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豬仔船」供涼茶
根據 *** 資料,1870年代的殖民 *** 憲報記載,當時法例規定有所謂的「豬仔船」,隨船壹定要載有中草藥,數量要與船上人數成壹個特定的比例,以便煮制涼茶供乘客飲用。
熟悉中國香港典故的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吳昊接受訪問時表示,涼茶是嶺南食品,本港承襲嶺南文化,將涼茶文化繁衍下去。在1950年代之前,由於本港較少西醫,且診金不便宜,壹般家庭普遍備有瓦煲,每當有人身體不適,就會到藥材鋪執藥回家煎藥飲用。
至了50年代,不少內地人遷移本港,當中不少是男士,他們每逢頭暈身 ,都習慣飲用具藥療效果的苦味涼茶,在需求帶動之下,涼茶鋪便應運而生,發展至成行成市,變為市民生活的壹部分。吳昊形容,涼茶鋪猶如專為升鬥市民而設的「醫館」,但在港興旺多年後,終因不敵西方醫藥的普及而逐漸式微。
淘汰而剩下的涼茶鋪,在70年代轉型,鋪內擺放舊式唱片機,播放流行音樂,吸引年輕人光顧,成為約會的好去處。同時,店內不只出售苦味的涼茶,更推出甜味涼茶,如火麻仁、菊花茶及甜品等,但老字號如單眼佬涼茶及回春堂等,繼續原有作風,只售賣苦味的涼茶。他指,涼茶在港發展多年,不斷兌變,承繼祖業的新壹代涼茶鋪後人,紛紛與飲料公司合作,將涼茶制成樽裝和紙包裝,在超市和便利店均有出售。
當涼茶還未「入樽」,變成便利店或超市內壹支支「健康飲料」之前,最熱門飲涼茶的地方,當然是極富中國香港傳統特色的涼茶鋪。五六十年代的涼茶鋪,是潮人集散地,壹點都不老套。中國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說,當年的涼茶鋪不單止吸引「飛仔」,亦是壹般市民的消費熱點。
鄭寶源說,當年電視機尚未普及,有電視的涼茶鋪成為了「小型電影院」,「壹兩毫壹杯涼茶,就可以看半小時電視,喝光了想再看又不好意思,就再叫壹杯繼續坐」。當年生活條件較差,壹般市民未必負擔得起去酒樓飲茶,亦是涼茶鋪受歡迎的原因。
涼茶鋪的獨特格局,近年亦有很大轉變。鄭寶源說,涼茶鋪的大門口必會放置壹張大?,上面放上十碗八碗涼茶,讓站在門外的客人可以「飲完再飲」。當時使用的是湯碗,用壹片玻璃覆蓋,至近年才改用紙杯。
,在中國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涼茶鋪,應是經營近九十年的「恭和堂」。恭和堂在中國香港有數間分店,內裏的裝修陳設,臺椅裝飾,都跟最初營業時的壹樣。金碧閃爍的紙皮石作門欄,黃綠色的花磁磚作墻壁,門口的巨型銅制蒸爐,壹看便知是緊守傳統的老字號。
各區分店:
( 1 )油麻地
吳松街
十五號地下
電話: 23887635
( 2 )銅鑼灣
波斯富街
八十七號地下
電話: 25761001
( 3 )旺角
通菜街
六十壹A地下
電話: 27804970
( 4 ) 紅磡
馬頭圍道紅磡廣場
三十九號地下
電話: 27730191
( 5 )九龍城
獅子石道
七十九號地下
電話: 27165063
( 6 )將軍澳
新都城商場
三期壹樓125號鋪,參考: kungwotong/,涼茶不僅在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香港的發展史上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港早於50年代已有涼茶鋪,當時更被視為(醫館),涼茶不僅在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香港的發展史上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港早於50年代已有涼茶鋪,當時更被視為「醫館」,及至60至70年代,涼茶鋪亦隨時代變化而轉型,加設舊式唱片機,播放流行音樂以作招徠,成為當年男女約會的好去處。到了今日,涼茶鋪兼售甜品,以迎合不同顧客的需要。
19世紀「豬仔船」供涼茶
根據 *** 資料,1870年代的殖民 *** 憲報記載,當時法例規定有所謂的「豬仔船」,隨船壹定要載有中草藥,數量要與船上人數成壹個特定的比例,以便煮制涼茶供乘客飲用。
熟悉中國香港典故的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吳昊接受訪問時表示,涼茶是嶺南食品,本港承襲嶺南文化,將涼茶文化繁衍下去。在1950年代之前,由於本港較少西醫,且診金不便宜,壹般家庭普遍備有瓦煲,每當有人身體不適,就會到藥材鋪執藥回家煎藥飲用。
至了50年代,不少內地人遷移本港,當中不少是男士,他們每逢頭暈身 ,都習慣飲用具藥療效果的苦味涼茶,在需求帶動之下,涼茶鋪便應運而生,發展至成行成市,變為市民生活的壹部分。吳昊形容,涼茶鋪猶如專為升鬥市民而設的「醫館」,但在港興旺多年後,終因不敵西方醫藥的普及而逐漸式微。
淘汰而剩下的涼茶鋪,在70年代轉型,鋪內擺放舊式唱片機,播放流行音樂,吸引年輕人光顧,成為約會的好去處。同時,店內不只出售苦味的涼茶,更推出甜味涼茶,如火麻仁、菊花茶及甜品等,但老字號如單眼佬涼茶及回春堂等,繼續原有作風,只售賣苦味的涼茶。他指,涼茶在港發展多年,不斷兌變,承繼祖業的新壹代涼茶鋪後人,紛紛與飲料公司合作,將涼茶制成樽裝和紙包裝,在超市和便利店均有出售。
當涼茶還未「入樽」,變成便利店或超市內壹支支「健康飲料」之前,最熱門飲涼茶的地方,當然是極富中國香港傳統特色的涼茶鋪。五六十年代的涼茶鋪,是潮人集散地,壹點都不老套。中國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說,當年的涼茶鋪不單止吸引「飛仔」,亦是壹般市民的消費熱點。
鄭寶源說,當年電視機尚未普及,有電視的涼茶鋪成為了「小型電影院」,「壹兩毫壹杯涼茶,就可以看半小時電視,喝光了想再看又不好意思,就再叫壹杯繼續坐」。當年生活條件較差,壹般市民未必負擔得起去酒樓飲茶,亦是涼茶鋪受歡迎的原因。
涼茶鋪的獨特格局,近年亦有很大轉變。鄭寶源說,涼茶鋪的大門口必會放置壹張大?,上面放上十碗八碗涼茶,讓站在門外的客人可以「飲完再飲」。當時使用的是湯碗,用壹片玻璃覆蓋,至近年才改用紙杯。
在廣州、中國香港、澳門等地,有專門賣涼茶的店鋪,例如,黃振龍涼茶隨處可見,全省***開設800多家涼茶鋪、徐其修涼茶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六、七個省區開了200多間涼茶連鎖店。部分在廣州的涼茶店更有超過壹百五十年歷史,在中國香港也有不少五六十年歷史的涼茶鋪,如於清朝從廣州南下開分店的王老吉、三十年代已開業的春和堂單眼佬涼茶等。
除了以上的涼茶外,有些涼茶店發售的是龜苓膏、生魚野葛湯等,嚴格上不是涼茶而是有接近功能的飲食。近年中國香港有部分涼茶鋪走向以甜品為主導的策略,表表者是許留山。新派涼茶鋪如「健康工房」(本名同治堂)兼售湯水及果汁,其同名樽裝飲品更被可口可樂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