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藝術生的求職之路
講述藝術生的求職之路,每個人畢業之後都會開展求職,而不同人的求職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求職的路上,我們勇敢前行。下面是講述藝術生的求職之路的內容!
講述藝術生的求職之路1“我又被拒了”這是譚薇薇最近的校內狀態。在北京某音樂學院讀鋼琴專業的譚薇薇馬上要畢業了,但她似乎要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我去了很多樂團和學校應聘,但是我們這行找工作的人太多,需要的人太少。”求職難藝術生求職更難前不久,各大音樂學院拉開了2010年招生的序幕,掀起了又壹輪報考音樂學院的熱潮。
壹邊是上百人競爭壹個招生名額的火爆局面,可另壹邊卻是音樂學院畢業生就業難的尷尬困境。“當初考大學,我們專業就招20人,而據說有將近400人報名考試。
最後放榜時,看到第14號後面是自己的名字,我馬上跳了起來,覺得自己離‘藝術家’的夢想似乎不遠了。”
回想起當初考學的成功,譚薇薇眼裏閃爍出壹絲光芒。去年9月,大四學年才剛剛開始,譚薇薇就投入了求職的隊伍之中。
本以為憑自己優秀的成績加上學校背景,必然會很快收到好消息,但令她失望的是,至今她都沒有找到壹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壹開始,譚薇薇想留校,但被告知起碼要研究生才有資格。由於業余時間經常帶中小學學生學鋼琴,她想既然當不了大學老師,能當中學老師也不錯,於是她向北京壹所高中的音樂教師崗位投了簡歷。
沒想到面試那天,考場前排了上百人的長隊,應聘者的背景、條件都差不多。學校本來沒有工作經驗的限制,但在實際招聘時卻把要求提高到必須有兩年以上教學經驗。
當問到樂團招聘的情況時,譚薇薇開始搖頭,“樂團的競爭就更不用說了,能被招上的都是頂尖人才。而且鋼琴這個樂器在交響樂團中是沒有的,如果要去樂團只能是獨奏演員。
可不是人人都能當郎朗和李 雲迪的。”“這行找工作特別難,事實上很多人都轉行了。”
譚薇薇班上有很多同學在求職時都感到無奈和困惑:由於大學只學了音樂,不會編程、不會多種外語、不會國際貿易,找工作時他們沒辦法跟其他文化專業的同學競爭;
要轉行,必須從頭開始學習,而且必須不斷降低自己對於薪資的要求:從開始的每月6000元到後來的4000元、3000元。“轉行的另壹個沈重代價,就是放棄之前將近20年家庭對我們的所有投入。”
譚薇薇說。留還是走看不清未來的路在北京學習小提琴的劉子瑜畢業時雖然沒有找到壹份理想的工作,卻壹直堅持留在北京。她堅信只要留在這裏,終有壹天能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
每周,劉子瑜會去音樂學校帶學生,壹個月能掙上3000元;周末找機會到酒店、餐廳演奏,報酬多的時候也能達到每個月3000元,再加上接些演出也能賺個上千元。
雖然都是些零散活,但是劉子瑜說除了個別頂尖級人才,這差不多是這個專業的學生目前可能獲得的最好收入了。
而且能達到這樣收入的同學都是專業水平高、外表好且還要運氣好的。雖然依靠奮鬥,每個月能獲得近8000元的收入,但劉子瑜依然覺得自己離當初的那個夢越來越遠。
每天吃盒飯、趕地鐵成了她的生活主旋律。因為有些工作是臨時的,所以連醫保、社保都沒有,更別提買房安家了。
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2007屆畢業生陳斌,也有著類似的經歷。畢業後,他堅持留在上海,開始了壹段“打零工的生涯”:哪裏有演出他就去哪裏。
商場、餐廳、廣場、錄音室……這些演出每月能給他帶來3000元~4000元的收入。“跟朋友合租了個壹室壹廳,每月我要分擔1300元的房租。平時基本都是在外面吃,壹個月起碼得吃掉1500元。
交通費每月至少得400元。”有時候由於趕時間不得不打計程車,事後陳斌也會懊悔不已,責怪自己為什麽沒有早出門壹會兒。
除此之外,還(續致信網上壹頁內容)有手機費、水電煤氣費、網絡費、樂器維護費以及其他消耗,盡管每天忙碌奔波,到頭來他依舊是個沒有積蓄、沒有娛樂生活的月光族。
兩年來,陳斌雖然很努力地工作,但他不僅沒有收回當初父母為自己學音樂所花費的近50萬元投入,反而還不時依靠父母接濟生活。
“混不好我就不回去了。”壹天,電視上突然播放出這樣壹句廣告詞,陳斌不禁內心有些酸楚。
幾年下來,在上海蝸居打拼的經歷,讓他感到當初自己學習音樂的熱情被生活逐漸消磨殆盡。
