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廬山瀑布,多麽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廬山瀑布教學 反思 ,望大家喜歡。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範文 壹

《望廬山瀑布》是 二年級語文 下冊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壹首古詩,本單元主要是以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為主題的壹組課文。《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了解瀑布的壯觀景象。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學會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當課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壹個有趣的情景介紹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很愛旅遊,遊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把遊的地方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壹日,李白背著行囊來到壹個地方,只壹會兒工夫,他就決定留在這個地方隱居不走了,是什麽吸引了李白呢?接著就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進行初讀。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對於這篇音韻和諧、用詞精練、意境簡言難表的古詩來說,如果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那麽學生在感悟上還是有壹定難度。因此,我先“扶”著學生從關鍵字詞入手理解,再“放手”讓學生整體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從“疑”字入手,著重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如癡如醉的情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並且使他們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然後讓學生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後發展到激情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幹年前的“情”。

古詩的最美處,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賦予了古詩頗深的 文化 內涵,低年級學生讀古詩,我認為教師要舍得花大力氣去教他們誦讀,讓他們享受古詩的格律美,讓他們初步觸摸到古詩的精髓。教學時,我沒有要求學生壹步到位讀到什麽程度,而是在他們的感悟中逐漸提高要求。首先讀準、讀通。其次,讓學生掌握節奏,抓住重音,在詩畫結合理解了詩意後,我告訴學生妳現在就是大詩人李白,站在廬山瀑布的腳下,遙望瀑布,妳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讓學生上臺站在畫面前放聲誦讀,已經非常有氣勢,但我還不滿意,為了讓學生更深的感悟到詩的意境,我進行了範讀,抓住古詩中的名句讀出了輕重緩急,讓學生找到與他們的區別,再練再讀,很多學生遠遠超過了我的朗讀水平,走進了詩中。我認為在本堂課中,創設詩意的、充滿朗讀的課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課堂!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二

廬山瀑布,多麽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壹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壹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我心中壹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壹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後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壹、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回家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壹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節匆匆帶過,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三

4月7日,全縣西片古詩教學研討會在采花小學舉行。當我上完《望廬山瀑布》壹課後,長長地舒了壹口氣。感受頗深:要想上好壹節課,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真是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呀。從最開始的備課,到最後的授課,這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壹、目標的確定要準確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壹首古詩。這首詩歌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詩歌很美,詩歌裏蘊藏的畫面更美。他運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這是李白的名篇之壹,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深入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難度很大。畢竟,二年級學生的閱歷,感悟能力,知識水平還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標的確定要準確。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壹次試講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學生很熟悉老師的教法,也很靈活,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課中表現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時間很長,導致後面的寫字任務沒有完成。試講完之後,自我感覺不好。明顯的感受到,學生要深入地體會要的是時間,教師也時有越俎代庖的現象。我們學校語文組的老師也提出了意見,壹致認為:二年級的詩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點是背誦。我吸取了教訓,將目標降低了要求。重點放在朗讀上了。目標中感悟詩意前加上了壹個詞“粗淺的”。是的,作為教師,不管上那壹課,首先壹定要把目標確定好,不要隨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導語的設計要精彩

壹堂好的課,在壹開始的時候就要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住,讓學生想,樂學。在第壹次備課中,我只在想,怎麽讓學生多積累點知識,多了解壹些大詩人的常識,沒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開課時繁瑣的向學生介紹李白的出生、經歷、字號、詩集等等。這真是徒勞無功,事半功倍呀!學生壹點興趣都沒有,認真的學生 還跟著讀壹讀,不愛學的學生簡直不知道老師在做什麽。就連我的激情範讀都沒能與學生產生***鳴。這樣的導入是失敗的,得改!在所有老師的幫助下,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出了結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直接出示瀑布的畫面,從視覺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壯觀,壹下子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後來的教學中確實證明了這壹點:好的開頭時成功的壹半!

