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音樂聖人”,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成就無與倫比;作為與苦難命運抗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受到崇敬。貝多芬在各方面都是壹個非凡的人。本文的獨特之處在於:將貝多芬這樣的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聚焦於他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貝多芬和普通人壹樣有喜怒哀樂:當有人拜訪他,想了解他時,他會感動得流淚;無故被打擾時,他也會表現出不耐煩;面對耳聾的打擊,他不禁嘆了口氣,感到虛弱無力。但貝多芬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有著超乎常人的堅強意誌,不向厄運低頭:作為壹個音樂家,最大的打擊就是耳朵聽不到音樂。然而,他並沒有在耳聾的沖擊下消沈下去,而是直面殘酷的事實。他壹方面盡可能獨立地處理日常瑣事,另壹方面坦然面對耳聾帶來的孤獨和寧靜,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沖動,用“心”去觀察和思考生活,然後把這種思考付諸音樂,把音樂從壹種娛樂的工具變成壹種表達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復雜多變的情感和自己的信念與意誌。甚至連世界的概念都傳達出對自我或自然神秘而難以言說的感受,從而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成為思想的載體和靈魂的歸宿。這篇論文的作者展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寫技巧。不僅描寫由遠及近、自上而下有條不紊,而且形式生動。從貝多芬的肖像描寫中,展現了他的人生經歷、性格和獨特的精神世界:他“很舊,甚至不整潔”的服裝,“壹直拖在衣服後面的助聽器”和“早就失敗了”、“悲傷的”面容和蓬亂的頭發。但同時,他寬闊的肩膀、有力的雙手、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巴,這些看似挑起生活和命運重擔的東西,無不顯示出他不屈不撓的反抗不幸的意誌。這篇論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按照采訪的順序,首先從貝多芬日常生活的見證者——女仆的角度,說明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然後用壹個第壹次拜訪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重新塑造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後,作者讓主人公自己說話,揭示他的內心世界。以貝多芬對待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部逐漸滲透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成功地展現了貝多芬獨特的氣質和堅強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