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原神》也能拿35分?FAMI通是如何壹步步變成“塞錢通”的

《原神》也能拿35分?FAMI通是如何壹步步變成“塞錢通”的

大家好,這裏是壹機 遊戲 菌,每天為各位帶來最有趣、最有深度的 遊戲 內容,喜歡的讀者還請看完點個關註哦~

就在今天,《原神》的媒體評分正式解禁。很多玩家寄希望於媒體會給這款飽受爭議的"縫合怪"壹個公正客觀的評價。然而作為曾經日本最權威甚至最嚴格的評分媒體,《 FAMI通》居然給《原神》破天荒的35分高分,使其躋身白金殿堂 。這無疑引發了眾多玩家的強烈不滿。

以前的《FAMI通》是玩家眼中最公正客觀的評分媒體。 曾幾何時,"西有IGN,東有Fami通"的名號壹直在玩家口中口口相傳。 只不過現如今再回首,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已經名譽掃地,令人唏噓不已。

《FAMI通》也被玩家們起了個"塞錢通"的外號。打開《FAMI通》的官方網站,《原神》的推廣甚至還"偽裝"成文章出現在《FAMI通》的新聞資訊頁面,只有右下角小小的"廣告"二字確確實實證明了《FAMI通》收了錢。

曾經在玩家心目中最具權威性的 遊戲 評分媒體,是怎麽壹步步"淪落"到現在的地步呢?且讓我們輕輕微調手上的時光機,去回顧壹下這家老牌 遊戲 媒體的成長軌跡。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出版社德間書店看到了任天堂FC主機(即紅白機)在日本的爆紅,準備推出壹本以介紹FC 遊戲 為主的雜誌來占領玩家市場。於是在1984年,德間書店正式發行了第壹期《Fami-Maga》。

當時在業界具有統治地位的任天堂, 遊戲 壹個對第三方廠商極為不合理的權利金制度。這個制度要求廠商必須先將 遊戲 成品交予任天堂審核才能發行。德間書店憑借和任天堂的"交情",掌握了大量絕無僅有的第壹手新聞,相比其他媒體,他們能在 遊戲 還沒上市前就得到消息,也因此使得《Fami-Maga》受到了許多玩家的青睞。

眼看著《Fami-Maga》就要完全占領當時的 遊戲 媒體市場,德間書店的老牌競爭對手ASCII自然無法坐以待斃,他們也在自己的雜誌《LOGIN》中開設專欄"FAMICOM通信"。這個專欄主要以介紹新發售的FC 遊戲 為主。

ASCII和任天堂的關系實在是有些尷尬,當時的ASCII正在與索尼和松下等公司合資研發新的 遊戲 主機,比起"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德間書店,ASCII明顯和任天堂成為了形成敵對關系。所以無論編輯們在怎麽努力,無論是更新速度還是文章質量都遠遠比不上《Fami-Maga》。 出乎意料的是,憑借欄目主編東府屋FAMI坊(筆名)極具個人魅力的文筆,專欄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讀者,僅僅憑借他壹人,就使《LOGIN》的銷量有了顯著上升。

專欄的成功堅定了ASCII轉型的信心。在歷經1年半的辛苦籌備後,《Fami通》雛形——隔周刊《FAMICOM通信》於1986年6月6日正式面世,負責人也由東府屋FAMI坊繼續擔任。

然而即便《FAMICOM通信》采用了詼諧幽默的平民化風格,避免與德間書店嚴肅正式的格調重疊,還是因為老東家長期以來和任天堂的"交惡"使得雜誌的刊發量毫無起色。ASCII背地裏也做好了隨時抽手走人的打算(當時加上主編,整個雜誌只有10個編輯。),真正改變這本雜誌命運的是壹款 遊戲 ,《勇者鬥惡龍2》。

1987年,《勇者鬥惡龍2》在日本大賣百萬份,引發了 社會 轟動。當時的《FAMICOM通信》認為這同樣也是他們"爆紅"的機會,於是抓住這壹轉瞬即逝的機遇,"潛入"ENIX公司,采訪到了《勇者鬥惡龍》系列監督崛井雄二與其他主創,並進行了大篇幅的獨家專訪。該系列報道乘著 遊戲 本身的東風,受到了讀者們的熱烈追捧。對 遊戲 人的專訪在過去日本 遊戲 媒體還罕有鮮例,雜誌銷量僅僅四個月內就實現了翻倍。

