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莎樂美的作品賞析

莎樂美的作品賞析

《莎樂美》是王爾德的壹部唯美主義代表性作品。它表現出強烈的非理性主義和肉體崇拜主義,是反映唯美主義當前即永久的代表作。

在《莎樂美》中,莎樂美主動提出要約翰的人頭,是由於她內心的激情,為了她個人的私欲,為了滿足她內心對愛和美的瘋狂無忌的追求。所以莎樂美人物形象的最初來源於聖經,由王爾德依據唯美主義文學理念對之進行了再創作。他把莎樂美這個本來是被動殺人的角色改為主動尋求愛情,敢於追求真理,勇於反抗男性權威,具有自我意識的女性。盡管她身上包含了許多唯美主義的信息,盡管她“把頹廢傾向與狂放的享樂主義調和起來,追求感官享受的美和精神價值的美”有其變態和偏執的心理,然而這壹血肉豐滿、感情摯熱的形象卻引得了眾多藝術家的青睞。

剛出場的莎樂美年輕貌美,還是個純情聖潔的少女。在當時的宮廷生活中,追求者無數,其中不凡有下等人那些隨從,士兵,甚至是荒淫的繼父希律王也對她有著不倫之戀。而她早已厭倦了王宮裏的壹切,對這些追求者毫無感情,為了躲避父王貪婪的目光,獨自以明月自比。“看月亮多好啊。她像壹枚小硬幣,妳會以為她就是壹朵銀色的花朵。月亮清冷,嫻靜。我敢說她是壹個處女,具有處女的美。是的,她是壹位處女。她永遠不會糟蹋自己。她永遠不會像其他的仙子那樣,心甘情願地委身那些臭男人。”由此可見,她內心的長期孤獨,因為找不到壹個滿意的男人而使自己的欲望長期壓抑,當她聽見囚在地牢中的約翰的聲音時,立刻被深深打動,當她看到約翰憔悴而蒼白的身體時,心神激蕩,立刻愛上了他。當約翰不畏強權,堅持指責王後與希律王的亂倫之罪,那種潔身自愛的氣質立刻就讓莎樂美產生了占有的欲望。約翰的拒絕愈冷酷愈堅決,她的這種欲望愈強烈。這種心理的轉變在弗洛伊德心理學中也有體現:“精神分析把這些愛的本能稱作性本能,並根據它們的起源稱作占有。”最後莎樂美的要求被再三拒絕,她對約翰的愛變成了恨,寧願死也要得到約翰的壹吻。也就是說當原欲的無限發展或受極度壓抑阻撓時,它不可避免的走向另壹個極端。開場時的純潔少女現在已經完全被欲望和復仇的烈焰所吞噬。對於得不到的所愛之人,莎樂美采取了徹底毀滅的方式占有了對方。

莎樂美的生母與希律王的亂倫之戀,再加上希律王是壹個荒淫的專制君主形象,對莎樂美的心理有著極大影響。母親改嫁,繼父的荒淫,這種家境很容易讓她產生要尋找壹個心中理想的“父親”角色的人物而獲得被愛的意識。這在心理學上有壹專有名詞,叫伊諦普斯情結(Oedipuscomplex)。女孩子的這種心理則剛好相反,把母親看作是阻礙,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戀父情結(Electracomplex)。莎樂美正是由於這種心理,對約翰的出現立即愛上了他,這種戀父情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年失去父親的關懷和愛,加上荒淫無度意欲亂倫的繼父,與約翰那義正言辭的話語,潔身自愛的品質相比,後者讓莎樂美瞬間找到了她苦苦追尋的那種愛的對象,讓她感到約翰就是她所要愛的人。在剛獲得希望的同時由於約翰的拒絕又讓她感到絕望,在悲喜交加的情況下,她不願意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愛情,寧願以死的代價也要完全地擁有他,這樣才能滿足她心中的渴望。

在莎樂美眼中唯壹的存在只有約翰,約翰是《莎樂美》的關鍵。並不是他的存在影響了莎樂美的命運,而是莎樂美打破了約翰的信仰。最起碼,莎樂美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親吻約翰。先知約翰不相信自己面前這個美麗的存在,卻相信那些沒有實現的虛無的信仰。他的信仰沒有阻止他入獄,更沒能讓他遠離死亡或者死而復生,那麽“先知”“知”的又是什麽呢?

