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湖北首屆藝術人才“江花杯”大賽上,壹位淳樸、內秀、不善言辭的青年女長笛手壹舉奪取了大賽金獎,站上了最高領獎臺,她就是湖北交響樂團玉林籍青年女長笛演奏家郭曉燕。
最近郭曉燕回鄉省親,在花園酒店得到了素來與文藝體育界人士有著不解之緣的陳書雲先生熱情款待,筆者應邀位列其中,有幸認識和聆聽了郭曉燕的 精妙笛藝,席間她即興演奏了壹首“梁山伯與祝英臺”笛聲悠揚緾綿,其音色溫潤而不造作,深切而不張揚,精致而不浮華,讓人有壹種小酌幾杯之後的陶醉感。深 情的演奏,優雅的氣質,壹絲壹毫,無不讓人感到她對音樂的認真,執著與投入,指尖在鍵上起落,每壹次觸鍵,每壹個氣息,每壹個音符,每壹個樂句,每壹個長 音都十分美妙,從她手中的長笛流出來的音符可謂沁人心脾。
輾轉南寧,尋師學藝
1976年,郭曉燕生於廣西玉林市城區的壹個淳樸的普通工人家庭,母親能歌善舞,父親喜歡吹拉彈唱,也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中,幼年的曉燕也 對音樂充滿了熱愛,6歲開始學小提琴,後來被壹位老師發現,認為曉燕的嘴唇和口形非常適合吹長笛和竹笛,要是讓名師點授,日後必成正果。就這樣8歲的曉燕 改學長笛,在朋友的指點下,父親帶著曉燕直奔南寧,輾轉了很多朋友,通過各種渠道,聯系到了廣西藝術學院長笛教授王希平。由於王希平老師日常工作較忙,學 生也不少,當時王希平老師也在猶豫是否收下曉燕作為弟子。因為從壹個小苗子培養到壹名成熟的長笛演奏者是很不容易的壹件事情,但小曉燕對學長笛表現出極大 熱情打動了王希平老師。最終如願成為了王希平老師的入室第子。從此曉燕便利用課余及寒暑假,穿梭於玉林南寧之間,在奔走中學習長笛,可以說父親每個月的工 資,基本都會投入到小燕學長笛的花費中。從指法訓練、長音練習、連音練習、吐音練習等等,壹練就是兩年多。說起兒時習藝的經歷,郭曉燕的話中洋溢著對長笛 的喜愛之情及對啟蒙恩師王希平老師和父母的感恩之情。
經過幾年的艱辛苦練,1987年,11歲的郭曉燕考入了廣西藝術學院附中,師從啟蒙恩師王希平老師。在她看來,是王希平老師手把手將她帶入了 長笛藝術的大門,為她奠定了紮實基礎的同時也為她提供了前進的.動力和指明了前進方向。王希平老師對她在長笛演奏基礎方面的要求是非常嚴格且嚴謹的,隨著學 習的進度加深,在涉及到樂器情感的理解時,王希平老師的教學方式變得非常開放,讓她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告訴她某首樂曲要表現什麽,該如何表現,這 樣的教育方式為她長笛演奏的提升帶來了極大的幫助。此外,王希平老師待曉燕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壹樣,因父母不在身邊,常把曉燕留在家中看著她練笛,在教授笛 藝的同時,也教育她做人與生活的道理,可以說對曉燕的成長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在王希平老師悉心指導下的8年中,曉燕獲得了系統、正規、嚴格的長笛訓練,在 基本方法和技能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功底。勤學善學,銳意進取的曉燕用三年時間完成了附中六年的課程,在附中高中期間便開始系統學習大學課程。在積澱技術與底 蘊的同時,超前挖掘自已的潛能。
心在笛上,拼博奮進
1993年,郭曉燕以絕對的優異成績考入武漢音樂學院大學部管弦系長笛演奏本科,師從長笛演奏家徐戈教授。徐戈老師結合曉燕的個人條件與水 平,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她的優勢並且指導她關於技巧方面的問題,鞏固強化她的基礎,也針對她的不足進行壹系列的訓練與提高,讓學生在體會樂曲情感上下功 夫,註重培養每名學生的個性,徐戈老師這種新穎的教學思路和認真、細致、嚴謹的教學態度令曉燕受益匪淺。
在學習上曉燕是個十分勤奮刻苦的人,跟隨徐戈學習笛藝期間她對自己的學習要求相當嚴格,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座右銘時刻 激勵自己,常常天剛亮,同學們還在熟睡時便來到學校湖邊,對著壹池湖水苦練長笛,吹到嘴唇麻木,口勁酸痛才罷手。除研習長笛藝外,堅持學習各種文化知識、 藝術理論課程。嘵燕認為,演奏長笛不是僅僅學習吹秦技巧,功夫在詩外,內在的文化修養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音樂、處理音樂。
此外,她積極參加校園內外的各種音 樂實踐活動,參加交響樂、室內樂、重奏組合等排練演出,通過各種音樂活動不斷打磨自己,另壹方面通過舞臺實踐充實自己,為自己尋找鍛煉成長的機會。心手相 映,笛人合壹,是郭曉燕追求藝術的高遠境界。她的心只在長笛上,別無雜念,她就是在這樣單純的金屬管子中演奏著自己的藝術人生,在長笛這個專業裏,她馳騁 著獨特的生命理想。音樂、人文、百科、涉獵廣泛,堅忍不拔,因為“功夫在詩外”的哲理已經深刻地印在她心裏。她的老師、同學朋友這樣評價她對音樂的赤誠 ——心在笛上,因為她敬畏藝術執著藝術;心在笛上,因為她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由於專業成績突出,每年均被學院評為優秀學生,優秀團員,並獲音樂學院全額獎 學金。大三期間還被學校指派擔任附中長笛專業教學任務。成績的背後是她默默無聞的努力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