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克洛德·德彪西在音樂方面做出哪些貢獻?

克洛德·德彪西在音樂方面做出哪些貢獻?

法國作曲家、鋼琴家克洛德——阿希爾·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奠基人和完成者、現代音樂創始者,是打開20世紀音樂大門的人。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出生在巴黎近郊聖日爾曼恩雷壹個小陶器店主家裏。他的父親不懂音樂,希望兒子成為壹名船員。德彪西卻對音樂有異常濃厚的興趣,具有精細的鑒賞能力。

德彪西7歲向嬸嬸學鋼琴,8歲向肖邦高徒富勞維爾夫人學彈鋼琴。1873年,憑自己的才華進入巴黎音樂學院,進行了長達11年的學習。德彪西既是全院著名的鋼琴演奏者,又是理論班有名的搗蛋鬼。他憑自己的敏銳聽覺和鍵盤能力,常常不按傳統和聲規則,而是尋找新鮮音響組合,演奏壹連串增和弦、九和弦與十壹和弦。因此,常遭到教師責怪、同學嘲笑。德彪西不以為然,依然故我,繼續執著地探索新穎音樂語言。

學習期間,德彪西曾兩次去俄國,使他有機會聽到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巴拉基列夫和鮑羅廷的壹些作品,特別是壹些真正的俄羅斯茨岡人的自由即興演奏。1879年,他被俄國富孀、柴可夫斯基的贊助者馮·梅克利夫人聘為臨時家庭音樂教師和首席樂師,並隨梅克利夫人去瑞士、意大利和奧地利遊歷。在維也納,他第壹次聽到瓦格納的歌劇《特列斯坦與伊索爾德》,並很欣賞這部作品。

在意大利期間,德彪西給法蘭西學會寄來兩部作品:《春》和《被選中的姑娘》。《春》招致了非議,德彪西從而反對學會主持演出《被選中的姑娘》。這種演出是按照傳統,為了獎勵羅馬獎獲得者的辛勤創作而組織的隆重演出。1884年,他的《浪子回頭》曾獲得羅馬大獎。後來,《春》由民族協會首先公演。

後來,德彪西開始和斯特凡·馬拉美交往,後者的家是許多年輕藝術家,尤其是詩人和畫家的聚會場所,又是象征派的聖地。在這裏,德彪西認識了許多象征派和印象派的藝術家,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德彪西覺得這些人的藝術觀點與思維正與自己的契合,所以這些藝術家在潛移默化之中極大地幫助了他完善自己的藝術修養。

1892年,受馬拉美的壹首詩的影響,德彪西寫了第壹部交響詩《牧神午後序曲》。從此,他接連不斷地創作出了壹些優秀作品,他的名字逐漸從那個小圈子裏傳出來,他出了名。

但德彪西很少拋頭露面,而是過著壹種離群索居的生活。他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他壹個壹個的,似乎勉強地把他長期推敲過的作品交給他的出版人,他在這些作品中越來越流露出壹種願望,即以最簡短的形式表現最豐富的思想。

德彪西生命中的最後幾年,身體日漸消瘦,1909年身患癌癥,但他還是分秒必爭,堅持與病魔作鬥爭。1915年開刀割瘤,1917年二次手術,1918年3月26日在德國法西斯轟擊巴黎的隆隆炮聲中與世長辭。

德彪西的壹生是在音樂事業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壹生,他開創了印象主義音樂的先河,使法國音樂在20世紀樂壇上占據了壹個重要席位。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有兩種音樂以外的影響導致德彪西去探索自己的獨特道路:即象征派詩歌和印象派繪畫。作為壹個馬拉美集會的積極參與者,德彪西在那裏確立了對浪漫主義虛假做作的厭惡。他後來愈來愈拋棄這種音樂修辭上的清規戒律,因為它只不過是壹種專向極端發揮的藝術,是壹種從壹個主題中汲取超出它本身所包含和適合的內容的藝術。他反對滔滔不絕,主張千萬不要浪費我們的時間。他限制我們的樂趣,為的是使之更完美,他總怕人們會感到厭倦,他總是慎重地盡量簡潔。