和約翰相比較,莎樂美敢於正視自己的感情。莎樂美愛上了約翰並用自己最愛的“月光”來比喻約翰。她告訴自己要去親吻約翰,並且用了“must”這個詞。雖然莎樂美是位公主,但是她並沒有運用公主的特權去要求什麽,而是通過給國王獻舞,贏得了自己的願望。莎樂美對約翰的愛是純潔的,因為她只懷有微不足道的願望—親吻約翰。如果是罪孽,那麽她完全可以要求更多—希律王允諾給她任何她想要的。希律王對莎樂美存有不可告人的欲望,因而對她百依百順,導致約翰的死亡。莎樂美本身並無罪孽,而那些渴望得到罪孽的諸如希律王的男性,才是真正的罪孽的象征。

王爾德指出,藝術以追求美為目標,而美是超越壹切現實而存在的。他認為所有的藝術都毫無用處,因此竭力反對用道德標準衡量藝術作品的價值。“他說,為藝術而藝術,妳就有了所需要的壹切,他強調美的超功利性、主觀性和享樂性。這種美是超越的美、升華的美、空靈的美、神秘的美,由這種美產生的快樂,不單純是官能感覺上的快樂,而是遊離人生的快樂,是對於美之樂園的神往與沈浸其中的快樂。”在《莎樂美》中所揭示的靈與肉的尖銳沖突,正體現了王爾德的藝術主張。《莎樂美》的主人公的愛情觀與王爾德的自身以及作者所處時代的文學思潮有著不可舍棄的必然聯系,也是影響其創作的壹個重要因素,可以說是唯美主義運動使王爾德發揮了極大的創作靈感從而誕生了歷史上最有影響最有代表的唯美主義作品《莎樂美》。

為了實現這種藝術形象的藝術美,作家必須撇開社會的現實狀況及道德影響,而按藝術獨立性的原則來創造。莎樂美這個“純美”的形象是區別於傳統的美的形象的,因為傳統的美的形象特別是在小說中,往往會形成以道德美為基礎的美,或者說以善為基礎的美。從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所塑造的簡·愛到哈代在《德伯家的苔絲》中所塑造的苔絲來看,無壹不包含對人物善的描寫而凸顯人物的“美”,而這正是王爾德的審美理想所摒棄的元素。按照王爾德的創作原則,莎樂美顯然是壹個“藝術”的人,而非“道德”的人。為了增強她的藝術性,王爾德采用了非常極端的手段(或者說獨特的方法)予以處理,甚至可以說,她的美有如雕像、繪畫藝術中的美,具有非常強的視覺上的美感。我們感受到的這種美並不是因她對愛情的熱烈追求與渴望,也不是因為她的善良與純潔而產生的美(這就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以善為基礎的美),而是通過王爾德獨特的對藝術的處理才感受出來的,是壹種純藝術的美。莎樂美對約翰的愛可以說是畸形的愛,也是超越任何束縛的愛,與倫理、道德無關。她渴望去追求約翰的肉體、頭發和嘴唇,在這壹切努力都歸於失敗的時候,她誘使希律王砍下了約翰的頭,進而吻他的嘴,吻他的血,這種突出和強化非但沒有帶來任何殘酷的感覺,相反正是這種恐怖強化了藝術所表現的美。

雖然王爾德仍然企圖把莎樂美塑造成壹個所謂的唯美藝術形象,並且她在壹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唯美藝術形象的某些特征,但是莎樂美身上強烈的道德特征使她逐步地脫離了唯美的形象,而變成道德的形象。這是因為莎樂美始終處於復雜的道德環境中,她既受到先知的譴責,又受到繼父亂倫的威脅,她無力也無法斬斷同道德千絲萬縷的聯系。她承擔著本不應當由她來承擔的責任,這使莎樂美這個人物形象的道德特征得以加強。王爾德本想塑造的唯美藝術形象也逐步演化成了道德形象。

從王爾德的《莎樂美》我們可以看出:莎樂美對於愛情的追求是真摯並且純潔的,雖然她追求愛情的手段有些激進。莎樂美最初的願望是單壹而純潔的,只是在罪惡的環境中,被罪惡的人推動,最終導致了壹個悲劇的結局。但是,這些都不能掩蓋住莎樂美純潔的本身。莎樂美就像她最愛的“月光”壹樣純潔,她的愛情亦如此。 王爾德運用戲劇這壹藝術形式,恣意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或歌頌,或諷刺,把現實生活中的幻想與虛幻世界的美妙恰到好處地結合在表演中。其實,王爾德對戲劇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戲劇能在同壹時刻使用了所有的手段,既悅耳又悅目;形體和色彩,聲調和外貌,文字和敏捷的動作以及肉眼能看見的濃縮的活生生的現實,戲劇都能運用自如,讓他們俯首聽命”。在王爾德看來,“戲劇,這本是最為客觀的藝術形式,在我手裏卻成為像抒情詩和十四行詩那樣抒發個人情懷的表達方式,同時範圍更為開闊、人物更為豐富”。王爾德的戲劇創作,正是這種藝術主張的實踐與證明。

王爾德唯美主義審美主張特別強調撒謊的藝術,即講述美而不真實的東西。《莎樂美》取材於《聖經》原型,他反對摹仿現實的現實主義,正如他在《道連·葛雷的畫像》的序言中所說“十九世紀對現實主義的憎惡,猶如從鏡子裏照見自己的面孔的凱列班的狂怒”。把《聖經》中“美而不真實”的故事移植到唯美主義的藝術作品中,也就成為王爾德自然的選擇。當然,王爾德進行了壹些較大膽的改變,但這絲毫不影響王爾德對這壹藝術主張的發揮。王爾德大膽運用想象、象征等藝術手法,合力地完善了唯美主義主張在《莎樂美》中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