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水彩畫的發展史

水彩畫的發展史

百年水彩畫發展史

中國百年水彩畫展經過三年的籌備,多次召開了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在全國水彩畫家和已故畫家的親屬中進行了廣泛的作品征集,並經過了嚴格的比較篩選,又多方向有關的美術館,博物館,美術學院商借了部分展品,是中國水彩畫發展史上最系統,最全面的壹次作品展覽。

展覽包含了自1905年以來壹百年中中國水彩畫各個發展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重要作品300余件。

在1864年至1911年中國水彩畫的萌芽期,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被譽為“西洋畫之搖籃”裏培育出來的第壹代中國水彩畫家徐詠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紀初年的《杭州西湖》寫生畫展出,最早出國留學的李鐵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靜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則有他1905年壹幅畫在明信片上的風景畫展出,這些都是極為可貴,難得壹見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年中國水彩畫的成長期,湧現了壹大批後來卓有成就的水彩畫家,作品已開始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勢,體現了中國水彩畫成長期的成就,是中國水彩發展史上的第壹個 *** ,包括:張眉孫,關廣誌,李劍晨,杭穉英,潘思同,張充仁,王肇民,陽太陽這些在中國水彩史上最有影響的畫家,在這次展覽中都有他們的代表作展出。

這批畫家大部分都已作古,只有陽太陽先生尚健在,今年也已經快壹百歲了,他們的作品都是融匯中西,面向生活的成果,又體現了每個畫家獨到的藝術追求,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1949年至1965年中國水彩的發展期,上述畫家都有新的成就,而從革命戰爭中成長的畫家和陸續從海外歸來的畫家又為中國水彩畫註入了新的活力,這些畫家如古元,邵宇,沈柔堅,吳冠中,蕭淑芳等,都有別開生面的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展出。

1954年“全國水彩,速寫展覽”是當時創作成就的壹次大檢閱,那次展覽中的精品如戴澤的《世界青年聯歡節在柏林》,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這壹階段是中國水彩畫發展史上的第二次 *** ,***有50余幅作品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1978年至現在是中國水彩畫的改革繁榮期,也是中國水彩畫發展歷史上的最 *** ,在這壹階段,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四次單獨設立了水彩展區,全國水彩,粉畫展也舉辦了七屆,新作者不斷湧現,創作空前活躍,中國水彩畫已經擺脫了只是“小品”和“輕音樂”的局限,極大地增強了水彩畫的表現力,擴展了水彩畫的功能,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的“中國水彩畫”風貌,這壹階段的作品有200余件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包括歷屆展覽中獲金銀獎的作品,也包括壹些老畫家的新作,完全可以從中壹覽中國水彩最新發展的全貌。

港澳臺有代表性的水彩畫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包括臺灣已故的著名水彩畫大家馬白水,李澤藩,席德進的作品和當今香港著名水彩畫家江啟明,歐陽乃沾,澳門著名水彩畫家廖文暢,臺灣著名水彩畫家李焜培,楊恩生,謝明锠等人的作品。

展覽期間,將出版發行《中國百年水彩畫集》大型畫冊,還將召開“中國百年水彩畫學術研討會”。

中國水彩畫百年歷程

1978年--現在:中國水彩畫的改革繁榮期,也是中國水彩畫發展歷史上的最 *** 。

在這壹階段,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四次單獨設立了水彩展區,全國水彩,粉畫展也舉辦了七屆,新作者不斷湧現,創作空前活躍。

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時,水彩畫首次單獨設立了展區。

隨著作者隊伍日益擴大,創作空前活躍,不少別的畫種的畫家轉入水彩畫創作,藝術水平迅速提高。

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水彩畫達到了新的高度,與中國畫、油畫各獲得三個金獎。

目前,全國至少有27所高等院校設立了水彩畫專業。

水彩畫作者隊伍在各個畫種中是最為龐大的,每次舉辦展覽,送展的作品都超過2000件。

中國水彩畫已經擺脫了只是"小品"和"輕音樂"的局限,極大地增強了水彩畫的表現力,擴展了水彩畫的功能,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的"中國水彩畫"風貌,可以從這壹階段的作品中壹覽中國水彩最新發展的全貌。

爭議

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美術館研究員陳履生近日指出,壹些作品"內容越來越復雜,刻畫越來越精細","水"的特性已經被淡忘了。

還要不要水彩的感覺

提起水彩畫,很多人都會回想起小學美術課上,壹桶水、壹盒水彩顏料、幾支水彩顏料畫畫的情景。

著名畫家吳冠中也曾講"水彩、水彩,其特點就在'水'和'彩'。

不發揮水的長處,它比不上油畫和粉畫的表現力強;不發揮彩的特點,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

"可見,水在水彩畫中扮演著很重的角色。

針對畫展前言中的"中國的水彩畫已經基本擺脫了只是'小品'和'輕音樂'或只作為'入門學習'和'收集素材'手段的局限,極大地增強了水彩畫的表現力,擴展了水彩畫的功能,豐富了水彩畫的多樣形式",陳履生提出水彩畫也要求表現特定的主題,也要求做深入細致的刻畫,"水"的特性就會不自覺地被人們淡忘了。

"如果說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表現建設工地和現實生活的水彩畫,還保留有水彩感覺的話,那此後表現特定主題的水彩畫創作,就基本上只剩下壹些材料和畫種的意義。

"對此,中國美協藝術委員會秘書處處長朱凡認為,水彩畫分濕畫法和幹畫法,所謂幹畫法就是水的成分比較少。

這次參展的畫家手法各異,有的人在創作前把整張紙打濕再畫,也有不少是運用幹畫法的,有的幹濕兩種畫法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