而回家創業,他現在也沒有了勇氣,這讓他時常覺得看不清自己未來的路。二線城市更易找到位置“其實,音樂學院畢業生不壹定非要留在京滬穗才能有所作為。”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張冰冰這樣認為。
200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的張冰冰赴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學習歌劇指揮。
2004年回國後,有不少樂團高薪邀請他擔任首席指揮,但他卻選擇了去天津音樂學院擔任青年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張冰冰說,這樣選擇壹是“考慮到自己還年輕,在音樂學院可以搞藝術,可以進壹步研究深造”;
二是“80年代中期譚利華先生離開天津音樂學院之後,學院壹直缺乏壹個專業指揮,在那裏可以讓我得到更好的鍛煉”。
幾年下來,不斷地在京津兩地往返,張冰冰從學校領取的工資還不夠他的路費,但他獲得了事業上的極大滿足:2005年,他成功導演並指揮了歌劇《魔笛》,實現了天津音樂學院建院以來在完整歌劇排練方面“零的突破”。
在他和院系其他老師的***同努力建設之下,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目前已成為繼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之後排名全國第三的學生樂團。
張冰冰經常會用自己的經歷教育學生:就業要考慮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有時候選擇去二線城市發展,也許更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學音樂的樂趣所在。
張冰冰有個學生是東北人,剛進校時專業水平並不好,但十分勤奮努力。畢業前夕,這個學生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報考北京中央歌劇院。
但由於競爭太激烈,他沒有考上,便決定第二年再考。
當他向老師咨詢意見時,張冰冰建議他不妨去剛成立的貴州交響樂團試試。
進入貴州交響樂團後,壹開始每月的工資雖然只有4000元左右,但單位對這名學生非常重視,壹年之後就將其轉正,並把他提到了副首席的位置,工資也漲到了每月6000多元。
而北京最好的中國愛樂樂團,樂手的壹般收入也是每月6000元~8000元。考慮到演出機會和生活成本,這名學生認為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對張老師也十分感激。
“中國的交響樂正在逐步興起,河北、貴州、雲南、四川、重慶以及深圳等地的交響樂團通過改制重組,影響力和活躍程度不斷增加。音樂學院畢業生求職時不妨把眼界放得開闊些,把目光放得長遠些。”張冰冰建議說!
講述藝術生的求職之路2我的專業有多冷門呢,藝術類,大家能想到的也許是設計、繪畫、音樂、電影等。但我的專業卻是偏向理論的,是藝術史論。
我本科畢業於國內八大美院之壹的藝術史論系,事實上這個專業在國外壹般都設置在文學系下面,而不是美術學院。
大三的時候,我確定了自己不適合也不願意壹輩子做藝術史或藝術理論的研究,於是研究生期間我就換了壹個更為經世致用的專業,即香港中文大學的文化管理專業。
教育背景之外,我的實習經歷主要在兩個方面:
1、本專業相關的實習,如文博會、獨立影展、文化調研之類。說實話我都不願意把這些叫做實習,因為大部分都只是打醬油而已。
2、互聯網。這是我本科期間唯壹認真對待,並做了兩個月以上的實習。大三的暑假我在新浪做產品運營,而這段經歷也為我後來在互聯網公司的求職鋪了路。
但是這篇帖子的主要目的,不僅分享我的求職路,更是與藝術類專業的小夥伴們分享和討論自己的心路歷程和以後地職業選擇。這也是這篇帖子的兩個部分。
壹、我的求職路。
先講壹下結果吧,那就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任何正式工作的Offer,有壹個實習Offer,以及拒了壹個廣告公司的Offer。
事實上我的求職路很短,四月中到五月底。但五月底收到了壹個自己很滿意的實習Offer,為期三個月,所以我就打算壹邊實習壹邊找正式工作。
但這壹個半月的求職路,已經讓我自己明白了我想做的是什麽,想要的生活是怎樣的。
而這個實習Offer也是我想做的行業裏的頂尖機構,所以我的職業生涯算是有了壹個開始,因此才有了這個總結與反思的帖子。
1、廣告
