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地貌以三角洲沖積平原為主,占全市面積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積30.40%,臺地等占總面積5.98%。
汕頭市地處海濱沖積平原之上,處在粵東的蓮花山脈到南海之間,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整個地形自西北向東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臺地或階地——沖積平原或海積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隴和海蝕崖——島嶼。
自然氣候
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海岸線走向自東北向西南,汕頭屬亞熱帶,處於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在東北信風帶的南緣。汕頭市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端、太平洋西岸,瀕臨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風,夏季常吹偏南風或東南風,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征。
北回歸線從汕頭市區北域通過。全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春季潮濕,陰雨日多;初夏氣溫回升,冷暖多變,常有暴雨,盛夏雖高溫而少酷暑,常受臺風襲擊;秋季涼爽幹燥,天氣晴朗,氣溫下降明顯;冬無嚴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時,日照最短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氣溫21℃--22℃,最低氣溫在0℃以上;最高氣溫36℃--40℃,多出現於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期間。冬季偶有短時霜凍。
觀光遊覽
汕頭陽光明媚,氣候宜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風景名勝眾多,自然環境優美。城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績連續居全國全省前列。汕頭市被列入全省建設節約型社會試點城市,潮陽區貴嶼鎮被列入第壹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也是唯壹鎮級試點單位。水、空氣質量優良,市區綠化覆蓋率32.7%。城市生活設施配套齊全。花園式居民住宅區遍布市區,居住質量優越。城市道路交通順暢便捷;商貿服務業繁榮,餐飲旅館業發達,擁有壹批大型超市、商場,商業網點布局合理,購物方便;各種文化、體育和娛樂設施遍布全市;擁有多家大型綜合醫院,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居廣東省地級市前列;社會治安良好,民風寬厚淳樸,居民生活寧靜祥和、優美舒適,是最適宜居住生活的地方。汕頭還是理想的旅遊觀光勝地,有礐石風景名勝區、北山灣旅遊度假區、達濠青雲巖、中山公園、華僑公園、石炮臺公園、龍虎灘海濱浴場、新津河度假村、東湖度假村、澄海萊蕪旅遊度假區、澄海蓮花山溫泉旅遊度假區和南澳縣青澳灣、高爾夫球場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國際會展中心、影劇院、遊泳跳水館、體育館等多處文化、體育、旅遊場所和設施。市區有金海灣大酒店、帝豪酒店、君華大酒店、國際大酒店、龍湖賓館等四十多家星級酒店和賓館,購物中心、中西餐廳、娛樂中心等服務設施分布各處,可為各方來客提供優質的生活配套服務。
文化特色
潮汕地區的工藝美術源遠流長,如花似錦,馳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時代,潮汕就已經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產工藝,到了東周時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藝,玉器、木器、青銅器工藝,已具有廣東先進水平。東晉時期,青瓷、銅鐵冶鑄工藝,特別是金銀飾品工藝,已形成較強的地方特色。宋元兩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產規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產品種類,技藝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睞,出口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明清是潮汕工藝美術的鼎盛時期,大批工藝美術精品遺存於世,潮汕開元寺大殿龕桌和圓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產品鼻煙壺、玉印、頭插、懷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絕。
潮汕民間的花燈、嵌瓷、香包、泥塑、剪紙、首飾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馳名中處,成為官民人等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和時節應用品。潮汕工藝美術經過千百年的精煉,融匯中外,推陳出新,自成流派,形成鮮明、濃郁的地方藝術風格。中國許多專家學者對此有精辟的論述。潮汕工藝既有中原文化的承傳性、原發性,又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潮汕工藝品是潮汕人民為了滿足自己生產、生活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就地取材制作出來,常常表現出它的獨創性,令人拍案叫絕。
潮劇由南戲演變而來,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命名為潮劇。潮劇是潮汕的地方戲,也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之壹,全國十大劇種之壹,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潮劇也被稱之中國藝苑奇葩,獲得海內外廣泛的好評。其突出特點是:優美抒情,潮汕味濃,有大批優秀劇目,獨特表演藝術和著名演員,雅俗***賞,深受群眾喜愛,有多部潮劇拍成電影傳遍國內海外,潮劇團也多次赴國內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醜戲的表演藝術更是膾炙人口。
潮劇的唱腔,包括曲牌、對偶曲和小調。
潮劇唱腔有壹個特點:就是幫唱。
潮劇音樂的特色樂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鑼等。
潮劇的角色行當古時分為生、旦、凈、未、醜、外、貼等7角,現發展成為10種醜 、7種旦、5種生和3種凈。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醜)知名,有“南國鮮花”之稱。
這便是流芳百世的潮劇——潮汕文化的奇葩,也是潮汕民間藝術的精髓。
流傳於潮汕地區的民間音樂統稱為潮州音樂,包括鑼鼓樂、弦詩樂、笛套樂、細樂、廟堂音樂等品種,是壹種既有獨特藝術風格和濃郁地方色彩、又有深厚群眾基礎和高度藝術價值的古老樂種。目前廣泛流傳於粵東、閩南、臺灣、港澳及東南亞各地,在中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潮州音樂古樸、典雅,其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時代,潮州音樂既源於唐、宋中原古樂,又承襲融匯了“正字”、“昆腔”、“西秦”、“外江”諸劇種及地方民間樂調。至明代中葉潮州音樂已形成壹種曲目豐富、形式多樣、自成體系的民間音樂藝術。
