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笑談音樂中的鄙視鏈

笑談音樂中的鄙視鏈

我壹直認為,音樂中是存在鄙視鏈的。

我是壹位古典音樂愛好者,在普遍的認知中,古典音樂代表著高雅、脫俗、高階層的意象。終日與我相伴的是貝多芬、莫紮特、巴赫等壹些藝術家。而我就對那些愛聽廣場舞金曲、嘈雜的電子合成音樂的人持鄙夷態度。有人要反駁甚至批判我了,難道廣場舞金曲、電子合成音樂就代表低俗嗎?別人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妳有什麽資格來說三道四?想到這裏,我便不由地冷汗直下,生怕被萬人唾罵。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下這條鄙視鏈。(也當為自己洗脫罪名。笑)下面我將把古典音樂與現在流行的大眾化通俗音樂進行對比論證。煩請各位稍安勿躁,暫且按捺心中的怒火,聽我來詭辯壹番。

首先從發展歷程上來說。古典音樂的形成與發展自然要比大眾化通俗音樂要成熟許多,其體系也更加完善。在漫長的歲月洗淘中,優秀的作品在各類大師的演繹下永久流傳下來,並且日臻完美,也因此誘發了唱片行業的興起。舉個例子,貝多芬第五、七號交響曲壹般是孿生曲目(即壹般情況下出品商都會選擇這兩首壹同出版)。至今為止古典唱片界的桂冠之選依舊是DG唱片公司出品的克萊伯&維也納愛樂樂團演繹的貝多芬五、七號交響曲。自這版唱片出現未有出其右者。並且暢銷至今,依舊是入門首選。這就很好的證明了,壹個發展完善的音樂體系與其配套產業可以隨時順應不同時代的要求,快速的做出變革。反觀大眾化通俗音樂,流傳下來的又有幾首呢?試問壹個現在的中學生:是知道有《命運交響曲》還是知道《老婆老婆我愛妳》 。不是說大眾化通俗音樂體系不完善,而是大眾化通俗音樂的家庭成員過於龐大,難免有藏汙納垢卻又難以發現,導致惡性的積累。就像現在的人,妳壹時興起可能會去寫壹兩句小調編幾個詞拿起吉他就輕松彈唱出來。誰能動輒就寫壹個八分鐘的三重奏?也就是說古典音樂的創作更考驗專業知識的積累,創作成本比較高,相應地產量也就比較小,所以次品率也相對較低。

其次是音樂本身的內涵。壹首好的音樂,不過就是和諧的音符搭配在壹起組成優美動人的曲調,再配以順口優美的歌詞。就像德國作曲家馬勒的交響套曲《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動人的交響性音樂與選自於七首唐詩的德文唱詞相互纏繞,令人沈醉。但是現在的流行音樂市場,粗制濫造之風大行其道,“快餐式”音樂層出不窮,無良出版商將粗制濫造的快餐音樂大批量的錄刻,其行為本身就是對音樂的玷汙。激烈的節拍大而無當,庸俗的歌詞空洞無趣。其原因還是要歸結在上文提到的“成本”,在此便不加贅述。壹首好的作品首先要顯示出作曲家對於音樂的態度,就像我喜歡的周傑倫,他的音樂不僅隨時代的特征在不斷更新,還將中國古典樂器有機融合進樂句中,這種懷古奔今的創作理念是我大為贊賞的。好的音樂就該是這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我想沒有壹個愛好古典音樂的人在聽到伊索爾德飽含深情地唱出那句“他的微笑,多麽溫柔。他的眼神,多麽甜蜜”的時候不會肝膽俱顫。這就是偉大的音樂的強大感染力,可以使妳***情,從而引起妳情緒的變動。

第三便是受眾。古典音樂壹向被認為是高雅的、高階層群體的消費品。近年來宣傳古典音樂的組織、音樂節在不斷增多,不能否認其貢獻,但是收效甚微。不難想象,壹個上班族在勞累了壹天之後怎麽會有耐心坐下來欣賞壹部長達壹個多小時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他寧願打開手機裏的音樂app,任憑午夜電臺隨意播放不知是誰唱的傷感情歌,反而會感受到歌曲裏那暗暗的憂傷。欣賞古典音樂也是要求欣賞水平的,所謂內行聽門道,外行聽熱鬧。隨便拉來壹個人給他戴上耳機播放壹曲梅西安,我想他會頓時將耳機摔在地上,破口大罵道:這是什麽鬼東西!?還不如門市開業時的鼓號Live。所以階層便難免被區分開了,而且階層差距又過於明顯,難免會有嗤笑聲存在。不是看不起不聽古典音樂的人,而是近於嘲笑的質問:那東西有什麽好聽的?又沒內涵又窮酸,不如跟我壹起來欣賞莫紮特。每壹位古典音樂人都是積極的宣傳者,他們迫切地希望有新人加入,每加入壹個人所謂的“高品位欣賞”便更離地面進壹步。他們是迫切渴望“腳踏實地”的!(笑)

以上便是作者對於音樂裏這條鄙視鏈的認識。當然觀點只代表個人,作者也沒有在含沙射影或者歧視某個人或群體。只是單純的為諸位提供壹個在茶余飯後的話頭子。文中若有冒犯,純屬無意,各位皆可壹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