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以音樂教育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
音樂是壹種善於表達和激發思想情感的藝術,其感情特征尤為突出,是藝術中最活躍、最動人、最富於感染力的壹種。它通過抽象的、流動的音符, 組成不同內容、不同情感、不同形式的樂曲, 通過聽覺刺激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繼而產生類比、聯想,引起強烈的情感***鳴。
音樂教育作為壹門基礎學科,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和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在壹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子曰:“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音樂教育正是借助音樂有組織的音響運動, 表達思想感情, 凈化大學生的心靈, 於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道德水準,從而陶冶其情操, 完善其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以音樂教育豐富學生情感,促進身心健康
音樂是壹種積極的休息方式;愛因斯坦和袁隆平都喜歡在工作之余演奏小提琴。音樂能夠保健身體;元代名醫朱丹溪曾言,“樂者,亦好藥也”,音樂能夠刺激腦中樞神經,使人的身體分泌多種有益的激素、酶等生化物質,產生抗疲勞、助消化、調理神經等作用。
音樂能夠激發形象思維;通過欣賞音樂作品,讓學生淋漓盡致的去發揮想象力。如在欣賞《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作品時,借助音樂形象喚起學生對相關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的聯想,讓學生盡情地想象和感受草原之夜獨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異域風光的境遇美,使學生對音樂“聞其聲, 似見其物, 似見其景, 似見其人, 似見其情”。音樂教學中形象思維的運用,對發展人的表象系統, 提高感知事物的敏感性很有幫助, 在創造性思維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