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制成。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琵琶的十大名曲,歡迎閱讀。
1《塞上曲》
《塞上曲》是壹首傳統琵琶大套文曲,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此曲細膩地描寫了王昭君對故國家園的思念,抒發了壹種哀怨淒楚的情感,曲調婉轉細膩,纏綿惆悵。在彈奏上充分發揮左手推、拉、吟、揉及擻音、帶起等技法,在虛音、實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錯配合中,運用彈、挑、泛等單音與拉、推、輪指等連指的巧妙穿插,使旋律更顯委婉柔美,表現出“聲聲掩抑聲聲思”的情緒,表達了古代婦女受壓抑的內心痛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夜月》、《潯陽琵琶》或《潯陽曲》,《夕陽簫鼓》是壹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樂曲以鼓聲、簫聲起始,主題富於江南水鄉情調,其後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和水波聲、槳櫓聲等擬聲樂匯以豐富樂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著輕舟,蕩漾於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壹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稱曲中經典。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風格的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垓下決戰是我國歷史上壹次有名的戰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了這場古代戰爭的激烈戰況,向世人展現了壹幅生動感人的古戰場畫面。《十面埋伏》是我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優秀代表作。在傳統琵琶曲中,文曲壹般旋律抒情優美,節奏輕緩,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於描繪優美的自然景色或表達內心細膩的情感,而武曲則結構精致綿密,旋律層次分明,情緒激烈雄壯,節奏復雜多變,多用右手力度較大的演奏技巧,擅長於表現強烈的氣氛和情緒,因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氣勢雄偉激昂,風格旖旎壯美,藝術形象生動鮮明,是古典音樂的瑰寶。
4《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壹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這首曲子取材與《十面埋伏》壹樣,也是描述垓下之戰,同樣是采用章回式結構,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劉邦,所以樂曲高昂,氣勢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項羽,所以樂曲沈悶悲壯。傳說虞姬在項羽聽到楚歌聲而自為詩後和曰:“漢失已落地,四面楚聲中,大王意氣盡,賤妄何聊生!”蘇軾也曾做詩:“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蒼皇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京戲《霸王別姬》名聞中外,琵琶曲《霸王卸甲》會帶給妳更深刻的感受。
5《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華彥鈞創作的壹首琵琶獨奏曲,樂曲表現了作者對不平人世的無限感慨及對命運的態度。此曲經楊蔭瀏、曹安和二位先生錄音並記譜才得以保存下來。據阿炳生前所言,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彈奏而成。但據楊蔭瀏查證,道家中並無此曲。樂曲第壹段旋律與廣東音樂《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華彥鈞根據他所熟悉的音調創作的。
6《昭君出塞》
琵琶獨奏曲《昭君出塞》由華彥鈞傳譜。樂曲通過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這壹歷史事件的無限感慨。我國音樂歷史上有不少描寫昭君出塞的樂曲,尤其是凡提到琵琶,大多和昭君出塞的故事聯系在壹起。在《壹素子琵琶譜》中新調6首之壹,為《昭君出塞》,註明通《石上流泉》,而《月映西湖》,註又名《出塞》;華秋蘋《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的浙江陳牧夫派琵琶曲目中有《昭君怨》,後來李芳園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出現了描寫昭君出塞故事的套曲《塞上曲》。但是,華彥鈞傳譜的這壹曲,均與此不同。據華彥鈞自己說,此曲是由他父親華雪梅傳授的。但是,我們從該曲的旋律音調,可以發現有類似廣東音樂“乙反線”的特征,似乎有作者所處年代廣為流傳的廣東音樂曲《昭君怨》的因素。此曲有作者自己琵琶曲上的壹些特點,例如,與《大浪淘沙》相似的樂曲結構、旋律節奏音型和演奏手法等。在表現的情感上,仍表現出作者的豁達氣度,而絕無那種閨怨
7《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亦名《陽春古曲》,簡稱《陽春》,是壹首廣泛流傳的優秀琵琶古曲。質樸而豐富的音樂語言,表現了人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對大自然充滿無限感情的精神氣質。全曲呈現出壹種明亮的色調,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而具有推動力的節奏,描繪了萬物生機,春意盎然的景象。聽來使人感覺耳目壹新,成為壹首雅俗***賞的優秀傳統樂曲。
8《草原小姐妹》
琵琶協奏曲,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創作於1973年,1977年中央樂團首演。由劉德海琵琶獨奏,管弦樂隊協奏,開創了琵琶協奏曲之先河。樂曲描寫了蒙古族少女龍梅、玉榮為保護集體羊群與暴風雪搏鬥的事跡,表現了新中國少年兒童熱愛集體,不畏風暴的高尚風格和勇敢的精神。
9《海青拿天鵝》
據說《海青拿天鵝》是現今所知,流傳年代最早的壹首琵琶曲。《海青拿鶴》於元代出現,是壹首專為琵琶創作的獨奏曲。海青拿鶴:又名《海青拿天鵝》,元代時出現的專為琵琶創作的獨奏曲。北京智化寺有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抄本《放海青》、《拿鵝》兩曲。1814年榮齋編《弦索備考》亦有《海青》壹曲,均為合奏譜。現存琵琶獨奏樂譜最早見於華秋萍的《琵琶譜》。此曲題材取自於北方遊牧民族狩獵生活,海青又名海東青,是北方狩獵民族飼養的壹種專門捕獵動物的猛禽,當時的契丹王室常攜海青外出圍獵,故此曲可能是在契丹民族或女真族的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加工編創而成。
10《彜族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