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怎樣提高音樂學生的表現力

怎樣提高音樂學生的表現力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低年級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喜歡表演,但他們給人的感覺往往“沒有表演”,即動作單調、表情單壹,缺乏表演意識,沒有表現力,更談不上感染觀(聽)眾。究其原因:有心理方面的,如在眾人面前表演心裏發慌,膽小放不開;有觀念意識方面的,如怕表演不好,別人笑話;也許更多的是知識能力方面的,如對作品不理解,無感受,或表演技能未達到相當的程度等。

在音樂活動中,如何幫助廣大學生克服以上的心理、能力障礙,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及有情緒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甚至創造性潛能呢?我認為可以結合教師的示範、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表現音樂內容。在整個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示範對學生來講是壹種形象的感性的認識活動。然而,更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的音樂實踐活動,才能將感性的認識變為內心趨動,上升為理性的本能,使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我們知道,音樂表現力的形成與發展,對音樂實踐活動有著絕對的依賴性。而實踐活動是形成和發展音樂表現力的重要前提。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意識,提高其音樂表現力。

壹、歌詞朗誦。

在學唱歌詞過程中,朗誦歌詞對於學生來講是比較具體,較易把握的技能。這裏可將語文學科中“讀”的因素滲透到音樂中來。在此環節中,可先請學生自己讀,他們往往會平淡地念過去,然後教師用飽滿的情緒,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和表情、體態“朗誦”,使之在學生心靈中形成鮮明對比,產生感染和***鳴,從而激發起學生對作品的濃厚興趣,產生學習和表現的欲望。之後,可適當安排壹段朗誦表演時間,讓學生(特別是平時不太善於表演的)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誦表演才能。這樣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歌詞感受歌曲的意境,那麽在學唱歌曲時學生自然用歌聲流露出作品所蘊含的美。

二、演唱。

唱,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如何使學生在“唱”中受到美的熏陶,進而得到心靈的滋養,提高其表現力呢?據觀察,許多同學唱歌都會不自然地喊唱,甚至有時提出了“不許喊唱”的要求,但有的學生仍然直著脖子,閉著眼睛“喊”,到頭來自己喊了些什麽,唱了些什麽他都不知道。還有就是和尚念經似的毫無表情,毫無生氣地“念唱”。究其原因,都是對作品不理解,沒有感受所致。對此,教師首先從姿勢、氣息、發聲方法等技能方面去糾正不良的歌唱習慣。其次,還需要教師聲情並茂地範唱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作品有所感受、理解。從而產生表現作品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創設壹定的情境,啟發學生去親身感受、理解作品的美,用歌聲來表現對作品的感情。

三、創作。

小學生的音樂創作是壹種發散思維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如果這樣,學生對作品的表現會很死板。(1)

創編歌詞方面:按歌曲的旋律,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創編新的歌詞並演唱給大家聽賞。如歌曲《好朋友》,學生通過回憶與好朋友在壹起愉快的情景,創編出許多不同的歌詞“壹起拍球笑嘻嘻”、“壹起秋遊真開心”。。。。。。學生在演唱這些歌詞時,臉上自然流露出喜悅心情。

(2)

創編舞蹈動作方面:在活動中,學生往往會根據音樂內容或形象做出簡單壹致的動作。為了使學生的動作更加豐富、形象,具有表現力,我在活動中對於學生稚嫩、不夠完美的不同動作給予肯定,並通過比較,評選出優美的動作引導學生壹起進行表演。

四、文娛表演。

在“六壹”、“元旦”等節日慶祝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中,壹般都要開展文娛節目表演。在班內應鼓勵學生人人積極參與活動。學生在節目排練過程中,通過與同伴的合作,其音樂表現力也能得到鍛煉、增強。

當然,所有這些音樂實踐活動,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參與評論。在評論中,學生之間平等、坦率、融洽、自由,對以前不太明白的某些概念在評論中進壹步明確。知道誰表演得好,好在哪裏;誰表演得不好,差在哪裏。這樣就會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有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過程。這對推進素質教育,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有著壹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