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泉州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嗎

泉州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嗎

泉州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又稱“弦管”或“泉州南音”,是福建閩南的傳統音樂,2009年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用閩南語演唱,由古代中原移民帶入並與閩南民間音樂融合,具有中原古樂特色。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為右琵琶、三弦,左洞簫、二弦,執拍板者居中而歌,這與漢代“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相和歌表現形式壹脈相承。其工尺譜記法自成體系,是古代音樂記寫形制之遺存。橫抱演奏的曲頸琵琶、十目九節的洞簫、二弦、三弦擊拍板等,也都因襲古樂器遺制。

南音曲目有器樂曲和聲樂曲兩千余首,蘊含了晉清商樂、唐大曲、法曲、燕樂和佛教音樂及宋元明以來的詞曲音樂、戲曲音樂等內容。南音以標準泉州方言古語演唱,讀音保留了中原古漢語音韻。演唱時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南曲曲調優美,節奏徐緩,古樸幽雅,委婉深情。

南音的歷史起源與發展介紹

1、南音的歷史起源

南音起源於何時,文獻資料沒有明確記載。民間有多種傳說,有說是唐代大曲中的“破”“遍”等宮廷音樂傳入福建,與當地民間音樂相互融合發展而來;有說是唐代末年閩王王審知兄弟入福建時帶來。專家學者則從南音的曲牌、樂器和術語等資料進行考證,壹般認為,南音大約形成於宋,發展在明清時期。

2、南音的發展

清代,南音在進壹步發展,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南音曲目以描寫男女愛情和歷史故事的題材為主,這壹時期出現了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封建制度,歌頌婦女勤勞、家庭和睦為題材的曲目,有《壹司公》《賭博歌》《伶俐姿娘》等。清代,南曲館林立,閩南壹帶千家萬戶絲竹管弦,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