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波蘭舞曲就是以風格雄渾、豪放而著稱的,顯示出波蘭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在這首波蘭舞曲中更是集中體現了這壹點。欣賞這首波蘭舞曲時,我們仿佛看到了古代波蘭的勇士們,那強健的體魄、豁達的胸懷、深刻而動人的虔誠融為壹體,閃爍著騎士精神。
樂曲的構成為"ABA"三段體:
第壹段:A大調。在這壹段中,作者充分運用了色彩性變調,生動地刻畫出壹群威武雄壯的波蘭勇士,身著鎧甲,腰佩戰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從D大調至降B大調到C大調的頻繁轉調。本段之前有壹個號角般宏亮的過門,緊接著出現的本段主題具有斬釘截鐵般果斷、剛毅的性格。
第三段為第壹段的嚴格再現。
有壹位鋼琴家評價道:"這首波蘭舞曲是劃分壹個時代的分水嶺。李斯特曾在他的所有演奏會中彈奏過此曲。樂曲正如標題所提示的,無比輝煌、壯麗,波蘭的氣質顯得更加高貴。這壹舞曲也多少具有壹些戲劇性。它的每壹個音、每壹個節奏,都閃爍著生命與力的光輝。"
關於此曲有這樣壹段軼事:壹天夜裏,肖邦在屋中獨自彈奏此曲。正沈思於樂念之中,他突然產生了幻覺,感覺到壹群波蘭武士及貴婦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於是肖邦在驚慌之際,拔腿逃出房間,整夜不見回來。
降A大調 波蘭舞曲《英雄》 (作品53號)
這是壹首充滿戰鬥力量和英雄氣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蘭舞曲,作於1842年。肖邦的波蘭舞曲根據其內容可分為兩類,其壹是以強壯的、雄糾糾的節奏,敘述波蘭往昔封建時代的繁華;另壹類則為憂郁的情緒,反映在沙皇俄國壓制之下苦難的波蘭。這壹《英雄》波蘭舞曲為前壹類中的傑出代表。本曲氣勢磅礴,壹氣呵成,簡直就是壹首波瀾壯闊的交響詩。因此有人認為本曲是作者用來描述十七世紀的壹位波蘭民族英雄抵抗外敵入侵的光輝史詩。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樣的英雄形象,本曲的主人公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肖邦在這壹形象中傾註了自己全部的愛國熱情。
樂曲的構成為復三段體:
第壹段:降A大調。在音量逐漸增強的序奏之後,無比輝煌的英雄主題進入,充滿著信心與力量,是壹種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的體現。
第二段:從E大調起經過各種轉調又回到降A大調。肖邦利用鋼琴描繪出壹段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左手在低音部以十六分音符八度雙音奏出均勻而清脆的馬蹄聲,越來越快、越來越強,仿佛革命力量匯集成為千軍萬馬之勢;右手則在高音部奏出雄壯的進軍號聲,表現出壹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第三段:降A大調。是第壹段的再現,但通過變化使整體氣勢更加宏偉,最後在勝利凱歌中結束全曲。
壹位鋼琴家評價道:"這是肖邦鋼琴作品中的頂峰,發揮出了最為壯大的氣勢,具有最為完美的結構。這首優美的作品最先打動我們的是:宏大的構想,高揚的樂念,強壯的效果靈感。正如所有贊美著過去的輝煌作品壹般,肖邦使人們聽到了穿戴鎧甲的波蘭祖先們的腳步聲,看到了波蘭先輩們的雄姿。"
降E大調 夜曲 (作品9之2) 本曲作於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膾炙人口的壹首,也是最明朗的壹首,作品的風格明顯地流露出傳統夜曲的痕跡。
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風格,平易優美、 飽含詩意, 可見此時的肖邦已無愧於"鋼琴詩人"這個雅號。樂曲的構成為回旋曲式,行板,12/8拍。右手在裝飾音中始終保持著華彩的詠唱,左手是節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終保持同樣的形態。恬靜優美的旋律和精雕細琢的鋼琴織體是其主要的特點,描繪著大自然的夜色,也傾訴著作者心靈的話語。
升F大調《夜曲》作品15之2),曲是肖邦夜曲中最優美的壹首。 樂曲的構成為:甚緩板,2/4拍,三段式。 第壹段中,裝飾成歌唱般的花音並非單純的裝飾音,它們有著與旋律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氣氛如此寧靜,仿佛置身於月光下的湖畔。之後,豐富的情緒逐漸加深,有的地方又象是嘆氣和啜泣。中段演奏速度加倍,旋律中飄散出華美的五連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聲開始,這是為肖邦所獨創的--沸騰的心被巧妙地表現出來,雖然使人感到壹絲憂郁。全曲最後為第壹段的再現,在壹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中結束
鋼琴家尼克斯曾對本曲做過如下評價:"外界的光及溫暖滲透到心頭, 裝飾的花音象蜘蛛絲般飄渺地圍繞著我們而舞蹈。第壹段為甜蜜的回憶,中段為不安的情緒,但是太陽並不失去其溫暖,反而穩住了沈沈的情緒,像是夏日遙遠的天空中那壹道彩霧,慢慢地消失。"
降b小調 夜曲 (作品9之1) 本曲作於1830-1831年間。作品9中***有三首夜曲,這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而作品9之1則是肖邦夜曲的"最初之最初",其旋律非常優美,情緒極為豐富。