這個Offer是我最早的Offer,職位是AE,四月初就拿到了,但考慮之後我還是拒絕了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不是做傳統廣告業務,而是做互聯網廣告的,國內同類公司裏能排上前五吧。
事實上我對於廣告業的知識基本上來自於美劇《廣告狂人》,而《廣告狂人》的時代背景是1950s—1960s,顯然是不怎麽適用於互聯網廣告業的。
但是廣告業的門檻比較低,我的思維也比較活躍,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讓我現場想壹個廣告slogan,我的答案她應該也比較滿意,於是我很快就收到了Offer。
在考慮是否接收這個職位的時候,我閱讀了好幾本相關書籍來彌補我的廣告知識,比如《從零開始做AE》等等。
最後我拒了這家的Offer,原因不在於做AE辛苦、門檻低之類,而是在稍微了解了廣告行業之後,我知道並不是我想要做的行業。
到現在我也覺得,雖然拿到了Offer,但這是壹次失敗的嘗試,因為我那時還沒有想出來我想做什麽就開始貿然行動。
2、互聯網
由於互聯網行業我只做過產品運營的實習,所以這部分的言論也許有失偏頗。
整個四月中下旬我在同時忙著兩個面試,其中壹個就是騰訊的暑期實習生面試。我報的是深圳的產品崗,最終走到了終面,但也跪在了終面。
不過完整了經歷了騰訊的面試流程,在此記下,有需要的學弟學妹們也可以參考。
初面: 群面,10人壹組,時間我記得是40還是50分鐘,忘了。我們組的題目是,我們作為壹個團隊要研發壹個新的音樂類產品,列出了我們團隊的優勢和劣勢,再給出了該產品可以做的十幾個功能。
因為條件限制,我們只能選取其中3項作為主要功能,我們組內必須達成統壹保留哪三項,並給出自己的`解釋並自圓其說。
我在組內既不是leader也不是timekeeper,能進入下壹輪面試,應該是我在討論中很活躍,並提出了自己比較有價值的觀點吧。我感覺群面沒必要很搶眼,表現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就夠了。
二面: 專業面,30分鐘。面試官是群面的面試官之壹,她還記得我在群面時候的表現,問了壹些群面相關的問題,比如給自己的表現打幾分之類的。
我建議以後面互聯網的同學們壹定要關註壹下自己所報區域的主要業務是什麽。
我在專業面之前了解到今年的產品崗實習生主要是做遊戲運營,所以針對遊戲做了些準備,而這些準備在面試中80%都用到了。
比如說,妳最近在玩什麽遊戲?它們的優缺點?向面試官推薦壹款遊戲,只能用三句話。
為這款遊戲寫壹個100字以內的宣傳文案,妳會怎麽寫?30分鐘的面試裏,聊遊戲聊了有20分鐘吧,所以事先了解所報崗位的業務是很有必要的。
三面: HR面,30分鐘。這壹面就比較程式化了,沒有問什麽專業問題,主要就是挖掘妳的簡歷。
所以簡歷壹定要真實,壹定要細節,而且每個細節都要有故事和經歷,否則遇到騰訊HR這種摳細節的就真的死定了。
終面: 總監面,30分鐘。總監面我跪了。在面試內容上跟專業面比較相似,但是更為嚴苛,面試官對妳會步步緊逼,不停地質疑妳,讓妳不停地感到自己簡直是弱爆了。
在得知自己沒有通過總監面之後我並不意外,因為自己的專業儲備不夠,對互聯網行業,對互聯網產品,說到底也只是壹個稍微有所了解的門外漢而已。
而自己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我想應該是我並沒有表現出對這個行業的積極和熱愛,也沒有強烈的入職渴望。
事實上,我非常感激企鵝在最後關頭刷掉了我。正因為最後的失敗,我才想明白,最初投企鵝的職位,只是因為:
1、我有過產品運營的實習經歷,投這個職位比較有優勢;
2、這個行業是目前的熱門行業,前景和薪水都不錯。早在新浪實習的時候,我就感覺雖然並不討厭做運營,但也說不上喜歡,在心底裏我對互聯網行業並沒有愛。
企鵝給了我完整的面試機會,讓我得到了成長,但最後刷掉我,讓我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行業,所以我真心感謝企鵝。
不過呢,互聯網的產品崗不限專業,前景和薪水都挺不錯,也很鍛煉人,如果同學們真心感興趣,還是很建議大家投遞壹下試試的。
3、媒體
跟互聯網壹樣,媒體行業也是我在還沒想清楚自己的職業生涯要做什麽的時候的壹個嘗試。四月中下旬同時備戰的兩個面試,除了騰訊,就是壹家傳統媒體,廣東省三大報業集團之壹。
我報的崗位是記者,這家報業集團的流程是簡歷篩選—群面—筆試—終面,我最終死在了筆試上。不過呢,跟騰訊壹樣,在這家媒體的失利反而讓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真的願意做記者?
