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倒還罷了,就權當聽戲呢。可到了晚上,人入睡的時候就顯得比較吵,讓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剛開始還能忍耐得住,以為他放壹會兒就關了。可時間長了發現他就沒關過,整天就單曲循環那壹個,耳朵聽得都起繭子了。
我有心沖過去理論壹番,又看在他是老人的份上,就先觀察壹段時間再看。
這或許是他唯壹的愛好,也是唯壹的情感寄托和生活希望。戲裏面有他想要感受的東西,有他想要寄托的東西,也或許有他懷念的東西。壹個老人家這麽愛聽戲,如果讓他不聽戲,那他會去幹什麽?呆呆地坐在街邊看人來人往嗎?
人常說,喜歡幹什麽和最近的心境有關。世間歌曲戲曲千千萬,最近喜歡聽什麽,就是什麽樣的心境。
秦腔比較豪邁高亢,吼壹嗓子,渾身舒暢,像洗了個熱水澡壹樣。
現在的人往後會越來越少喜歡聽戲。
壹方面,工作壓力大,沒有那麽多時間。另壹方面,農村居民越來越少,都向城鎮轉移,接觸戲曲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進入城市,更多的是和電影院和流行歌曲打交道。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東西就會跟隨時代變化,和新潮的元素相結合,衍生出其他壹些相似的東西,比方說戲腔歌曲。
人類文明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壹點壹點衍生出來的,但並不意味著在衍生的過程中會丟棄以前的東西。
之前在網上看到壹個視頻,壹名戲曲表演者挑戰短時間內給自己化妝。他將五顏六色的東西按順序塗抹在臉上,為了給觀眾展現藝術之美,可以說是非常敬業。
要是面罩的話,就可以罩在臉上,還可以摘下來,就不用塗抹這麽多東西了。
塗抹上去的東西,形成不同的臉譜,不同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有中庸的,奸惡的,崇高的,滑稽的,可恨的。張飛是“蝴蝶臉譜”。
化妝的時候,眼皮眼窩的隔離打底要多塗壹點,把防曬霜和肉色BB混合調勻,然後在臉上、脖頸、手上、下巴和耳後都要塗,手白嫩壹點。
BB霜塗好後,要用更白的BB霜提亮。拍面紅用正紅色的口紅,然後在上眼皮上塗抹,再按順序暈開:眼窩,眼角、眼皮、臉頰的上半部分。
上定妝粉散粉鴨蛋粉都可以。用粉撲沾滿粉後,先從額頭、下巴、鼻梁上這些白色的地方上粉。上粉時,要用沾好粉的粉撲去按臉。
畫丹鳳眼的時候,用眼妝筆刷沾好眼線液後,和其他妝壹樣,也是先從眼皮開始。
這種畫面在戲臺的幕後比較常見,也是人們比較好奇的地方。
以前每次有唱大戲的時候,小娃娃們就喜歡趴在戲臺的幕後偷看。
02
以前在幕後偷看的小娃娃們都逐漸長大了。
00後現在多大了?開始把90後叫叔叔阿姨,太紮心了。
90後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00後成長於移動網絡時代,有良好的物質條件,視野比較獨特,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00後多是計劃生育的421家庭,即四個老人,壹對夫婦,壹個孩子。
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每壹代都有每壹代的主旋律,也有每壹代的困惑,也有每壹代自己的潮流和特色。
在我的記憶中,最先聽到的戲腔歌曲是《新貴妃醉酒》,“愛恨就在壹瞬間,舉杯對月情似天,愛恨兩茫茫,問君何時戀;菊花臺倒影明月,誰知吾愛心中寒 ,醉在君王懷,夢回大唐愛。”
上初中的時候,《青花瓷》比較流行,很多同學都喜歡這首歌的歌詞,把它壹句壹句抄在歌詞本上,貼上精心挑選的貼畫,再用彩筆裝飾壹下邊框,精美的歌詞本壹點壹點就形成了。現在,這首歌出現戲腔版,又賦予了它新的感覺。
《十年人間》中,“有最崎嶇的峰巒,成全過妳我張狂。”
《廣寒宮》中,“雲母屏風花燭映影深,幻影成繭奈何奴身不由己幾分。”
《嘆郁孤》中,“飲盡杯中遺下的落九天,自古情難斷意難全。”
《辭九門回憶》中,“戲子多秋,可憐壹處情深舊,滿座衣冠皆老朽,黃泉故事無止休,戲無骨難左右,換過壹折又重頭,只道最是人間不能留。”
《赤伶》中,“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這壹類歌曲越來越多,意境唯美,歌詞深沈。
淺淺吟唱,如壹縷清風拂過,醉到心裏。
03
現在歌迷寧願花幾千去聽明星演唱會,也不大願意聽幾十元壹場的戲。
小時候,聽不懂戲。大人聽的時候,自己覺得比較有意思,唱的人各種吼各種叫,娃娃們全當看熱鬧。
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突然懂了的時候,終於聽明白了。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成為了戲中人。正如那句話所說:“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就像小時候背誦唐詩壹樣,像高中時背的文言文壹樣。即使當時老師講得再詳細,也只是當做知識點在死記硬背,為了考試的時候成績高壹些。
