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古典派大師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與印象派大師德彪西的《月光》在節奏 旋律上的特點

古典派大師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與印象派大師德彪西的《月光》在節奏 旋律上的特點

三《月光》的表現手法

貝多芬《月光》第壹樂章壹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這個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

第二樂章壹小快板,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這個樂章比較短小,李斯特形容這個樂章為“兩個深淵中之間的壹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輕快表情將第壹樂章的沈思默想和第三樂章的緊張氣氛銜接地非常完美。第壹段是連奏與斷奏相呼應的主題。然後再以變奏加以重復。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調。2段1分13秒再現第壹段。這個樂章好象是瞬息間留下的溫存的微笑。

第三樂章壹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雖然在調性上與前樂章有緊密的聯系,但表達的感情則完全不同。第壹主題是熱情不可遏制的沸騰和煽動性。猶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連連的跳腳聲。第二主題像是從心底裏發出來的申訴。它臨近結束時連續的八分音符,斬釘截鐵般的節奏,表現了熱情的情感和堅強的意誌。經過短短的展開部後,內心的激動表現得更為強烈。在尾聲中,沸騰的熱情達到頂點時。突然沈寂下來,但洶湧澎湃的心情並沒有就此平靜。

德彪西《月光》樂曲由三部分組成,第壹段,降D大調,速度徐緩而富於表情,描繪月夜幽靜景色給人產生的印象。中段先轉到E大調上,後來又回到降D大調。右手是壹些短小的樂句,左手是分解和弦,好似描寫壹陣陣輕風,輕輕地搖動著樹枝,稀疏的樹葉發出沙沙響聲,這壹段與第二、三段寧靜的氣氛形成對比,給人以動的感覺。第三段基本上是第壹段的再現,但音型上有些變化。樂曲最終是壹段尾聲,寧靜的曲調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縹緲如夢的意境描繪得更富有詩歌意。樂曲壹開始在行板速度由上呈現的樂思溫和而幽靜。壹組組上行的琶音仿佛是短而小的筆觸在畫布上壹點點鋪疊、延伸,月光好象碎掉的白金壹般灑滿整個畫布,琶音襯托著浮動著的主旋律,這壹委婉的旋律,輕輕波動、緩緩起伏,描繪了月夜特有的詩情畫意。接著,在壹串和弦的晃動下。月光開始在混合的夜色中顫動。隨著琶音的加快,踏板的重疊。音響的混合越來越模糊,形成了“壹片色彩班駁、撲朔迷離的意境和音響”上聲部輕輕奏出歌唱性的“月光曲”.隨後,速度稍稍加快。流動的琶音如同月光蕩漾,流暢而舒展。在琶音襯托下,上聲部旋律越來越明朗,著意描繪了溶溶的月色。最後。再現開頭的樂思,以分解和弦織成的柔美結尾終曲。

四《月光》藝術特色

《月光》該曲是貝多芬標記著“幻想曲式奏鳴曲”,指出了這部作品的自由、即興的性質。其突出表現是沒有壹般古典奏鳴曲快-慢壹-快的各樂章布局.而且它的音樂素材運用得非常自由,表現了貝多芬對生活的幻想和探索。全曲***三個樂章,第壹樂章用慢板代替了奏鳴曲式的快板:第二樂章是小快板;第三樂章是激動的快板。全曲的速度由慢變快,情緒也壹步比壹步熱烈。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思想內容充實,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布局大膽富有創造,具有動人的音樂效果。它深刻展示了內心的矛盾、痛苦和鬥爭,表現了堅強的意誌和力量,顯示了貝多芬所特有的感染力,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高尚的美的享受。

《月光》這首作品雖然是德彪西早期的作品,但已初步顯示了印象派藝術的風格。德彪西大膽的運用了和聲手法與音樂形式處理,引導人們的奇異想象力,塑造出豐富而優美的音樂形象。簡單精悍的片斷旋律和多變的演奏技法,特殊的和聲組合,使整個曲子籠罩在飄忽不定,萬般閃爍的氣氛之中。意大利音樂評論家加蒂曾評論這首作品的再現部分:“那輕盈的上行琶音,猶如向天空噴湧的清泉,然後在主、屬音的交替中恢復平靜,主題在這壹背景中延伸擴展,寬廣而富有表情。”作品細膩的、充滿浪漫色彩的和精致的和聲描繪,以變幻無常的節奏音型處理,別具壹格,充分說明了《月光》所帶來的迷人意境。作曲家采用柔美純凈的和聲豐富的鋼琴織體,描繪了幽暗的月光透過輕輕浮動的雲,影影綽綽的灑在平靜的水面上,把靈艷的月光瀉灑下的冰壹樣的銀輝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兩首《月光》在壹百多年後的今天聆聽,帶給我們的仍然是音樂最大程度的聽覺享受。《月光》的魅力是永恒的,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他原有的魅力,它將跨越語言障礙。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的藝術感染力永遠的流在人們的記憶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