樂曲的構成是:甚緩板,6/4拍,三段形式。第壹段旋律充滿柔和而朦朧的魅力,節奏處理十分自由;樂曲的中段由八度音奏出降D大調的旋律,這是非常甜蜜的旋律,此曲之所以能使人迷醉,也全在這壹部分。肖邦的夜曲總說 肖邦壹生總***創作了21首夜曲。夜曲這種體裁在傳統上主要用於表現深夜的寧靜,旋律通常如夢壹般清幽、柔美。肖邦的夜曲並不只是單純地繼承了傳統夜曲的表現風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趨向自由,內容也多樣化了,變得更加熱情、更加完美。
降A大調 夜曲 (作品32之2) 肖邦在夜曲創作方面的成就極其輝煌,他在夜曲的傳統形式中加入了無盡的戲劇氣息和熱情,本曲就是壹個明顯的例證。
本曲作於1836-1837年間,樂曲的結構非常平行,為緩板, 4/4拍,三段體式。第壹段旋律在平靜之中滲透著壹種單純,不過在第二主題出現的同時,氣氛完全改變,出現了暴風雨般的熱情;當這激動的情緒終了之時,第壹主題再現,但由於受到了暴風雨的影響,第壹主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雖然此曲不大為樂評家所重視,但她那柔美而富於詩意的旋律無疑體現著肖邦音樂的性格特征
D大調 第二十三號 瑪祖卡舞曲 (作品33之2) 本曲是壹首明朗燦爛的瑪祖卡舞曲,由法國著名女高音薇阿德·卡爾夏改編為輕快的獨唱曲,為壹般人所喜愛。該樂曲的構成為三段式,"ABA"。 樂曲中有壹小節曾被反復十六次之多。 有壹位鋼琴家曾評價道:"此曲有著強烈的舞蹈氣氛,象是童稚無邪的孩子們的純真表現。"總之,這是壹首極度顯示了瑪祖卡舞曲特質的樂曲。肖邦的瑪祖卡舞曲總說
瑪祖卡原文"Mazurka",發源於波蘭風光明媚的馬厝維亞地區,與波蘭舞曲壹樣,同是波蘭最具有鄉土色彩的舞曲。傳統的瑪祖卡舞曲風格柔美、 輕巧,具有女性化傾向。經過多次的變遷,往時的原始樣式與今天的樣式在形態內容上都已有著明顯的不同。肖邦的權威研究家尼克斯說:"瑪祖卡舞曲的通則是,壹小節裏的第壹拍應比其它兩拍快速"。
肖邦借用了波蘭固有的鄉土舞曲的形式,以他獨特的創意發展成新鮮的形態及內容,使瑪祖卡舞曲成為有史以來不曾有過的偉大藝術。肖邦雖然使瑪祖卡舞曲更為理想化,但是並未拋棄它原有的泥土芳香,從他的瑪祖卡舞曲中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波蘭這個美麗國家的形象。肖邦壹生中總***創作了51首瑪祖卡舞曲,其中有 41首是在他生前發表的。
肖邦,c小調練習曲《革命》
這是壹首主要用來鍛煉左手技巧的練習曲,因"革命"而著名。壹八三壹年,離開故國多年的肖邦,於返回祖國的途中,在德國斯圖加特得知了波蘭的華沙革命失敗,俄國軍隊已占領華沙的消息。 於是他在悲憤慷慨之余, 寫下了這首練習曲。 左手奏出代表著失望與憤怒的上下行音節,似狂浪波濤般滾動,猶如同仇敵愾的熱血在沸騰;右手同時奏出壯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號角般鏗鏘有力,仿佛是肖邦自己在宣告"波蘭不會亡! "。此曲難度極大,演奏者不僅要有嫻熟的技藝,而且還要兼顧曲中的重音及許多漸強、漸弱的變化。
本曲為有魄力的快板,c小調,4/4拍,"ABA"三段體式。第壹段從c小調起經各種轉調至降B大調,反映出極度的悲憤與激昂。第二段的情緒稍顯平和,但仍是洋溢著滿腔悲憤的曲調。第三段為第壹段的再現,從c小調起又經多種轉調,最後回到c小調而終了。
E大調 練習曲 《離別曲》(作品10之3),是壹首用於練習旋律的樂曲,以《離別曲》而著名。據說有壹次,肖邦聽完他的壹個學生彈奏的這首曲子,曾無限感慨地嘆惜到:" 啊! 我的祖國! "可見樂曲的旋律中的確融入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此曲流傳很廣,曾被後人改編為管弦樂曲和現代輕音樂(改名為"我的心中響起壹支歌") 樂曲為不太慢的緩板,E大調,2/4拍,"ABA"三段體式。第壹段的旋律極為優美,恰似波蘭民間樂器--風笛所演奏的田園牧歌。中段旋律更為活潑,情緒也更為高昂,由 B大調經過各種轉調,最後回到E大調,反復第壹段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作品66號,遺作),肖邦壹***寫過四首鋼琴即興曲,在這四首小曲中我們可以看出肖邦所發揮出來的音樂天才。"即興曲"壹詞,壹般是指作曲家未經事先預備而臨時作成的樂曲,即往往是壹時靈感的流露。也許正是這個緣故,肖邦的即興曲在形式上相當自由,但也不是毫無規則地發展,而是有著明顯的完整性和統壹性。因此有的樂評家認為:"肖邦的即興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著壹貫的形式。看來象是自由的,獨特的,卻可以感覺到構成上的嚴密。"
肖邦的四首即興曲中,以《幻想》即興曲(作品66號,升c小調,遺作)最為膾炙人口。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難度極大,內容深奧且富於幻想。這是肖邦二十四歲時(1834年)的作品,卻直到他去世之後,才在樂譜夾內被後人發現,於 1855年出版。標題《幻想》則為出版時所取。據說作者認為這首樂曲的主旋律與法國作曲家莫舍列斯的壹首即興曲的主題有些相似,因此作者為了免遭非議而拒絕在生前出版。其實這首樂曲的內容遠比莫舍列斯的那壹曲豐富得多,結構也嚴謹得多。通過這壹典故,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創作方面的嚴謹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