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音樂作為非洲黑人的原創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也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影響了很多的其他音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新奧爾良發展起來的壹種流行音樂。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比較復雜的過程。爵士樂來自非洲音樂。17-18世紀,非洲黑人被販運到北美,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音樂成為他們抒發內心痛苦、尋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黑人奴隸保持了非洲音樂的傳統,同時又逐漸受到歐洲音樂的影響,於是產生出許多美國黑人的音樂形式,如布魯斯、拉格泰姆、靈歌、福音歌等。其中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對爵士樂的形成影響最為明顯,它們的壹些藝術特征迄今仍保留在爵士音樂中。
另外,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正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層次、類別各不相同,從而形成非常豐富的音樂風格。印第安人音樂主要是采用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樂句有下行的趨勢。用偶數節拍多,也有切分節奏;獨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間音樂,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音樂,它采用七聲音階,旋律進行平穩、圓滑,唱法放松,重唱多,音樂中帶有淡淡的鄉愁。美洲—非洲音樂,其節奏在音樂中起決定作用,節奏強烈、復雜,而且常常是多線條的
非洲音樂的社會功能
非洲大陸有數十個國家、數百種語言和難以計數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兩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膚色黝黑的蘇丹人;赤道以南,膚色淺黑的班圖人)和四個少數民族(東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馬達加斯加的馬來人與黑人的後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諸部落;散居於中非熱帶叢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於眾多繁復的部族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的音樂文化既千差萬別,豐富多樣,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樂的***同特性,相互聯系而具有***同的傳統。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樂的***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復雜多變的節奏,旋律中常見三度音程進行;東非和南非的比較穩定的調性,多種形態的多聲部演唱、演奏,以及對鼓的喜愛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樂與社會生活有著極為直接、緊密的聯系,音樂幾乎伴隨著人們所有的活動,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非洲,音樂活動多數是隨著日常生活進行的,許多勞動往往有音樂相伴隨,音樂在許多重要儀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慶節日或農閑時節,各種音樂活動常常帶有社交的性質。他們通常都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或者是壹個廣場、市場,或者是壹片樹林、壹個庭院、壹處陵墓。在這種公眾活動中,自發聚集在壹起的壹般都是同壹部落或使用同壹語言的人。他們通過集體音樂舞蹈演出、載歌載舞的狂歡,加強彼此的感情,加強部落成員間的聯系。這時無論男女老幼,都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他們都可以參加到合唱、樂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專業音樂家表演的場合,他們與觀眾也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總之,在非洲,音樂是壹種社會性的活動。它既註重藝術性,又強調社會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純粹用於娛樂,又可以成為傳遞信息的手段,而且還是部落成員表達***同感情和意誌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頌神,又可贊美人,還可以用來驅魔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