雖然這次的成功讓長期以來被《Fami-Maga》打得"半死不活"的《FAMICOM通信》有了壹些"起死回生"的跡象。但是社內的浜村弘壹認為僅僅只是憑借沾了"國民 遊戲 "的光而碰巧成功,是無法讓雜誌繼續發展下去的。他認為《FAMICOM通信》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轉型。

於是在1988年初,《FAMICOM通信》率先設立了旨在報道 遊戲 業界最新動向的"FAMITSU EXPRESS", 浜村弘壹認為 遊戲 媒體長久發展的趨勢不應該僅限於成為單純的攻略情報誌,而是應該走綜合情報誌的發展道路。

大刀闊斧的改革依舊馬不停蹄的進行著。1991年7月,《FAMICOM通信》率先由隔周刊進化為周刊。東府屋FAMI坊在周刊初號中表示:"周刊化是迎合日益急速成長的電子 遊戲 業界的明智決斷,是大勢所趨。"次年,浜村弘壹接替成為了第二代編集長。

相比起那些只是把 遊戲 雜誌定位為攻略情報誌的其他 遊戲 雜誌,浜村弘壹把《FAMICOM通信》打造成提供業界和玩家互動交流的舞臺,並將觸手伸向了音樂和 娛樂 多個領域。1996年1月初,《FAMICOM通信》正式改名為《FAMI通》。以示與FC主機脫離。這壹做法不可避免的觸怒了任天堂,但也成功吸納了世嘉等主機的玩家。

通過轉型成功吸引了壹大批固定讀者的《FAMI通》,真正在玩家心目中樹立起口碑,還是因為他們率先設立了 遊戲 評分的欄目 。第二代主編浜村弘壹提案的期間由"CROSS REVIEW"(原為天氣預報)演變的"新作評分"環節逐漸成為《Fami通》的王牌欄目。

該欄目由四位" 遊戲 鑒賞家"對新上市的 遊戲 進行評分,每人將給出1-10分,然後將四個分數相加,滿分為40分。而根據評分30-31分為白銀殿堂,32-34分為黃金殿堂,35-40分為白金殿。

早期的《Fami通》在評分方面顯得十分"毒舌"甚至可以說是"百無禁忌"。在浜村弘壹的帶領下,《Fami通》完全允許評測人員對作品的優缺點暢所欲言,完全不必顧忌廠商"臉色"。

可能有些人也會質疑,畢竟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雷特》。《Fami通》選出的這些評測人員是否真的能代表廣大玩家?

在人們固有的思維中,編輯是只有科班出身的高學歷"知識分子"才能勝任的工作。但是《Fami通》勇敢地摒棄了當時日本企業看重學歷的傳統。即使妳是東京大學畢業,如果對於 遊戲 沒有深入的研究,也無法得到聘用。 相反,無論妳是什麽學歷,只要妳對於 遊戲 擁有獨到的見解,就足以進入《Fami通》編輯部。

在這樣"不拘壹格降人才"的措施下,當時負責測評 遊戲 的編輯可以說是"真正代表玩家"的人。其中不乏壹切傳奇人物, 比如著名的毒舌編輯"池袋莎拉"在入職前只是個流竄於街機廳的小混混, 但他對於格鬥 遊戲 的熱愛卻無人能及。原本只有10人的編輯部,變成了壹個有商人有學生甚至有家庭主婦的"玩家聚集地"。

長期以來,《Fami通》評分不僅代表了廣大玩家,同時又展現出專業和公正,在日本玩家的圈子中聲望越來越高。甚至很多日本 遊戲 零售商都以《Fami通》分數作為進貨考量。

《Fami通》極其嚴格的評價標準也使得評分欄目在開創7年後,才給出了第壹個40分滿分 遊戲 《塞爾達傳說:時之笛》。 當然,這也是實至名歸的,《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的玩法奠定了今天3D 遊戲 玩法的基礎,是當之無愧的神作。現今幾乎所有3D 遊戲 的操作和視角系統都繼承了這款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可以說沒有《時之笛》就沒有現在的3D 遊戲 。

