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
壹、從聆聽《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樂作品感受“春”的意境,並開展想象、聯想,即興創作以“春”為主題的音響作品。
二、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的表演《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並進行打擊樂伴奏的編創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
三、聽辨並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教學重點:聽辨並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
課時:二課時
第壹課時
教學內容:
壹、 歌曲表演《嘀哩嘀哩》。
二、 聆聽《春到沂河》。
教學過程:
壹、 歌曲表演《嘀哩嘀哩》。
1、導入:誰能模仿小黃鸝鳥的鳴叫聲?如果妳不會的話,請聽聽歌曲中的小黃鸝鳥叫。
2、聽歌曲範唱,要求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並模仿歌曲中黃鸝鳥的叫聲。
3、講解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4、學習曲調:分兩部分學唱,即前16小節和後16小節。
? 前16小節的學唱曲:聽出這16小節中的相同樂句是哪壹句?先學唱這8小節,然後在學唱其他8小節。?
? 後16小節從聽辨相同節奏地樂句切入,學唱好8小節,然後再學唱最後8小節。?
? 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5、 有感情地學唱歌詞,唱好全曲。?
6、 讓學生自己為歌曲第二部分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編創伴奏,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他們的創作,在嘗試實踐的基礎上,選擇的方案。
二、 聆聽《春到沂河》。
1、以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為欣賞《春到沂河》導入。
? 欣賞女聲獨唱《沂蒙山好風光》。
? 隨教師的琴聲視譜哼唱《沂蒙山好風光》曲調。
2、聆聽《春到沂河》第壹部分(二遍)。
設問:這段曲調熟悉嗎?它源於那壹首民歌?這段曲調給妳的情緒有什麽感受?
3、介紹柳琴的形狀與音色特征。
4、看著書上的圖形譜,完整的聽全曲,比較第壹部分與第二部分的速度變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紹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導學生懂得這首歌是以山東民歌為素材改編的樂曲。
6、再次聆聽全曲。結合樂曲的名稱及三個部分的速度變化,即興用動作來表達對樂曲的感受與理解。
課後反思:今天的這壹節課,,我個人感覺是,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音樂素養有所提高,音色,音準,節奏掌握得比較好,,但在小組合作方面還有待加強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壹、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春》。
二、歌曲表演《春天舉行音樂會》。
教學過程:
壹、 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聲中導入本課的欣賞。?
?設問:歌曲《嘀哩嘀哩》講的是什麽主題?
2.聽《春》的主題音樂。?
?設問:妳能從這壹段音樂聲中感到四季中的哪壹個季節?說說
妳的感受。
3.分別聆聽第壹、二、三插段音樂。
4.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著課本上的圖形譜及插圖,想像音
樂所描寫的情景,並校對、調整自己剛才填寫的答案。?
5.用彩色筆塗色塊,描述音樂的情緒變化與發展。
二、 歌曲表演《春天舉行音樂會》。
1、談話導入:大自然裏有各種美妙的聲音,妳能用人聲來模仿壹下嗎?春雷的聲音?春水的聲音?春雨的聲音?春風的聲音?
這些聲音組成了春天的音樂會——課題揭示的《春天舉行音樂會》。?
2、聆聽範唱(教師示範或聽錄音)。
3、設問: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這首歌多麽富有想像!
4、學唱第壹部分歌曲(前16小節):
? 有感情地、有節奏地吟讀歌詞(按音樂節奏)。
學生吟誦歌詞時,教師彈這16小節曲調為他們伴奏,既作為背景,又為學曲調鋪墊,註意:
? 在有感情熟讀這段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曲調與歌曲。
5、學唱歌曲第二部分:以樂句為單位,以聽唱法為主學唱曲調。“春天舉行音樂會”是點題樂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註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並伴以動作表演。
7、以打擊樂伴奏渲染其氣氛。?
8、打擊樂的編創有兩個方面:壹是選擇樂器,二是選擇節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擊樂器選擇其適合表演的節奏型。如金屬類宜表演長音,而木塊類則宜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