潮州音樂傳譜,用“二四譜”、“工尺譜”以及簡譜。 其中“二四譜”系潮州音樂最古老譜式,也是中國稀有的樂譜。從“二四譜”及潮州音樂特殊音律進行研究,均可見唐、宋音樂文化對潮州音樂的影響。
潮州音樂的演奏方式和樂器組合種類多樣,是壹種雅俗***賞的群眾性民間藝術形式。 潮樂的基本調式有五種,即 :輕六調、重六調、活五調、反線調、輕三重六調。最具特色的樂器是二弦和打擊樂。在演奏上除鑼鼓樂外,都由二弦領奏和指揮。
演出形式,靈活多樣,有幾十人以至上百人的大鑼鼓演奏,也有二五人組成的弦樂演奏,是雅俗***賞,群眾性白娛自樂的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吸引力。
農產品品種繁多,水稻、花生、甘蔗、黃麻是傳統大宗產品。盛產各種嶺南佳果,潮州柑被譽為“柑橘皇後”,林檎、橄欖、楊梅、油甘、澳榴等是本地名優雜果。享有盛譽的“蔬菜王國”,四季有優質時令蔬菜應市,包心芥菜、早皇白菜、芥藍花、椰菜花是本地的特優品種,良種菜籽蜚聲海內外。較有名的禽畜有獅頭鵝、鷗汀雞、本地黑豬等,尤其以獅頭鵝最負盛名,被譽為“百禽之王”。海、淡水產品十分豐富,最名貴的鰻魚、石斑魚、鯧魚、馬鮫、對蝦、膏蟹、梭子蟹、魷魚、牡蠣、紫菜等。選用豐富海鮮為主要原料的潮州菜,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巧、美味獨特而風靡海內外。以牛肉丸、豬肉丸、魚丸“三丸”和蠔烙等為代表的風味食品,膾炙人口。各式涼果和腌制蔬菜都是傳統名菜。潮汕抽紗、金漆木雕、玩具禮品等手工藝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彩瓷、珠繡、金銀飾品等也很著名。
資源
汕頭市所屬區域已找到礦產42種,***有礦產地180處。從已有區域地質勘查成果來看,汕頭市區域地質的顯著特征是中生代侵人巖花崗巖類發育,第四紀海陸交互相及海相沈積發育,與之相關的礦產資源種類頗多,分布較廣。與內生成礦作用相關的鎢錫多金屬礦主要分布澄海、潮陽等地花崗巖類分布區,與外生成礦作用相關的石英砂、鋯英石、鈦鐵礦等主要分布濱海地帶。區內的礦產以鎢、稀土、玻璃用砂、建築用花崗巖、飾面用花崗巖及礦泉水、地下熱水等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其勘查開發前景甚好。錫、金、鈦鐵礦、鋯英石、獨居石及高嶺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礦潛力。廣泛分布的花崗巖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築原料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224438.7公頃。全市可供開發的港口有103處,僅南澳島可供開發的深水港就有7處,市區的珠池、馬山、蘇埃、廣澳等4處港址可建1—10萬噸級碼頭泊位69個。有多處港灣和大片淺海灘塗,10米等深線內淺海灘塗面積74.3萬畝,可利用面積46.8萬畝,200米等深線內漁場面積5.3萬平方公裏,適宜海水養殖,濱海盛產海鹽。近海已知的魚類有471種、蝦蟹類17種、貝類30多種、藻類近20種。
產業
工業主導地位明顯增強,已形成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塑料化工、食品加工、機械裝備、玩具工藝、印刷包裝、音像材料等8大優勢產業。建成澄海玩具工藝基地和潮陽潮南紡織服裝、精細化工、音像材料生產基地。園區建設形成規模,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平民營科技園和龍湖民營科技園等壹批園區成為科技產業集聚的重點區域。全市現有中國馳名商標9件、中國名牌產品8個、國家免檢產品30個和廣東省著名商標102件、廣東省名牌產品65個。至2006年底,全市累計批準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713個,累計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72.49億美元。已與18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系,世界500強企業中的雪佛龍德士古、漢高、沃爾瑪、加德士等13家企業在汕投資落戶。依托港口優勢,汕頭已被規劃為廣東省五大石化工業基地之壹。石化、能源、裝備制造等成為汕頭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具有後發優勢。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勢頭良好,已形成糧食、蔬菜、禽畜、水產、果茶業及花卉六大支柱產業。
交通
經過改革開放25年的發展,汕頭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為中心,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海陸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建成通訊、電力、供水、環保等壹批基礎設施,公***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海運 汕頭港是我國沿海5個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壹,擁有5000噸級以上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綜合通過能力2621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58萬標箱。近年來,汕頭市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和海運業,目前與世界上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有貨運往來,與香港、泰國、日本等地有集裝箱定期貨運班輪。2006年,汕頭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噸,達到2012.5萬噸,增長15.9%。
陸運 汕頭陸路交通發達。廣梅汕鐵路連接全國鐵路網,成為京九鐵路的重要出海通道;橫貫汕頭境內的廈深沿海鐵路即將開工建設,使汕頭作為直接連通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南沿海城市的樞紐作用更加突出。汕頭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組成的公路網四通八達。國道324、206線穿過汕頭境內,通向全國;深汕高速公路與汕汾高速公路將汕頭、深圳和廈門三個經濟特區連接起來,成為東南沿海高速公路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溝通汕頭與梅州、贛南地區的汕梅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目前,全市公路密度為86.9公裏/百平方公裏,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已基本構建起以高速公路和國道為主骨架的現代化公路網絡。市區大部分地方可在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1小時內到達機場和港口。
空運 汕頭機場可起降波音737、757等大中型客機,年客運能力達到300萬人次,已開通至香港、曼谷、新加坡及國內主要城市40多條航線,並辦理所有通航城市的貨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