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之中,Claudin和Janequin寫了400多首各種風格的小調,有激情奔放的或者敘事的、持續模仿的、簡單和弦的、或者用壹些復調式活潑的同音。Claudin擅長創作柔美高雅的愛情曲,而Janequin最典型的作品都是活潑的或者粗俗無禮的。在他們自己形成的小圈子裏是Janequin的小調作品被稱頌得最久,這也是他至今為止最有名的作品。其中有La guerre、La chasse、Le chant des oiseaux、Les cris de Paris、Le caquet des femmes和其他,他取材的主題,包括戰爭、狩獵、鳥鳴、鬧市的吵鬧、婦女的八卦等等。例如和諧寧靜的La guerre模仿了號角聲、炮火聲、呼喊聲等各種戰爭中的聲音,或許是為了紀念1515年弗朗西斯壹世在馬裏尼亞諾戰爭中的勝利而創作的,。它成為了16世紀最著名的樂曲之壹,後來被許多作曲家競相模仿或改編成適合鍵盤樂器或者魯特琴獨奏抑或是各種樂器合奏的曲子。Le chant des oiseaux中則采用了真正的鳥類公園裏的自然的聲音。當鳥鳴第壹次出現的時候,和諧的韻律漸行緩慢,並且對位變得簡單;壹系列緩慢移動的和弦,配著叢林裏精心編奏出的鳥鳴,點綴著壹個並不顯眼的框架,構成了這壹驚世之作的主要亮點。
盡管許多作品中帶有人造的魅力和音樂的簡潔,16世紀的小調仍是壹種主題及地域極其復雜的藝術形式,並由此引發了音樂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的壹些討論。巴黎小調的傳統是什麽?它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學者們在這些問題的觀點上分成幾派。有些人堅持認為新型小調的其中壹種是同音、四部改編曲敘事詩,起源於意大利,首先由1480-1515年間在意大利工作或者遊覽的法國作曲家創作。實際上佛羅泰勒(frottole)和這種小調表面上的相似以及兩者中都非常常見的和弦結構極易讓人產生聯想。但是就絕大部分而言,兩種藝術形式的直接聯系似乎並不那麽明顯,因為他們成長的途徑截然不同:佛羅泰勒(frottole)來自於壹種傳統的朗誦詩加上即興的、常規的和弦組合,而小調來源於15世紀復雜的高音/男高音主導的多音結構的簡化。意大利對於小調的影響可能只是通過壹批早期曾在意大利工作的北方音樂家而產生的間接影響:Josquin des Prez以及和他同時代的壹些人。幾乎沒有多少小調作品存留到了Pretrucci’s Odhecaton(1501)、Canti B (1502)、Canti C(1504)以及16世紀30至40年代之間Attaingnant出版作品那個時期。但大量的手稿和印刷的書把這壹時期的小調作曲家的作品保存了下來,這些音樂家有Ninot le Petit、Antoine Bruhier、Mouton和Fevin。這些作品表明了巴黎小調從15世紀晚期到16世紀中期保持了壹個連續的傳統。流行音樂在路易十二朝臣中的流行極大地影響了其宮廷世俗音樂的特點。那裏的作曲家將許多流行的旋律改編成多音改編曲,三個或四個聲部,有的把借鑒來的旋律放在了男高音部分並在其周圍編制壹些模仿對位,有的則用這些流行旋律作為自由模仿和和弦組合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