如果做記者,如果以後要跑我不喜歡的新聞線,我會不會願意?我真的願意壹直在媒體行業工作嗎?
如果不是傳統媒體,而是新媒體呢?我的壹個朋友已經做了三年記者,目睹了她的生活狀態,再結合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之後,我最終決定媒體也不是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
4、美術館、畫廊
於是,四月底我先後收到了騰訊與這家報業集團的拒信。接著,五月初,我返回香港開始對付我學生時代的最後壹個期末。
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我所在專業都基本沒有考試,而是要完成論文、調研報告、企劃書等。在對付期末期間我沒有再投簡歷,而是將精力都放在了論文上面。
我的其中壹門課的期末作業是完成壹次展覽的策劃,從展品選擇、布置、運作時間表和流程等等,壹切都需要我們自己來做。
我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來完成這個作業,並且樂在其中。在做作業期間,我也想明白了壹件事。
那就是,我不能放棄我的本專業,我最想做的,還是與藝術相關的工作,我的職業生涯也想在這個領域發展。
於是,在交完作業的同時,我也完全明白了自己下壹步的求職路要怎麽走,那就是:美術館,畫廊或拍賣行。前面已經說過,我明白自己不適合做學術研究,所以我沒有考慮過學術道路,至少暫時不考慮。
然而,藝術行業不像其他行業,比如快消、金融、甚至也不像我投過的互聯網和媒體,藝術行業基本上不會有大型的面向應屆生的招聘。
於是我只能是各個擊破。我列出了美術館、畫廊和拍賣行這三類機構的每壹個我感興趣的機構;
然後去它們的官網或官方微博看它們近期有沒有招聘計劃,就算沒有,能夠找到聯系方式的,我也壹壹發郵件向它們咨詢,順便推薦了自己。
同時,我也借助了學校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幫助,告訴他們我想在這個領域工作,如果有工作機會,我會很感激他們的推薦。
截止到今天,我壹***投了8家美術館,3家畫廊,2家拍賣行,正式工作和實習都投了。
從數字上來講,藝術行業不可能像其他行業那樣海投(而且壹旦確定目標行業,我也不會再海投),其中,4家美術館和2家畫廊給了我回復,拍賣行壓根沒有理會我。
也對,我投的拍賣行都是行業龍頭,還有保利拍賣那樣的背景深厚的央企,怎麽會搭理我這麽壹個經驗不足的應屆小姑娘?不過呢,比起畫廊或拍賣行這樣的商業機構,美術館或博物館的工作更吸引我。
原因在於,美術館或博物館不僅僅是壹個展出藝術品的地方,更有著學術與公***教育的功能,在美術館工作我能感覺自己對社會更有益處,能對社會的進步起到壹點點作用。
相比起來,畫廊和拍賣行的商業味就要濃得多。我不是清高看不起商業化或藝術市場,只是非營利機構更符合我的價值觀。
五月底,我收到了中國美術館的實習Offer,同時還在等廣州的壹個美術館的面試通知。
於是我的求職之路就暫時告壹段落了,接下來就是去北京工作,並盡力在實習的這幾個月期間找到正式工作,目標仍然是美術館、畫廊或拍賣行。
二、心路歷程與反思。
詳細寫下自己的求職過程,也是自己的心態和心理轉變的過程。整個過程看似順利。
但是自己其實是壹個非常容易焦慮的人,焦慮到極點的時候還會出現心跳過快,身體發抖、呼吸急促等生理不適的現象。其間我經歷了不少的迷茫、失眠、壓力甚至崩潰。
好在現在我已經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也有了壹個不錯的開頭。雖然還沒有正式工作,但至少現在有了事情做,我也不怎麽焦慮了。
而我對跟我類似冷門專業(比如藝術史論、歷史學、博物館學、文化產業管理等)的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是,壹定要想清楚妳要不要放棄本專業。
