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另說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於吉爾吉斯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馬克市)。
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被孟浩然稱之為天上謫仙。
唐文宗禦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作品想像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詩句行雲流水,自然天成。李白詩篇傳誦千年,眾多詩句已成經典,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李白的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壹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作品
李白壹生創作大量的詩歌,絕大多數已散佚,流傳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許多題材都有名作出現,而且因為際遇的不同,每個時期的詩風都有所不同。
風格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壹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遊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祖國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
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壹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
其為唐宋八大家之壹。斯人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因其文、詞頗多於著作,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
故時學者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南宋孝宗於乾道六年,賜之謚號文忠公,並由宋人王宗稷撰《蘇文忠公全集》。
當時掌權的宰相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變法但反對王安石的壹些手段及政策,此舉讓王安石等改革派在政治上對蘇軾大為排斥,又因贊成變法惹惱了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作為中間路線的蘇軾皆不討好,被戲稱為“壹肚皮不合時宜”。
生平
開創詞壇“豪放派”之風,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有“韓潮蘇海”之稱,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時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著有《東坡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
詩風
蘇軾工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現存約二千七百多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征。〈飲湖上初晴後雨〉寫西湖之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沈郁蒼勁,低回長嘆,極富感染力。其書法筆力沈勁,氣勢磅礴,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後矣。”
白稱詩仙,古體絕倫;杜詩律聖,拓宇七言;東坡晚出,各體皆能,無題不作,比配詩神。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傳誦甚廣。
蘇軾擴大詞的內容,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壹不可入詞。蘇軾提高詞的意境,擴大和開拓詞境,提高格調,豪放詞以外,也有清曠飄逸、空靈雋永、以至纏綿嫵媚之作。
蘇軾詞風豪放(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將詞“詩化”,筆力雄健,個性鮮明,展現出作者曠達、爽朗的個性,多豪情壯語,意氣昂揚,感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特。
體裁和音律上,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詞的文學生命重於音樂的生命。蘇詞作品往往有序,闡明詞的內容,或作詞的原委、時間、地點,事實分明。
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著作
蘇軾現存於世的文學著作***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
〈刑賞忠厚之至論〉,嘉佑二年(1057年),應試時所寫,最早的成名文章。
《南行集》,嘉佑四年(1059年),與父親和弟弟合編的中的40多首詩,最早的壹批詩作。
《蘇沈良方》,今傳是沈括在《良方》的基礎上,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最早的詞則寫於熙寧五年(1072年)。
詩文有《東坡七集》《東坡集》《東坡詞》等。
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等。
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等。
因南宋皇帝高宗、孝宗等對他其人其作的推崇,有宋壹朝整理出版了《蘇文忠公詩合註》《蘇文忠公全集》等多部集作。《蘇文忠公全集》又稱《東坡全集》,傳世的,至今所見,可分兩大類。
壹類為分集編訂,號稱東坡七集本,亦標東坡全集,即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內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詩四卷,應詔集十卷,其出自蘇軾原本原目,後人稍加增益,為之善本,風行海內;壹類為分類合編,號稱東坡大全集。
《四庫提要辨證》雲:“分類合編者,疑即始於居世英本,宋時所謂大全集者類用此例,”又雲:“宋時所刊大全集者,乃麻沙書坊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