”,先令門人“各作壹偈”,
以鑒別門人佛學修養之優劣。弘忍的上首
弟子神秀首先在寺中南廊壁上題了這首無
相偈,弘忍閱後,認為神秀對佛法領悟不
深,而是“只到門前,尚未得入”因而另
選惠能傳授衣缽。
3.蓮花帶著禪意的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壹花壹天堂,壹草壹世界。壹樹壹菩提,壹土壹如來。壹方壹凈土,壹笑壹塵緣。壹念壹清凈,心是蓮花開。
3、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壹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壹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著娉婷的笑靨,仿佛壹首雲淡風輕的小詩,又如壹曲藍天碧水的梵音。它是壹朵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壹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
4、蓮,在雨色朦朦時節,讓那圓圓滿滿的葉,沾滿晶瑩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蓮清淡幹凈的容顏,在月色銀輝如水的夜色間,悄然打動世人的眼。在歲月的遞增間,越發喜愛那壹池碧波裏剔透幹凈的玉顏,在蓮的神韻間,發覺生活的簡單和滿足。就讓繁瑣淡去,讓歲月靜好,壹世安然。“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從容,世間風月,不忘初心,賞花的心情,總能心靜即安。
1、我不願在歲月的門楣間,感嘆人生的苦澀,讓絲絲怨意蔓延開來。蓮,在瞬間的完美中,定格壹世的安寧。在盛開的季節裏,讓人忘卻雕零的悲切。就在這繁華喧鬧的夏日裏,蓮輕浮在圓潤的葉間,聽濤濤水流的輕吟。仿佛壹世靜好的期盼,在微風拂面的月色間,在心底蕩漾開來。
2、誰說,讀懂過蓮的傲骨?在壹波蕩漾間,發現那孤獨傲然的心靈。從壹片蓮葉間,挺立出壹朵青裏泛白的花苞,在壹抹溫柔裏,孕育出滿滿的深情。蓮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卻在時光流轉間,甘願化為佛前的寶座,在孤獨中,聽盡壹片梵音佛語。
3、在蓮瞬間的娟秀間,讀懂歲月匆匆的碾轉、聚與散。讓如煙的往事,在輪回間,沈澱,在蓮的壹朵禪意間,浮生花開,月靜日長,最終,歲月沈香。
4.夢尋千古醉,月暖如梵音,出自哪首詩詩句『夢尋千古醉,月暖如梵音』出自《新千家詩》,作者佚名。原詩為:“孤城笑語親,喜逢佳友臨。夢尋千古醉,月暖如梵音”意思是說,孤單的人在陌生的城市裏,遇著友好的笑聲,仿佛遇見舊時侯的朋友。期待壹醉千古,暖暖的月色仿佛如梵音,靜謐而流動。
人在異鄉,千裏遇故知,千言萬語說不盡。『夢尋千古醉,月暖如梵音』是個優美的比喻。夢,不必作睡夢。夢亦可作想法。“夢尋千古醉”,想要痛快壹醉,卻發現,月色如梵音般的溫暖,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