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編鐘的演奏方法。我在壹個民樂團,想學習如何演奏編鐘

編鐘的演奏方法。我在壹個民樂團,想學習如何演奏編鐘

世界上有沒有壹種音樂能使戎馬倥傯的將軍們激動不已地站立起來呢?有!這就是我國古編鐘所奏響的音樂。公元前21世紀前後的青銅時代,我們祖先創造了壹大批青銅樂--鐃、鉦、鐘、鐸等,其中鐘最具音樂特性,在我國音樂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從早期三件壹組的編鐃,逐步發展至戰國時代,成為編組排列懸掛在二三米高、六七米長鐘架上的大型編鐘。周代以制成樂器的物質為分類標準,將樂器分為八類,既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稱為“八音”。編鐘屬“金”,占首位,是整個樂隊中的主奏樂器。“鐘,音之君也。”古代文獻上記載,鑄鐘時,耗銅常逾千萬斤,這就決定了大型編鐘不易為平民百姓所持有。王公貴族各等層次在家裏懸掛編鐘是有嚴格規定的,所謂“王宮懸(四面懸掛),諸侯軒懸(三面懸掛),卿大夫判懸(二面懸掛),士特懸(單面懸掛)”。哪個布衣百姓若是掛起四面(宮懸)編鐘,想領略壹下立體聲效果,在那個時代可是要招致殺身之禍的。

編鐘的擁有規模、懸掛方式,就是王權等級的象征。後世雖然沒有過嚴的懸掛列著銅鼎,滿目莊嚴規則,但應用仍限於大型宗教禮儀及王公貴族宴饗之處。張衡《西京賦》裏說“鐘鼎食,連騎相過”,形容了封建貴族家庭的豪奢排場,王勃的《騰王閣序》裏稱這類家庭為鐘鳴鼎食之家。懸掛著編鐘,排、肅穆、隆重、熱烈的氣氛,不容肆意褻瀆。東漢史學家班固講述了這樣壹段佚事:魯恭王劉餘早先很喜歡裝修王宮居處,甚至不惜拆壞孔子的舊居來擴充自己的宮室,以求富麗堂皇。那壹日,他忽然從孔子舊居處隱隱聽到鐘磬琴瑟的聲音,嚇得他趕緊下令住手,不敢再拆了。除了政治上權力等級的象征,編鐘還曾作為度量衡的基準。因為鐘的音高比較恒定,而且聲音傳程很遠,“撞之聲聞百裏”。像我們今日在合奏前核對音高壹樣,古人吹起律管,對應遠處傳來的鐘聲。核準音高的律管,即是壹定長度的標準。以此長度標準又可確定容器的容積,內含物質量又可得出重量。如是,度、量、衡便統壹於壹鐘之音。雖然,今天的度量衡分別有各自更精確的國際標準,可二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如此簡捷而科學的方法,堪稱奇跡。

編鐘的鐘體像對合的兩塊瓦片,因之稱為合瓦形。它的各部分構件都有各自的名稱。 “兩欒謂之銑”,“銑間謂之於,於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鐘懸謂之旋,旋蟲謂之斡”。“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 ......鐘面上這鉦、舞、甬、衡、篆、枚、景,各部都有繁紛的紋飾。從曾侯乙編鐘的外觀,可看出其鑄造技術之精致細微,令人驚嘆!這些紋飾還有其意義。鐘面上有四個方區(即枚景),象征古代中原大地方圓九州。九州大地,秋分收獲,所播種成。據說這便是鐘的名稱由來。《說文》:“鐘,樂鐘也。秋分之音,萬物種成,故謂之鐘。”編鐘的音樂,大都表現山推氣感,聲勢宏偉,麟祥鳳瑞,金碧輝煌,這在許多文獻詩賦中有描述:“鐘磬鳴,山河振。”“鐘鼓振,金石熙。”“鏗金石,揚旌羽。”“鐘鼓振,管弦理。”鐘磬合奏稱為金石之聲。綜觀歷年來的出土件和傳世件實物已及歷代文獻,編鐘當盛行於秦漢之前。它的宗教禮儀色彩和王權顯威作用遠重於音樂功能。作為音樂藝術品味欣賞,多用笙簫竽篪琴瑟箏琶等參與演奏。專門為編鐘而作的樂曲幾已失傳。近幾年隨著多處編鐘的出土,我們發現敲擊鐘體鼓部的正側兩處,可聽到互為三度音程的兩個不同樂音。壹鐘可發雙音,六七個鐘便可奏出十二音律了。這種雙音現象,非中華編鐘莫屬,尤以湖北隨州擂鼓墩出土的64件曾侯乙編鐘,所刻2800多字的銘文,詳細地標明了每鐘正側雙音各在多種調性中的地位及其轉換關系。如此齊全的十二音律,為我們將編鐘搬上今天的音樂舞臺,演奏古今中外樂曲提供了有利條件。〈春江花月夜〉是借用古詩詞為名,根據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的民樂合奏曲,幾十年來壹直作為民族樂隊的保留曲目。

武漢編鐘樂團將仿曾侯乙編鐘加入演奏,使這首樂曲意蘊更深:江鼓鐘樓,明月花影,漁歌回瀾,歸舟橈鳴,壹派微波蕩漾、優美寧靜的春江景色,與遠處譙樓陣陣鐘鼓,和櫓聲急促、波浪起伏的情景交織在壹起。〈楚辭〉的〈九歌〉是屈原根據民間祭神樂歌改寫的名作,***有11篇。作曲家有感為編鐘與大樂隊的合奏對這部名作進行譜曲。1984年10月武漢編鐘樂團分別與中央廣播樂團的民族樂隊和西洋樂對合奏了〈九歌〉的部分樂章。

編鐘,抹去了二千多年的塵土,以它那古樸、典雅、莊嚴、洪亮,再壹次激振起中華民族的雄風,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音樂文化之林。

《上海音樂學院--蔣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