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施光南的人物生活

施光南的人物生活

被扣“修正主義”帽子

1970年前後創作了《最美的贊歌獻給黨》《趕著馬兒走山鄉》《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清新優美的抒情歌曲,流暢上口、具有濃厚民族風味,受到廣大群眾歡迎,但也因這些作品,他在文革中被扣上了“修正主義”、“靡靡之音”、“黑色回潮”等帽子。

大量新作品問世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後,施光南與億萬人民群眾的心壹道沸騰起來,他把民眾的揚眉高歌的心情和自己的壹腔喜悅化成了壹曲《祝酒歌》,這首歌傳遍了華夏大地,陶醉了億萬中國人民,成為壹代頌歌。懷著對周恩來總理的深切愛戴,施光南用淚水譜寫了《周總理,妳在那裏》,以獨特、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千千萬萬人積聚已久的悲痛和思念,牽動著所有人的心。1978年7月,施光南調入中央樂團,此後,他的創作靈感盡情噴發,先後創作了《生活是多麽美麗》《月光下的鳳尾竹》《假如妳要認識我》等上百首帶有濃厚理想主義色彩的抒情歌曲。1979年入中國音樂家協會並當選為理事,後任副主席。同年又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後任副主席;並當選為中國***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他的歌唱出了中國人民走向未來的心聲,喚起了億萬人民的強烈***鳴,成為經久不衰的時代之歌。除了創作歌曲外,他還創作了多部歌劇、芭蕾舞劇、京劇等多種類型的作品,如大型歌劇《傷逝》《屈原》,芭蕾舞劇《百蛇傳》等。

後世紀念

1990年5月2日因病逝世。去世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人民音樂家”,重慶南山公園(1999年6月擴建為南山植物園)內建有施光南廣場以示紀念。施光南檔案文獻遺產中的作品,包括了《祝酒歌》《假如妳要認識我》《屈原》《周總理,妳在哪裏》、《高舉亞運會的火炬》等著名歌譜11篇,施光南生平的工作和生活照片86張、信封7份,關於音樂創作的文章和講話稿7篇,報刊介紹評論19篇,相關書刊19冊,磁帶、CD、節目單、獎杯、獎狀、日常生活用品和遺物若幹,這些捐贈物品,系統地反映了施光南同誌作為壹名人民音樂家歷經磨難、投身音樂事業的光輝壹生,非常珍貴。

施光南曾多次作為團長率青聯文藝慰問團深入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傳播祖國的優秀文化。又多次率全國青聯代表團出國訪問,增進中國青年與世界青年的友誼。曾獲天津市海河建閘工程勞動模範、天津音樂學院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施光南音樂廣場在渝落成

人民音樂家施光南1940年生於重慶南山,父母為他取名光南,含有“光照南山”之意。為了紀念這位著名音樂家,重慶市園林局在南山植物園(原南山公園)修建光南音樂廣場。廣場精美寬闊,有表演舞臺,可舉辦音樂會和文藝演出。施光南雕塑正加緊籌建,山城人民希望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和施光南同誌的“戰友”關牧村屆時都能親臨南山為塑像揭幕,***同紀念音樂家施光南誕辰60周年,願他那美妙動人的音樂長遠地飄蕩在風景秀麗的南山之巔。

施光南(1940—1990),金華金東區源東鄉葉村人,系政治活動家施復亮之子。壹級作曲家,是新中國成立後成長的壹代作曲家的傑出代表。

他創作曲的《周總理妳在哪裏》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聽眾最喜愛的15首廣播歌曲”評選中獨占鰲頭,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入世界性的音樂教材。爾後他又創作了《潔白的羽毛寄深情》、《臺灣當歸謠》、《假如妳要認識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壹大批優秀歌曲。不幸他卻早早地倒在鋼琴上,倒在歌聲中結束他短暫而光輝的壹生。為紀念施光南,金東區建有施光南音樂廣場。

“音盲”家庭

1940年,施光南誕生在山城重慶。4歲的時候,在小學當校長的媽媽不忍心把最小的寵兒獨自鎖在家中,便把施光南帶到了自己任職的小學裏讀書。

翌年,重慶市準備舉辦小學生音樂比賽。學校舉薦頗宮天資、鋒芒初露的施光南去登臺競技。賽前,音樂老師煞費苦心,為他精選演唱曲目。施光南卻不以為然,另辟蹊徑,哼哼唧唧,自編了壹首歌:“春天到了,桃花開開,小鳥飛飛,黃鴛在樹上叫。它們快活,我也快活,我們大家都快活。”賽場角逐,施光南壹鳴驚人,居然榮獲小學乙組第二名,抱著大木馬獎品,凱旋而歸。這支被他母親記錄下歌詞的歌曲,就是施光南的處女作《春天到了》。那年,他剛剛五歲。

家庭熏陶,耳懦目染,子承父業,似乎應是造就,‘神童”的天賜良機。說來難以相信,酷愛音樂的施光南卻名副其實地生長在壹個“音盲”的家庭:姐姐習文,哥哥學工,媽媽辦教育,爸爸搞經濟,全都與音樂絕緣。既無淵厚家學,又無名師點撥,幼年的施光南音樂天賦之高、創作靈感之強,叫人贊嘆不已。