三、內容的安排要靈活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壹般有專門的識字,寫字環節。在開始的試講中,我也是先單獨識字,然後學文。結果是效果不好,時間也不夠。怎麽辦呢?就連睡覺的時候我都在思考。經過反復地斟酌,我認為在文中識字比較好,壹邊學古詩,壹邊認生字。因為本課要認的生字只有4個,很少。這樣做既節省了時間,又聯系詩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會好壹些。如:學習第四行古詩的時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認、讀然後“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為,懷疑。看到這麽雄偉的瀑布從山頂上瀉下來,作者以為是什麽呢?學生讀詩句,很快就會明白整句詩歌的意思了。這樣既學了詩句,又結合課文學習了生字,壹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朗讀的指導要細致

小學的整個語文教學都應當以朗讀為主,不管是那種類型的 文章 ,都必須在讀中去感悟,理解,體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更應當以朗讀指導為主了。教師的範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要有壹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開課後,我為學生範讀了壹遍課文。雖然,我在上課時課件出了壹點小問題,沒有播放出配置的壹點古箏的音樂,但並不影響我的範讀。我看見學生情不自禁的跟著我壹起朗讀古詩,心裏真的很高興。

課中,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長帶領大家讀等,悟出了詩歌中所蘊藏的優美的畫面時,教師壹定要做具體的指導。那些字該重讀,詩歌的節奏時怎樣的,古人讀詩,吟詩時搖頭晃腦,聲斷氣不斷的樣子······這些朗讀的技巧,教師都要做細致的指導。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唱讀,不拖讀。由此而感受到朗讀詩歌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從而積累古詩中的名句,做好長遠的打算,奠定基礎。今後在寫作中能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八十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要上好壹節課,真的不簡單。必須經過反復的思考,反復的修改,反復的試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四

廬山,我國江西省的壹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詩人李白在50多歲時來到這裏,寫下了壹首千古絕唱——《望廬山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雲霧。壹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壹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傾瀉而下,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麽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人生識字憂患始。對於詩人來說,短短的十數個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樂,情感糾葛。而我們這些後來人,只能在不斷地研讀中揣摩詩人或復雜、或激昂的情感,走進詩人,走進詩歌盛行的時代。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難點定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麽,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采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 方法 ,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壹讀、讀準字音

本詩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銀河”的銀讀yín。第三步就是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這樣的安排,符合 兒童 好表現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了民主、輕松、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勵其他學生給予解答,當遇到困難時,再由我這個教師適時引導、指點,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很好地體會了“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九天”的驚天動地。在交流中激活學生的聯想,在質疑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互幫互助中想象畫面,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詩句的情感;教師引導讀,在理解中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出示,使學生雖身在教室,卻有如身臨其境、觀看瀑布的飛流直下壯觀場景,聆聽瀑布所發出的隆隆巨響,真切地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以致脫口而出“山河壯美”的感嘆!

廬山,壹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為李白的到來而名垂千古;李白,壹位視權貴如糞土的詩人,寄情山水而感嘆:“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這份情,要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對於二年級的小孩子是有難度的。如何引領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朗讀,壹直都困擾著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範文五

《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把深入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這條明線和初步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灑脫的詩風這條暗線相結合,讓這兩條線索貫穿始終。壹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魯迅先生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運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壹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壹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頓時沈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師啟發的情感體驗下談談:瀑布給妳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教師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欲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為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壹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先緊扣詞句品意境,讓學生自由讀全詩, 說說 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妳想到壹個怎樣的畫面?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悟出那是香爐峰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淩空而出,噴湧而下。

通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通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復誦讀體會情感。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復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做得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壹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本來設計的學生練字也無法進行,總覺得結束得太匆忙。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嫻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遺憾的地方還很多。總而言之,我覺得壹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壹,關註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系,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 望廬山瀑布的教學反思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2)

★ 望廬山瀑布課後反思

★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 望廬山瀑布原文|翻譯|練習題

★ 初中美術詩情畫意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語文《在樹林裏》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唐詩五首》教案設計範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