雖然在初期,《Fami通》評分使廠商開始將質量作為開發第壹要務,某種程度上來說促進了當時 遊戲 市場的的繁榮。 但是更多的廠商卻發現了壹條捷徑——與其大費周章去提升 遊戲 質量,不如在新作發售前,給了雜誌社塞錢"買分",簡簡單單就能大大促進自己的 遊戲 銷量。 原本憑著公平公正態度的《Fami通》也難免在之後逐漸向"塞錢通"的轉變。

最先讓《FAMI通》的權威地位受到質疑的是他們給出了《最終幻想12》滿分。連制作人松野泰已都在半路被替換的FF12,確實怎麽看都是壹部徹頭徹尾的"半成品"。

雖然FF12開創的玩法在當時看起來確實是十分創新,給個35分左右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畢竟它的缺陷也太過明顯。無論是半路腰斬的劇情還是差勁的系統,都和40分滿分的殊榮相去甚遠。直到後來後續版本《FF12國際版》完善了原作的職業與戰鬥系統,推出了全新模式,還平衡了 遊戲 中各項重要數值,才能這款 遊戲 真正意義上能稱之為壹款 遊戲 。

如果說FF12的滿分僅僅只是《Fami通》失去公信力的開端,隨後FF13-2的滿分更是動搖了《FAMI通》的權威性。當初只有震撼整個 遊戲 業界的神作才能被評為滿分,到後來越來越"量產"滿分 遊戲 ,甚至讓坊間產生了"100萬就能向《FAMI通》買1分"的傳言。

真正讓《FAMI通》徹底跌落神壇的 遊戲 ,是在PS3上發售的《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 作為格鬥 遊戲 ,《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可以說毫無平衡性,明明原價就高達近8000日元,又在 遊戲 中加了海量氪金元素。如果不額外掏錢,那就是個連半成品都說不上的 遊戲 。不管是角色、服裝或是戰鬥道具,統統都需付錢才能解鎖。

原本就因為很多"名不副實"的滿分 遊戲 導致玩家之間產生了種種猜疑與不滿。《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的滿分將沖突爆發至了最高峰。在《Fami通》給出滿分的短短5天後,日本亞馬遜上的 遊戲 平均分就跌至2星,而1星評價更是占到總評價數的49%。

以至於事態嚴重到當時的主編林克彥不得不出面解釋:進行評測的四個人都不知道對方打多少分。至於結果是滿分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身為JOJO粉絲的編輯們,都被 遊戲 制作者們在 遊戲 中體現的愛所打動了。我們不會對編輯的評分進行幹涉,既然他們給出了這個分數,那我們也只好尊重他們的判斷。

如果"恰好"選了四名粉絲用"粉絲濾鏡"來評分,只能說明它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代表廣大玩家,自然也違背了過去"專業且公正"的原則。

誠然,即便我們有足夠多的理由去懷疑《Fami通》收了錢,但是不在《Fami通》工作的我們也拿不出實實在在的證據。在網絡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紙質媒體早就已經衰微的今天,這本雜誌還能"活著"就已經足夠了不起了。適當"恰點飯"倒也情有可原。

而和大廠作對的下場自然也讓很多媒體越來越"卑微":前有西班牙媒體給FF15低分而慘遭SE拉黑,後有國內媒體給了戰神低分被索尼列入黑名單。 我們也很難要求現在的《Fami通》和過去那樣保持"毒舌"的風格去評價 遊戲 了。

原本是為了和《Fami-Maga》競爭而起家的《Fami通》,在長久以來的變革中,最終也還是不得不向業界妥協。長久以來玩家間流傳著這樣的壹句話"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只是在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給了《最後的生還者2》這樣玩家口中的"糞作"極高的評價之後,再度讓玩家懷疑到底該不該相信媒體了。

也有玩家認為"低分才應該信媒體",但是在玩家口碑中極好的《死亡擱淺》和《十三機病防衛圈》,IGN同樣給他它們低分。到頭來,這句話可能最終要改成 "高分信自己,低分信自己"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