沒錯,這些文科或藝術類的專業是偏冷門,找到對口的工作並不容易,不僅沒有大量的招聘,剛入行的時候報酬也不高。
據我所知,這些專業的部分同學是被調劑,或出於各種原因,念這些專業並不是他們的本意。
我有壹些同學在畢業後放棄本專業去做了公務員、銀行職員等常見的工作,但也有不少學姐學長壹直在藝術行業打拼,並逐漸成長為行業中堅。
而我呢,選擇這個專業是我自己做的決定,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小時候的夢想是做畫家。後來自己讀了不少藝術類相關的書,但是並沒有想過要考美院。
高三的時候無意間得知了藝術史論這個專業,各方面都與自己誌氣相投,於是試著報考,結果陰差陽錯就考上了,於是走上了這條路。
我自己也猶豫了很久我究竟要不要做這壹行,就像前面所寫到的,我嘗試了媒體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但最終發覺,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還是跟兒時壹樣,雖然已經沒有做畫家的可能,但看來這壹輩子也沒法離開藝術行業了。
如果打定主意做這壹行,那最好能夠得到父母和愛人(如果有的話)的支持。
因為中國內地的環境,大部分父母還是希望子女能夠謀得壹份安逸穩定的工作,如果父母思想比較保守,或者愛人想要安逸和穩定,那麽做這壹行是有比較大的壓力的。
幸運的是我的男友跟我算是同行,而我的父母非常的開明,念高中開始,我所有的重要決定,比如選專業、去哪兒讀研和工作燈,都是自己做的。
我是四川人,不過讀書期間北京、廣州、深圳和香港四個城市跑來跑去,父母也都無條件支持我,找工作的目標城市也是北上廣深這四個壹線城市和香港。沒辦法,要是回到家鄉,我根本找不到想做的工作。
這些年我也目睹了壹些子女與父母之間價值觀的沖突,比如我的壹個朋友,職業能力非常優秀的姑娘。
在北京做了半年記者之後被父母強行“綁”回了成都老家,把她安排到某國企做月薪3000元的辦公室文員工作,而現在這個姑娘已經跟父母斷絕關系,開始備考研究生。
我從沒有考慮過近國企或者做公務員,壹來專業不符,二來性格不符。裝 逼壹點說,我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
所以,啰嗦這麽多,就是想說,如果尋求穩定安逸,或者價值觀比較偏向家庭,或者父母比較保守,那麽,做這壹行也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前不久坐地鐵,在地鐵電視上的新聞節目看到說今年的畢業生達750萬,就業壓力非常大,畢業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太憑著自己的興趣雲雲。
對於這種論調我是不以為然的,如果真有內心所愛,堅持自己的道路也沒有什麽不對。
最後啰嗦幾句關於在香港和在內地工作的選擇,不少人問過我“妳會在香港工作嗎”,我心裏都很無奈。我放棄香港的工作機會也實屬無奈,主要原因是語言。
雖說香港的公司和機構發郵件發文件都是英語,但除了金融、投行等少數行業之外,大部分行業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還是要用粵語的。
而我由於缺乏對粵語學習的興趣,對香港的文化環境也有著比較復雜的態度(愛的地方很愛,討厭的地方也十分討厭),所以我的粵語真的非常糟糕。綜合考慮之後我還是傾向於回內地工作。
不過,如果粵語流利,想體驗香港的工作環境和節奏,或者待滿7年拿永久居留權,那香港確實是壹個值得體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