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以人站在人生高處但不要嬌傲為題材的七百字作文

以人站在人生高處但不要嬌傲為題材的七百字作文

選擇追求 何謂追求,追逐所求的目標,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追求安逸舒服,有的人追求轟轟烈烈;有的人追求聞達諸侯,有的人追求淡薄於世。追求,能使駑馬十駕,能使凡人不庸;能讓人為壹己私利喪盡病狂,也能讓人為實現目標奉獻壹生。站在歷史的長河邊上,觸摸到的是令人永遠受到激勵的不朽的追求。 汨羅河畔,濁浪滔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為了追求,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無將上下而求索”;宮廷禦苑,笙飛蕭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為了追求,李白“其能摧眉折腰事事權貴 ”,玉環磨墨,力士脫靴,成為千古奇談;精忠報國,馳騁疆場,“將我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為了追求,陸遊“位卑不敢忘憂國,事定尤須待闔棺 ”;虎門銷煙,“茍利國家生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了追求,林則徐貶謫路上大修水利,造福人民,早已把生度外。  縱橫古今,貫穿天地,追求如無邊落木,不盡長江。有人追求“人生自古誰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無畏,有人追求“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情;有人追求“常風破浪會有時,只掛雲帆濟滄海”的抱負,有人追求“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在人間”的真實;有人追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有人追求“春蠶到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無私。風流人物,名垂千古, 華夏大地,英雄輩出。古有曹操“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今有孔繁森紮根西藏,鞠躬盡瘁,為西藏人民熱血灑盡;古有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不無致遠”,今有李素麗,壹方汽車獻愛心, 兢兢業業為人民。追求,激勵了多少將士,造就了多少豪傑。他們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將個人生命置之度外;壹心為人民,壹心為國家,盡心盡力,毫無怨言。踏踏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堂堂正正的做挺直脊梁的中國人。追求,使他們平凡的生命造就出不平凡的輝煌。  追求給人力量,激人奮進,使妳的生命更有價值。  不朽的追求。 人生沒有追求,就如汪洋中的壹艘小船,跌跌宕宕,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人類沒有追求,世界將不再如此色彩斑斕。人生需要有所追求,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人類需要有所追求,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絢爛。追求,為我們插上了飛往夢想的翅膀。愛迪生追求光明,發明了電燈,夜晚從此變得和白晝壹樣明亮。萊特兄弟追求像鳥兒壹樣飛翔,發明了飛機,人們從此可以直上雲霄,馳騁天際。渴望探索宇宙,加加林成為第壹個從太空看地球的人,阿姆斯朗成為第壹個登上月球的人,人類實現了登月的夢想。 有夢想就有遠方,有追求就會有所收獲。也許,妳的夢想讓別人笑掉大牙;也許,妳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毫無價值。但記住:只要心懷夢想,努力追尋,我們定將收獲遠方,生命將不再懊悔、感傷。今天,理想的風帆從這裏揚起,明天,我們將到達陽光燦爛的彼岸。彩虹之所以絢爛,是因為不僅僅有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還有燦爛陽光與細小水珠的激情融合。盡管空中虹橋不可渡人,但其綺麗足以令人贊嘆。飛瀑之所以壯觀,是因為激流途徑坎坷曲折之後,以那震憾人心的縱情壹躍,完成了飛流直下的壯舉,實現了浪擊峭壁漂隱蛟龍的夙願。 任何壹個成功者都有壹個偉大的夢想,但更有追求夢想的決心和義無反顧的勇氣。松樹放棄了沃土的安逸,選擇陡峭的山壁之後最終有了傲立於東風的雄姿;小溪選擇了奔向大海的執著之後最終有了波瀾壯闊的氣勢;小草放棄了土壤中的溫暖之後終於實現了為大地帶來~絲溫暖的美好願望;白雲選擇了藍天之後終天有了“壹覽眾山小”的絕唱。 追求,是超越夢想的積極進取,是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未來的深深企盼。追求,讓世界多資,讓夢想暗淡。壹個夢想的實現,是另壹個夢想的開始,我們永遠不會停下追求的腳步。盡管這途中也許有曲折,有仿徨。選擇追求,妳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妳的人生將不再乏味、孤單。追求心之所想,妳將插上飛往夢想的翅膀,飛向遠方。 高度 杜甫雲:“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詩人立在山頂,對蒼茫大地,對蕓蕓眾生吟唱,因為他有“高度”。 高度,既講究“高”,又講究“度”。面對事物,我們需要站得高。“站得高,看得遠。”美國科學家阿克塞爾和巴克在研究嗅覺信號的通路秘密時,若僅僅著眼於那些嗅纖毛,他們就可能與很多科學家壹樣,不為人們所知;而他們卻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研究起G蛋白的作用,果然又有了很大的進展。接下來,他們也並未停下腳步,而是又登上了另壹級臺階,向基因的方向進行,於是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生物學獎。兩位科學家向著科學的頂峰不停地攀登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而他們“站得高”的研究方法,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因為站得高,我們看得更遠;因為站得高,我們更有信心;因為站得高,我們更加無畏地去追求。這就象走迷宮壹樣,若身處迷宮中,則恍恍忽忽,迷迷茫茫,四處碰壁;若在上空俯瞰,則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的目標,心中有數了,當然就可以更大膽地向前邁進。當然,並不是站得越高越好,我們還必須把持壹個“度”,才會有應得的效果。妙玉站得太高,看得太清。“過潔世同嫌”的她,留給人世間壹個太潔的背影;毛澤東站得太高,看得太遠,文化大革命,讓他留給人們壹個“七分功,三分過”的形象;而屈原更是站得太高,看得太遠,也讓他心灰意冷,懷沙沈江。 他們有“高”卻沒有講究“度”。這樣的“高”,不但不能讓妳理清形勢,更嚴重的是,將妳引入壹個“全面”的誤區,或讓妳想得太多,變得復雜,或讓妳預見更遠,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其實,這就像顯微鏡壹樣,我們要將鏡筒升高,才能看得清。壹邊升高,壹邊又要用眼睛看著,調到壹個看得最清晰的度,這樣我們才能將事物看得更清,看得更準。 詩人在泰山上吟唱,是因為對於詩人來說,泰山既有“高”又有“度”,它的高,正是詩人想要的“淩絕頂”;它的度,正是詩人想要的“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