現在回過頭來再去誦讀唐詩宋詞文言文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思緒和他作品的價值,有種想把所有唐詩宋詞文言文都背下來的沖動,意境實在是太美了。
網上流傳這樣壹段話:“戲已開腔,八方來聽。壹方為人,三方為鬼,四方為神明。壹旦開嗓,不管臺下是否有人,都必須唱完。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凡人不聽,不代表鬼神不聽。”
人們去看戲,看的是壹種意境,感受的是戲中人的曲折人生。即使某個戲已經聽過好多遍,已經爛熟於心了,還是聽不厭。人物故事說了又說,生平遭遇感嘆了又感嘆,總是說不盡道不明。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唱、念、做、打是基本的表演手段。唱為首,唱腔的韻味,能夠深深地擊中人心。
京劇名角梅蘭芳演出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深入人心,給人壹種美學的享受。他是旦角演員,和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為京劇四大名旦。
秦腔也有名角。
小時候,大人都喜歡聽商芳會的戲,她在關中壹帶還是挺出名的。
她唱戲扯著幹脆的嗓子,驚天地泣鬼神,深受人們的喜愛。
要是誰家能把她請去唱壹段,那在方圓壹帶算是比較體面的事情了。
現在的00後,知道商芳會的人少之又少。他們更喜歡古風元素,喜歡漢服,漢服飄逸灑脫,走起路來飄飄然如騰雲駕霧。
古風和戲腔,壹個給人視覺沖擊,壹個給人聽覺上的沖擊,都是美到極致而濃縮出來的文化精華。
古風和戲腔音樂不同於壹般的音樂,有壹種獨特的味道。什麽味道?男人味?女人味?不,讓人想哭,婉轉動人的味道。戲腔被賦予了某種情感,難免讓人感傷。
“我鄰居癱瘓十年了,聽了戲腔歌曲!忽然飛檐走壁,至今下落不明!”網友這樣形容戲腔歌曲,雖然有些浮誇,讓人哭笑不得,但也反映出戲腔的獨特魅力。
00後喜歡聽戲腔,不只是喜歡聽戲腔。在這個現象和愛好背後,更多的是壹種自由超脫的心性。渴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做讓自己不開心的或者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有的人說,喜歡上戲腔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年紀。
是啊,每個時代都有流行元素,就像90後的非主流。到了20後30後以及以後的每壹代,也會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和潮流。就像每年都有流行的衣服顏色壹樣,有壹年流行綠色,有壹年流行紫色,有壹年有流行紅色。
時代的車輪不停地向前,人們每壹次的創造和喜歡都是在歷史上留下重要的壹筆,成為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且富有創造力的精神財富。
當許多年過去之後,再回頭聽以前喜歡的歌,勾起了回憶,心境卻已經不同了,已經喜歡上了新的好聽的歌曲。
流行的元素說不清楚,有時僅僅就是壹種感覺,大多數人壹擁而上,將這個元素推上時代的頂峰,引來無數人追捧。
04
唱戲腔歌曲,如果有戲曲功底還好,要是沒有戲曲功底,有天賦也行。要是兩樣都沒有,那唱出來的感覺就變了味兒了,要麽生硬不婉轉,要麽跑調不流暢。
我也在全民K歌上唱過戲腔歌曲,網友問我是不是專業唱戲的,我笑了笑說不是。可能我有唱戲的天賦,還是能夠駕馭壹些的。
要說此類歌曲,記憶最深的還是《新貴妃醉酒》。好友都說我的“成名曲”是《新貴妃醉酒》,每次去KTV都給我點《新貴妃醉酒》。唱的次數多了,自己卻也慢慢厭煩了。
就我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赤伶》,不管是詞還是曲,非常驚艷。聽了《赤伶》,總讓人感覺心酸,有壹種歷史感。
戲腔歌曲能讓這麽多人喜歡也是挺好的,說明戲曲沒有完全磨滅,沒有被歷史所遺棄,戲曲用另壹種形式被鑲嵌在人們的生活中。
在古代,有錢人被人伺候著,聽幾段小曲兒,再納上幾個小妾,簡直是人間美事。
如今,我漸漸明白為什麽爺爺奶奶喜歡聽戲看戲了,這是專屬於他們的獨特享受,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每次壹聽聞哪裏有唱戲的,就拎起板凳成群結隊去看。
戲中人,三分是人,七分是鬼。
看盡了人間繁華,卻看不透人生歸路。
壹場戲,兩邊樂器,三個戲子,四季不休,五谷豐登,六唱七和,八仙護佑,九九歸壹,數十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