打起了“啞謎”

1956年盛夏的壹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年合唱團音樂會在人民劇場舉行。談笑風生的人們熙熙攘攘,魚貫湧入明亮的大廳。此刻,壹位少年緩緩地踱著步子,徘徊在路燈的陰影下。他真想喊壹聲:“誰有多余的票子?”但是不敢。他在急切中默默地等待著。有位好心的大叔看出了少年的心思,免費贈送給他壹張晚會票。他如獲至寶,欣喜地連連道謝。“下壹個節目:《懶惰的杜尼亞》……”優美動聽、明麗歡快的旋律,博得了真誠的掌聲。等票的少年笑了……還是這壹年的夏天。在青島高幹療養區俱樂部,舞廳樂池中豎立著壹排排的樂譜架。壹位少年好奇地翻動著樂譜。突然,他驚愕地瞪大了眼睛……晚上,少年悄悄地坐在舞廳的壹隅,靜靜地期待著。終於,樂隊開始演奏壹首《圓舞曲》。少年又笑了……1957年夏天,北京音樂刊物《圓明園歌聲》給他們帶來過多少歡樂和愉快呀!對!精選成冊,捐款謄印。當輯錄了三十多首中外民歌的冊於出版後,學生當中的壹個--那位等晚會票和被拒之舞廳門外的少年,再壹次笑了……他為什麽笑?原來,那連行家也沒提出過疑問的《懶惰的杜尼亞》和不脛而走,流傳到青島的佚名的《圓舞曲》及裝訂成冊的三十多首中外民歌,根本不是有著“阿查都力亞”、“方耀”、“阿熱布森”等古怪名字的作曲家的作品,而統統出自施光南之手。

施光南為什麽要跟社會打啞謎?其壹,當時他十分靦腆,怕羞,不喜張揚;其二,他覺得好玩,‘啞謎”使他感受到某種心靈上的快樂,其三,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不偏不倚的公允評價。基於此,他接辦《圓明園歌聲》以後,在刊載當時流行歌曲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私貨”--那些標著不同國家、民族、作者而實則都是他自己創作的作品塞進了這個刊物。施光南十二歲時創作的《懶惰的杜尼亞》和《圓舞曲》,就是通過這個刊物以訛傳訛,流傳到了社會。

從頭開始

初中畢業,施光南執意要考音樂學院附中,而父母希望他按部就班學完中學課程,就這樣他被勸阻住了。父母的疏忽給兒子的心靈蒙上了濃濃的陰影。“報考音樂學院!”上音院附中的希望破滅後,施光南只有背水壹戰,直接報考音樂學院了。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招生簡章上白紙黑字:考生要具有相當水平的樂理、和聲知識和壹定的鋼琴水平。樂理知之甚少;和聲,壹竅不通;鋼琴,沒有摸過,連五線譜還不太熟悉呢,能行嗎?“考!壹定要考!”媽媽知道兒子未償的宏願後,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實在不知道妳是這樣熱愛音樂妳現在需要什麽?”“壹切從頭開始。學習鋼琴。”這時,離考期僅剩半年時間了。

施光南臨陣磨槍,買來壹本《拜爾鋼琴初級教程》。母親四處托人,尋找鋼琴教師。費盡周折,終於打聽到壹位家住東單的私人鋼琴教師林太太。帶上學費和禮品,施光南隨著母親匆匆趕到了林太太家。

林太太正在教壹個很小的女孩子彈琴,看到“不速之客”上門,問:“找誰?”“我們是來學鋼琴的。”“誰學?”“他!”母親連忙把身材高大的施光南推上前去。17歲的施光南恰好跟學琴的小女孩站到了壹起。“他?我從來不教這麽大的人。喏,手指早僵了。”母親壹再解釋,林太太無動於衷,母親只得無可奈何地拉著施光南從原路返了回去。

壹晃半年,施光南忐忑不安地走進了考場。第壹關是筆試。由於不懂音樂術語,答得風馬牛不相及。第二關是面試。坐在當中的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說:“先彈壹首奏鳴曲吧。”“我只能彈莫紮特的《G大調小奏鳴曲》。”考場壹陣騷動。

這樣簡單的曲子,只配去考音樂小學!縱是這樣簡單的小曲,施光南還是壹個音符壹個音符地死摳出來的。施光南有些心虛,手指顫栗,不斷出錯,整個亂了套,只彈了四分之壹就再也彈不下去了。

……企望金榜題名,偏偏名落孫山,施光南看榜後,拖著沈重的步伐回家了。正當他處於山窮水盡之時,突然接到了江定仙教授的壹封書信:“施光南同學,妳的基礎知識較差,但考慮到妳有良好的音樂感覺和作曲才能,建議妳去附中插班學習,打好基礎。”

東去的列車,把施光南帶到了海河之賓的天津。他將在當時還設在這裏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開始新的生活。

攀登音樂殿堂的道路,還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