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沿街叫賣的小販,其吆喝聲清脆婉轉、抑揚頓挫,尤其是應時各貨的吆喝聲,更為悅耳,有著明顯的自身特征,即功利性,音樂性和時間性。
老北京的吆喝,其功利性非常明確,即不管是售貨還是收購,目的都是為了吸引主顧進行交易,賺錢謀生。如賣西瓜的吆喝:“鬥大的西瓜,船兒大的塊哎!”以西瓜的外形誇張來招攬顧客,希望把自己的瓜早點兒賣出去。再如賣雪花酪(土制冰淇淩)的吆喝:“妳要喝,我就盛,解暑代涼的冰激淩!”和“冰兒鎮的淩嘞雪花酪,讓妳喝來妳就喝,熟水白糖桂花多!”如此的吆喝,就抓住了兒童的心理,很能吸引兒童。
老北京的吆喝多註重節奏,吆喝起來以兩三個音節者為多。如:賣切糕的吆喝“小棗——切糕”;賣瓜子的吆喝“五香——瓜子”;賣鯉魚的吆喝“活鮮——鯉魚”;賣糖三角的吆喝“三角——炸焦”;賣驢肉的吆喝“香爛——驢肉”等。也有的吆喝富於音調變化,如前半較緩、後半急促的“硬面兒——餑餑!”此外,亦有壹類則是以物器(銅盞、銅鉦、銅鑼、鐵喚頭、木梆、竹板、手鼓、撥浪鼓兒、扁鼓、胡琴、三弦等)發出的聲響來招徠主顧。如:粘扇面的臂挎小箱,以線繩紮小鐵鈴數串,邊走邊搖,發出嘩啷嘩啷的聲響;賣炭的則手搖貨郎鼓,其聲嘣嘣;賣煤油、香油、醬油、醋的,則敲大木梆子為號;賣豌豆黃的,手敲壹面銅鑼,壹路哐哐;磨剪刀的,以鋼鐵連成五葉,隨走隨振動,亦還有壹種把號吹得嗚嗚作響的;賣日用什物的,專敲打壹只葫蘆瓢;賣鐵壺的,幹脆用壹鐵棍敲打壺底,其聲如鼓,以顯示其貨真價實;剃頭的,不時撥動壹個大鐵夾子,其聲嗡嗡,俗稱“喚頭”;賣酸梅湯、玻璃粉、桃脯、果子幹的,專敲兩只鍋碗,俗稱“敲冰蓋”……此類以器物等代替吆喝的,其節奏快慢各異,音調高低不壹,有時幾種湊到壹塊兒,聽起來還真有些趣味。
老北京的吆喝還有著很強的時間性和季節性,如早晨賣燒餅、麻花的,中午賣果子幹、玫瑰棗的,晚上賣炸豆腐、硬面饃饃的,壹天裏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吆喝聲。再如,壹月賣元宵,二月賣活蝦,三月賣鮮雞蛋,四月賣杏,五月賣粽子,六月賣蜜桃,七月賣葡萄和棗,八月賣豆汁兒,九月賣柿子,十月賣蒲簾子,十壹月賣水蘿蔔,十二月賣關東糖,壹年的季節有不同的吆喝聲。當然,也有壹些像剃頭、磨刀、磨剪子、收破爛的吆喝聲,通年有之。 1、老北京的吆喝有什麽特性?
2、老北京的吆喝的音樂性體現在那兩個方面?
3、把“老北京的吆喝還有著很強的時間性和季節性”這句話中的“時間性”和“季節性”調換壹下位置行不行?為什麽?
4、描述壹下妳所聽過的吆喝聲?
答:
1:特性就是功利性,音樂性和時間性。
2:音樂性體現在:
(壹)多註意節奏,吆喝起來以兩三個音節者為多;
(二)以物器發出的聲響來招徠主顧。
3:時間性與季節性調換不行,時間性是指壹天當中的早,中,晚。季節性是指壹年當中的春夏秋冬,調換不符合壹般邏輯。
4:“磨剪子嘞。。。。。。戧(qiang)菜刀。。。。。。”“有。。。。。。破爛。。。。。。我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