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浙江的名歌名謠

浙江的名歌名謠

壹、蒲岐山歌

丁丁當,羅來,丁丁當,羅來

煙墩山上羅來,羅羅羅來,南門外。

東海崔頭潮水漲,羅來。獅子山介,龍尾洞,嗬咋

二、蒲岐山歌

問:介姆頭戴四角盔?介咽大船三條桅?

介姆大佛三只眼?介咽羅漢十八個?

答:風車頭戴四角盔。外江大船三條桅。

黃塘大佛三只眼。蒲岐羅漢十八個。

三、蒲岐打秋千

蒲岐打千秋,米桶打介光溜溜

前門叫多謝,後門流眼淚。

四、妳講稀奇不稀奇 (倒話)

妳講稀奇不稀奇?老鼠背貓上樓梯,

狗桔樹上生肖梨,雞背刀鷹半天飛,

雄雞生個軟虎卵,外甥孫生個外公爺。

五、老鼠經

老鼠經,老鼠經,老鼠實在無良心,

菜油經妳偷去當茶唱,饅頭給妳偷去當點心,

啃介樟樹佛,打碎琉璃燈,妳講冤深不冤深?

浙江漢族民歌 t.com/zt/minge/page1.htm

1 號子 是勞動人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創作演唱的,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勞動內容。音律、節奏與勞動節奏緊密配合,既服務於生產勞動,又具有解除疲勞、調劑情緒等娛樂作用的民歌。有搬運、工程、農事、船漁和作坊等種類。

浙江的勞動號子品種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舟山群島壹帶的《舟山漁民號子》。自古以來,漁業就是浙江人民借以謀生的方式之壹,從浙東的河姆渡、浙北的馬家浜、良渚等石器時期遺址出土的陶制網墜、骨制魚鏢等捕魚工具來看,可知我們祖先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在這塊土地上以捕魚為生。

《舟山漁民號子》

t.com/zt/minge/mp3/001.MP3

t.com/zt/minge/mp3/002.MP3

2 山歌 是勞動號子之外各種山野民歌的統稱。主要指廣大農村人們在山野湖河勞作行舟,或在屋前棚下休憩時為舒心解悶自娛時演唱的壹種民歌山歌。旋律比較高亢、舒展,節奏比較自由,帶有即興性。

浙江山歌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風格區,即“杭嘉湖平原風格區”和“丘陵山地區風格區”。

錢塘江以北,太湖以南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區的山歌,古今文人學者稱之為“吳歌”。在諸多“吳歌”曲調中,有壹種流行範圍最廣,涵蓋面遍及整個杭嘉湖平原的基本曲調,當地稱之為“滴落生”。其特點是羽調式,四句體結構,第四名落音有“尾飾”(即從主音羽下滑到徵音)。[嘉善《五姑娘》]  

嘉善《五姑娘》

t.com/zt/minge/mp3/023.MP3

3 小調 是流傳最為廣泛的壹類民歌。通常將其與粗獷質樸的“山野”之歌相區別,具有細致流暢藝術特點的“裏巷小曲”。宋元以來史籍資料中常有所謂“村坊小曲”、“市井小調”、“俚曲歌謠”等記載,有時也稱之為“時調”、“小令”、“俗曲”、“俚曲”等,大致都是指小調壹類民歌。

浙江素以小調著稱於海內,所謂“江南小調”、“江浙小調”,就是指以蘇州和杭州為中心的吳語地區城鎮民間時調俗曲。

浙江現代流行的小調歸納起來***有約二十余種基本曲調(不包括燈調·蓮花等其他小調體裁的民歌)。所謂“基本曲調”,指的是壹首小調在民間流傳的若幹變體的原型,如在浙江廣泛流傳的《孟姜女》,經與《梳妝臺》、《手扶欄桿》、《哭七七》、《春調》等等雖是不同的各自獨立的民歌,但他們的曲調卻明顯同屬壹源。

4 燈調:浙江民間年節燈會,燈的品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茶燈、花燈、魚燈、鳥燈、馬燈、擡閣等等。燈調有的是載歌載舞,有的只有器樂伴奏而不歌。全省沒有統壹的燈調,各地大都采用自己的土調。

浙江流行範圍較廣,影響較大的燈調有《采茶燈》龍遊《報花名》。這種歌舞形式主要流行於丘陵山地茶區。它的典型表演形式是十二個女童,身穿彩衣,手執花籃,花籃中分別裝著十二種不同的紙花,點著臘燭,邊唱十二月采茶,邊變換隊形,載歌載舞。有的還另加壹、兩個男童扮醜角在舞隊前後插科打諢。《采茶》又有《順采茶》、《側采茶》、《花采茶》、以及《大采茶》、《小采茶》等名目。燈調的題材以唱花名、古人為最多,其次是壹些短小風趣、即興編唱的古詞、彩話之類。