19世紀末,在歷來新文藝思想就活躍的巴黎產生了壹種新的藝術風格,即印象主義藝術。印象主義首先在繪畫方面興起,以馬奈·莫奈和雷諾阿為代表。1874年,這些年輕的畫家舉辦了壹次畫展,其中有壹幅風景畫是莫奈的《日出印象》。這次畫展由於它的反傳統性,遭到了很多的非議和攻擊。壹些人根據莫奈的這幅畫,把這些年輕的畫家貶為“印象主義者”,印象派也由此得名。印象派畫家離經叛道,反對學院派的嚴謹和傳統,反對從宗教和神話故事中汲取題材,主張走出畫室,到大自然去。印象派的特色在於,它以光和色彩為視角,借助光和色的變化來表現作者從壹個飛逝的瞬間所捕捉到的印象。這壹藝術觀點同當時自然科學對光的傳播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有關,也反映了人們尋求新的藝術手法的要求。對於德彪西,人們正好可以說,他喜歡色彩勝過線條,即和聲勝過旋律。

至於德彪西所受的音樂影響,則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是他的導師馬斯內,其次是夏勃裏埃。他們壹個給予感官上的溫柔,另壹個則是譏諷性的幻想,始終是德彪西精神上的啟蒙者。在他的探索中,他特別以俄國的先例為其引導。主要是穆索爾斯基使他走上了壹種更為自由的和聲道路,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和鮑羅廷使他窺見各種藝術手法。

正是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德彪西才博采眾長成為壹個傑出的發明者,同時又是壹個激情的創造者。也許在整個音樂史上,人們還未能見過如此突然的或如此根本的技術改革,所有的傳統和聲學因之而被推翻。

《牧神午後》是德彪西根據象征主義詩人馬拉美的詩歌而寫的,詩歌本身神秘而模糊。它的風格和繪畫的印象主義近似,而德彪西的音樂用空間中的音響詮釋了這首詩的意境。

樂曲壹開始,響起了柔順而飄忽不定的無伴奏長笛,帶著微微的倦意和恍惚,長笛的音調代表著牧神。牧神——在古希臘的神話中叫“潘”,他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是羊身。他曾熱戀山林沼澤女神緒倫克斯,而緒倫克斯總是躲開他。壹次潘追逐緒倫克斯來到河邊,無處可逃的緒倫克斯跳入河中化為蘆葦。潘悲傷地采下蘆葦,做成排簫隨身攜帶,他不時地吹奏,以表達對緒倫克斯的懷念。長笛的音色接近排簫,這支旋律也形象地描繪了牧神。長笛之後,在薄膜般透明的織體中,豎琴快速地閃爍著,圓號似乎僅用三個音就把夏日的甘美和傷感的倦意傾吐了出來,把我們帶進廣闊的、布滿青草的叢林裏去了。這裏躺著牧神,他深深地凝視著無邊無際的蒼穹,或者去聆聽引人入勝的嗡鳴和靜觀各式各樣的昆蟲生氣勃勃地在糾纏不清的花草中忙忙碌碌地奔忙。牧神躺在這裏,每次我們聽到這音樂,我們就又見到了他——在樹林掠過、追逐,匆匆地離去;躲藏,無節制地嬉笑和懇求。他每次飄忽地出現,都由樂隊把他的驚喜反映出來,他的每次絕望和挫折都使發光的和跳動的音響蒙上陰影。往後,是更多地追逐和銷魂……在樂隊的表現上,突然猶豫起來,舉足不前。接著在木管和圓弓的襯托下,小提琴演奏著欣喜若狂的旋律。這壹切之後,長笛又懶洋洋地吹出了如夢的情欲般的樂曲,最後逐漸消失,萬籟俱寂。

《牧神午後》這部作品被公認為是印象派音樂的第壹個範例,其創作思路十分清晰,德彪西采用了精美的霧狀網織體所造成的音響很好地表現了馬拉美的詩篇。所以馬拉美聽過這首作品後大為贊賞,特地把自己的壹本詩集送給德彪西,上面題著壹首詩:

原始氣息的森林之神,

如果妳的笛子已經制成,

請妳細細聆聽,

德彪西註入了呼吸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