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如何用音樂養生?

如何用音樂養生?

耳邊傳來悠揚的音樂聲,手中品著壹杯香茗,與三兩知己暢談人生著實是人生壹大享受。但是人們對音樂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愉悅性的認識,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音樂愉悅性是具有養生作用的,是可以延長人們壽命的,養生文化與音樂的愉悅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就對此展開分析與探討。

音樂對人身體的調節是多方面的,其可以使人的身心達到和諧的狀態,進而延長人們的壽命。人們習慣用音樂來抒發感情,用音樂來表達意念,用音樂來鼓舞士氣,用音樂來愉悅生活,發揮其在養生文化中的愉悅功能。

壹、音樂愉悅性養生作用的起源

音樂用自己獨有的旋律與語言來表現人類不同的情感。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其可以直抵心靈,因此,它在心靈的治愈上具有壹定的功能,具有壹定的保健作用,我們可以將其稱為音樂養生。音樂的愉悅性具有養生作用的起源非常早。

音樂治療學是現代醫學的壹個重要分支,據相關醫學人士了解,在千年以前,音樂養生已經出現,《易經》上有句話概括的十分準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我國的音樂養生文化起源非常早,而且意義深刻。春秋時期的醫和是最早的音樂養生專家,他將人的疾病與音樂相聯系,並且采取音樂治療的方式,達到了治愈的目的,醫和也成為推動音樂養生的重要發起人。而我國著名的大家孔子、莊子也對音樂養生有獨到的見解,孔子就曾經提倡:“中聲以節”,莊子的“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也對音樂養生的作用進行了壹番闡述。

到了唐宋時期,音樂的發展進入到壹個新的階段,其養生功能也逐漸被人們熟識,人們開始用音樂去治療疾病。唐宋時期的詩歌是最繁榮的階段,當時很多詩人在詩歌中對音樂養生的效果進行了說明,白居易曾在詩中寫到:“本性好絲桐,心機聞即空,壹聲來耳裏,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著重強調了音樂在心裏調節上的作用。著名的文學大師歐陽修就親身經歷過用音樂治療疾病的事情。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音樂愉悅性與養生文化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金元時期,張子和用音樂治療疾病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並且相對於用藥其更加提倡用樂器治療疾病,用其愉悅性來降低疾病所帶來的痛苦。

到了明清,音樂療法迅速發展,人們對音樂愉悅性對疾病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其治病機理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清朝的醫書《醫宗金鑒》更進壹步深入地將如何發五音,五音的特點與治病的機理作了詳細的描述。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音樂愉悅性在中國醫學歷史上的成就十分輝煌。

二、音樂愉悅性的養生功能與中醫的基礎理論

(壹)音樂愉悅養生與陰陽學說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之壹,陰陽學說起源非常早,用萬物的對立與統壹關系說明事物的屬性,陰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互相作用的壹種動態平衡關系,而陰陽學說也成為中醫理論的基礎,其貫穿整個中醫理論,是身心平衡的基礎。東漢時期的《太平經》曾經對陰陽學說的起源於養生意義進行詳細的分析,認為音樂是符合陰陽相生原理的,具體而言:“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音樂愉悅性的養生功能主要就是從人機體陰陽出發,而音樂的陰陽正好可以彌補其不足,達到陰陽平衡,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音樂愉悅養生與五行

在古書中曾經將五行與五音相通,出現“五臟相音”學說,即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入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利用五行中的相生相克原理,結合五音中的對立統壹原理。音樂是用來傳達人們情感的,古人曾經將精神效應歸類,“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商音慷壯哀郁,慘憮健捷;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羽音高潔澄凈,淡蕩清邈”。這壹學說在音樂愉悅性養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內經》中曾有記載:“宮為脾之音,大而和也,嘆者也,過思傷脾,可用宮音之亢奮使之憤怒,以治過思;商為肺之音,輕而勁也,哀者也,過憂傷肺,可用商音之歡快使之高興,以治過憂”壹般而言,只要選好有針對性的音樂,其功能是非常明顯的,會收獲不同的養生效果。

(三)音樂愉悅的養生功能與七情

這裏所說的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人心靈動態變化的壹個總體概括,而在音樂中曲調的變化是與人心靈動態可以產生壹定***鳴的,七情的變化是會引起壹些疾病的,此時,音樂所發揮的作用就非常獨特,著名的醫學家張子和對此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悲治怒,以愴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謔戲狎之言誤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師之;以怒制思,以汙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慮彼誌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動人耳目,易之視之。”只有心情愉悅才能保證人們的健康長壽,音樂正是通過這種意識情感的作用,進而影響病理的變化,用音樂來凈化人們的心靈,達到養生的目標。

三、音樂愉悅性的養生作用

(壹)平和人們的心態

音樂愉悅性的平復心態能力早已得到認可,音樂的和諧與適中性可以感化人的情誌,達到心理的平和。選用合適的曲目與治療方式可以發揮壹定的保健作用。有很多文獻中曾對音樂愉悅性的平和心態進行闡述,歐陽修曾在《書梅聖俞稿後》中對音樂的平和作用進行分析,認為其與人氣達到壹種相接,可以緩解疾病。除此之外,他在其他的書中也曾闡述音樂的平和性。除了歐陽修,司馬光和周敦頤也曾對音樂愉悅性的調和心態功能做過相關的闡述。總之,音樂的平和心態作用不容忽視,其可以增加血脈的暢通,可以讓人們精神愉悅,達到養生的目的。

現代也曾對音樂愉悅性的養生作用進行過分析,舒緩的音樂,和諧的美聲,古樸的音調,悠揚的樂聲都可以讓人們的內心處於壹種平衡,達到養生的目的。但是不是所有的音樂都有治愈作用,壹些音樂還存在著壹定害處,因此,要根據生病的機理,選擇合適的音樂,達到養生的目的,只有選擇得當才能發揮養生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