《報花名》

t.com/zt/minge/mp3/058.MP3

《順采茶》

t.com/zt/minge/mp3/059.MP3

《側采茶》

t.com/zt/minge/mp3/060.MP3

《花采茶》

t.com/zt/minge/mp3/061.MP3

5“蓮花”,是由於這種調子樂句的後半段有“蓮花蓮花荷”的程式性襯腔而得名。在浙江全省流行的有“大蓮花”和“小蓮花”等兩種表演形式。“大蓮花”的表演形式,是在燈節或廟會時,由壹群藝丐組成舞隊,手執銅鐵鞭,載歌載舞,領唱者叫“蓮花頭”,走在舞隊之首,衣飾襤褸奇異,舞姿怪誕以引人側目。“小蓮花”則是由壹個藝丐在節日、喜慶或平日沿戶叫唱乞討。

浙江“大蓮花”的曲調大都是壹二首蓮花調 在各地的不同變體。“小蓮花”的曲調和襯腔則各不相同,主要有杭嘉湖壹帶的“蓮花落” [湖州《叫聲阿二》];溫州壹帶的“蓮花” [瑞安《太陽出來》];紹興壹帶的“蓮子行” [新昌《立春節》];臺州壹帶的“灑尺” [溫嶺《重陽糕調》]、“銅錢鞭” [仙居《大腳姑娘》]等等。

湖州《叫聲阿二》

t.com/zt/minge/mp3/062.MP3

瑞安《太陽出來》

t.com/zt/minge/mp3/063.MP3

新昌《立春節》

t.com/zt/minge/mp3/064.MP3

溫嶺《重陽糕調》

t.com/zt/minge/mp3/065.MP3

仙居《大腳姑娘》

t.com/zt/minge/mp3/066.MP3

6 儀式歌 應指民間禮儀活動場合所演唱的民歌,其中,特別是人從生到死三個重要階段(“生”、“婚”、“死”)以相應的禮儀所表示出來的“誕生禮”、“結婚禮”和“喪葬禮”。浙江民歌中的“儀式歌”主要有“婚禮歌”、“祭祀歌”和“蠶儀歌”等。

“婚禮歌”在浙江各地有多種不同形式和內容,如舟山普陀在婚禮中要唱《擺酒》、《看嫁妝》、《看新娘》、《賀新郎》,定海唱《鬧房》,嵊泗唱《敬酒》等。寧波壹些地方農村結婚時,有由男女賓相對歌的;嘉興壹帶農村,在婚禮中要請又是“騷子”歌手唱《浪柳園》、《儂妝調》等婚歌。

流行在杭嘉湖平原水鄉壹帶的“浪柳園”,因樂曲後半部分有“浪柳園、柳浪園……”的程式性襯腔 而得名。當“浪柳園”的藝人,當地叫做“騷子”(又稱“雙嘴”),自稱“傳香人”,大多是農民,平時務農,凡人家有禮俗、祀典,便出錢請他們來演唱[海鹽《催妝》]。

普陀《擺酒》

t.com/zt/minge/mp3/067.MP3

海鹽《催妝》

t.com/zt/minge/mp3/068.MP3

7 浙江兒歌 有少兒歌、幼兒歌和搖兒歌。少兒歌主要是農村兒童在田野放牧時唱的山歌,有“牧牛呼聲”[嵊州、余杭]、“對山歌”[安吉、仙居《阿西圓圓》]、“鬥山歌”[三門《妳也來,我也來》]、“罵山歌”[金華《黃泥塘》]、“撞歌”[錄音永嘉《這面山》、溫州《叮叮》、溫州《介呢有翼》]、“解歌”[寧海《介母出門》]等名目。

幼兒歌是學齡前兒童由大人教與的信口吟誦的謠曲[東陽《火螢蟲》、象山《癩頭皮》(對調皮小孩的謔稱)]等。

搖兒歌是大人在為幼兒催眠或與之嬉戲時所唱[象山、鄞縣]。

兒歌 嵊州

t.com/zt/minge/mp3/071.MP3

牧牛呼聲

t.com/zt/minge/mp3/072.MP3

對山歌 安吉

t.com/zt/minge/mp3/072.MP3

對山歌 仙居《阿西圓圓》

t.com/zt/minge/mp3/074.MP3

鬥山歌 三門《妳也來,我也來》

t.com/zt/minge/mp3/075.MP3

罵山歌 金華《黃泥塘》

t.com/zt/minge/mp3/076.MP3

撞歌

永嘉《這面山》

t.com/zt/minge/mp3/077.MP3

溫州《叮叮》

t.com/zt/minge/mp3/078.MP3

溫州《介呢有翼》

t.com/zt/minge/mp3/079.MP3

解歌

寧海《介母出門》

t.com/zt/minge/mp3/081.MP3

幼兒歌

東陽《火螢蟲》

t.com/zt/minge/mp3/082.MP3

象山《癩頭皮》

t.com/zt/minge/mp3/083.MP3

搖兒歌

象山

t.com/zt/minge/mp3/084.MP3

鄞縣

t.com/zt/minge/mp3/085.MP3

8 生活音調 包括哭腔、吟詩、叫賣、搳拳、求乞等方面。有的僅是語言、語氣的強化,有的已形成曲調,在音樂形態上,雖然它們未構成民歌,但正因此而更易體現當地語言音調風格與民歌旋律的結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