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琴在十八世紀曾經名噪壹時。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格奧爾格·弗裏德裏希·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路德維希·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和其他壹百多位作曲家為玻璃琴譜過曲。其中壹些曲目經過改編可以在更為傳統的樂器上演奏,所以完全保留了下來。
歐洲的最高統治者們沈迷於玻璃琴,就連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都從小師從瑪麗安·戴維斯(Marianne Davies)學琴。卡米爾·聖桑(Camille Saint-Sa?ns)在他的動物狂歡節系列室內樂組曲中(第七樂章和第十四樂章)用了玻璃琴這壹打擊樂。 壹位名叫弗裏德裏希·羅赫利茨(Friedrich Rochlitz)的德國音樂學家在《普通音樂期刊》(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中舉了壹個例子:
玻璃琴會過度刺激神經,使演奏者陷入不安的抑郁以及苦悶的沮喪之中,使得他傾向於自我毀滅。如果妳正遭受著神經紊亂的折磨,那妳不應該彈玻璃琴;即使妳還沒有生病,那妳也不應該彈玻璃琴;如果妳感到沮喪,妳更不應該彈玻璃琴。
瑪麗安·戴維斯(Marianne Davies)是壹位年輕的長笛演奏家、鋼琴演奏家,據說她是富蘭克林的親戚。她演奏玻璃琴的技藝爐火純青,可以進行公開表演。可是瑪麗安·戴維斯和她著名的歌手姐姐搭檔進行了多年巡回演出之後,據說是由於玻璃琴悲傷的音色,她得了憂郁癥,飽受折磨。
瑪麗安·基希格斯納(Marianne Kirchgessner)是壹位玻璃琴演奏家,她在39歲時死於肺炎或是和肺炎及其類似的壹種疾病,據說玻璃琴在其中也起了作用。 但是包括富蘭克林在內的其他演奏家們卻都很長壽。到1820年,玻璃琴從常見的公開演出中消失了,它的美妙聲音完全聽不到了。這可能是因為音樂時尚改變了——音樂,走出了莫紮特時代相對較小的貴族大廳,走進了貝多芬和他的繼承者們越來越大的音樂廳。
玻璃琴曾風靡壹時。但像很多流行的東西壹樣,最終它退出了流行。它的發聲機制無法產生足夠大的能量來使聲音填滿大廳,而這些大廳卻正是演奏現代弦樂、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的演奏之地。更何況玻璃琴是玻璃制造的,很容易破損,這也是它不再流行的原因之壹。
關於“危險的玻璃琴”這個流言的最新解釋是因為玻璃琴是用鉛玻璃做的,所以鉛中毒威脅到了演奏者的生命。但是“觸摸鉛玻璃就能導致鉛中毒”這壹理論並沒有已知的科學基礎。此外,艾施(Eisch)的仿制品使用了所謂的“白水晶”,有比鉛含量更高的鉀;許多現代制品,比如芬肯貝納公司(Finkenbeiner)制作的那些,則是用純石英玻璃制作的。在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鉛中毒在玻璃琴的演奏者和非演奏者中是都是很常見的,這是因為醫生會給許多得了小病的病人開含鉛的復方藥,同時鉛或者氧化鉛會在炊具和餐具中被用作防腐劑。在富蘭克林時期,玻璃琴的演奏者們從他們的樂器上獲得的鉛遠遠不及他們從其它來源獲得的鉛。 玻璃琴演奏的音樂在1820年後並不廣為人知,盡管葛塔諾·多尼采蒂想要用玻璃琴為他1835年的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中詠嘆調“Il dolce suono”伴奏,而理查德·斯特勞斯在他1919年的歌劇《沒有影子的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中也詳述了此樂器的用法。直到20世紀30年代,德國演奏大師布魯諾·霍夫曼(Bruno Hoffmann)重新興起對以高腳酒杯為樂器演奏的興趣,並在他震撼人心的演出中為其命名為“玻璃豎琴”。他用“玻璃豎琴”(Eisch傳統式的玻璃杯放置在內置***振室的箱子中)改寫了眾多原為機械樂器譜寫的曲子,也使當代作曲家為他這高腳杯式的樂器譜寫新曲。
富蘭克林的玻璃琴在1984年由玻璃吹制工及音樂家格哈德·芬肯貝納(Gerhard B. Finkenbeiner)(1930-1999)改制。他經過30年的試驗制作出的樣品由透明玻璃和普通玻璃組成,後模仿18世紀裝飾添加上金條紋。這些裝飾的金條紋相當於鋼琴上的黑鍵,簡化了富蘭克林的白色碗搭配多色碗邊的設計。在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的芬肯貝納研究所如今繼續制造玻璃琴並用於商業買賣。
法國樂器制造者及藝術家巴舍兄弟(Bernard and Fran?ois Baschet)於1952年發明了現代版本的克拉德尼,叫做“水晶風琴”(英語名為crystal organ或意大利名為Cristal di Baschet)。它由52根半音相差的金屬***鳴棒組成,演奏者可以用濕潤的手指摩擦連接其上的玻璃棒子由此牽動這些金屬***鳴棒。水晶風琴與其他玻璃樂器的主要區別在於玻璃棒子之間水平的間距和厚度完全相同,並且玻璃棒與可調音的金屬柄連接。金屬柄中添加了金屬塊以提高***鳴度。因此,演奏者通常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自然聲效果。
通過壹個形如火焰的多調諧長金屬物,玻璃纖維或錐形金屬殼被固定到木塊上,因此聲音可以被顯著放大。在樂器的下部有壹些金屬細線,能夠加強高頻率音高的聲效。
丹尼斯·詹姆斯(Dennis James)錄制了壹張全玻璃器樂演奏的專輯《Cristal: Glass Music Through the Ages》。制作人還有琳達·朗絲黛(Linda Ronstadt)和格萊美制作人獲獎者約翰·波耶蘭(John Boylan)。 James在CD中用玻璃琴,水晶風琴和撒拉弗Seraphim演奏了莫紮特、加布裏埃爾·福萊等人的作品的原始版本以及玻璃器樂改編版本。 James為電影《心理陷阱》(“the Minus Man”)(1999) 和《奪命高校》("The Faculty")(1998)所作的配樂,就是用玻璃器樂演奏馬可·貝爾特拉米(Marco Beltrami)的配樂作品 。他年幼時就愛上了玻璃琴:“我六歲時參觀費城的富蘭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那是我第壹次註意到玻璃器樂。在城裏著名的科技博物館裏,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玻璃琴就放置在進口圓形大廳的陳列櫃裏。我現在還清晰記得當時被深深迷住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