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麽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雨小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雨小雨》教案1目標定位: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真正接觸樂器的時間較短,對於演奏方面的知識了解較淺。所以,我把活動目標簡單定為以下三點:首先是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表現大雨、小雨,並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其次是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形體動作表現大雨、小雨。最後是初步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活動的重難點:
學習用樂器演奏。
活動準備:
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我做了如下準備:
1、幼兒事先學會歌曲《大雨小雨》;
2、自制圖譜
3、錄音《大雨小雨》;
4、打擊樂器:自制響罐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
1、導入活動,復習歌曲。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形象、鮮明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註意力。所以在活動的開始,我以兩個大、小不同的紙偶“大雨點、小雨點”直接引入主題。我借助形象、直觀地教具充分激發幼兒演唱的興趣和對大雨點、小雨點的喜愛。
2、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分別表現大雨、小雨。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我首先請幼兒回憶大雨、小雨的特點。通過讓幼兒學大雨、小雨的聲音、比較它們聲音的高低。進壹步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大雨的聲音是大大的,我們在唱到‘大雨’的時候聲音應該是什麽樣的呢?”“唱‘小雨’的時候聲音又是什麽樣的呢?”讓幼兒在演唱過程中,對聲音的強弱變化有壹個更深入的感受。
3、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形體動作、節奏表現大雨、小雨。
為了讓幼兒更形象地表現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節奏譜”並調動幼兒的思維提出問題,“妳發現了什麽?我們可以用什麽動作來表現呢?”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表現自己。通過幼兒的動作表現,讓他們知道大雨適合選擇幅度、力度較大的動作表現;小雨的聲音小就適合幅度、力度較小的動作表現。
在創編動作的基礎上,教師再啟發、引導幼兒看圖譜徒手拍節奏。教師可以啟發、引導幼兒用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來表現。讓幼兒從易到難,最後到練習拍總譜。練習過程中,幼兒隨教師邊指邊拍節奏,這樣做使得在練習節奏型上就得心應手了。同時也為樂器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引導幼兒用合適的樂器演奏《大雨、小雨》,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在幼兒選擇樂器時,我首先出示響罐,讓幼兒自己觀察,並傾聽聲音的不同。通過讓幼兒聽聲音,進壹步引導幼兒選擇演奏大雨、小雨的樂器並說出選擇該樂器的原因。
為了能提高幼兒演奏的興趣,我通過向幼兒介紹自己的指揮手勢,告訴幼兒在演奏過程中要註意在教師的手勢及語言提示下進行演奏。教育幼兒在不演奏時能有意識地控制樂器,使其不發出聲音。讓幼兒在樂器演奏的同時,真正體驗到打擊樂帶來的快樂。
1、用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節拍節奏,表現樂曲的情緒。
2、自己創編節奏型,學習看節奏圖譜打節奏。
3、能根據節奏圖譜上的打擊樂標記,用打擊樂分聲部合奏。註意和大家保持和諧。
準備1、幼兒已認識臺灣,知道高山族。
2、中國地圖,《阿裏山的姑娘》樂曲磁帶,錄音機。
3、節奏圖譜,打擊樂器:三角鐵、鈴鼓、雙響鼓、圓舞板等,人手壹件。打擊樂標記。
步驟1、引導幼兒在中國地圖上找出寶島臺灣,談起高山族。引出樂曲名稱。
2、聽樂曲《阿裏山的姑娘》,引導幼兒用動作感受樂曲的性質。(註意接前奏)
3、幼兒聽樂曲觀看教師表演活潑優美的舞蹈,感受樂曲的情緒。同時,按樂曲的節奏壹拍壹拍地拍手,感知樂曲的基本節拍。
4、幼兒聽樂曲,創編節奏型。
5、請願意表演的幼兒到前面表演自己創編的節奏型。教師要鼓勵和肯定有創造性的幼兒。
6、教師出示節奏圖譜,幼兒看譜到節奏(可用手拍、跺腳、拍腿等動作表現)。
(1)分兩聲部練習不同的節奏型。
(2)兩聲部合奏。提醒幼兒註意變換節奏型的地方要準確。
7、樂器演奏(播放樂曲)
(1)教師在節奏譜上附上打擊樂的圖形標記。
(2)幼兒自選樂器,看圖譜分聲部自由練習。
(3)幼兒按聲部坐下(拿三角鐵、鈴鼓的幼兒為壹個聲部,坐在壹起;拿圓舞板、雙響筒的幼兒為另壹聲部,坐在壹起)。看節奏譜,分聲部反復練習。
(4)教師指揮幼兒兩聲部合奏。要求配合和諧,不受幹擾。
(5)幼兒交換樂器,分聲部練習。
(6)教師指揮幼兒兩聲部合奏,提醒猶如配合默契。
建議可組織系列活動1、賞識活動:認識臺灣,介紹高山族。
2、音樂欣賞:《阿裏山的姑娘》
3、節奏活動:《阿裏山的姑娘》
《大雨小雨》教案2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學習用不同的演奏鈴鼓的方法,表現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節奏和音色。
2、根據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節奏,探索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師的眼神和動作的幫助下,不演奏時能控制住鈴鼓,使其不發出聲音。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大雨和小雨》。
2、將座位排成壹個圓圈。每人壹個鈴鼓。
活動過程:
1、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回憶有關下雨的經驗。
師:小朋友,妳們見過下雨嗎?大雨是什麽樣子的?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大雨的聲音是大大的,哪個小朋友願意來用動作來把大雨表現出來?
師:小雨又是怎樣的呢?它和大雨的聲音壹樣嗎?
師:剛才小朋友用動作把大雨表現了出來,現在老師要請妳們用聲音和手部動作來表現小雨,誰來試試看。
2、幼兒欣賞教師演唱《大雨和小雨》。
(1)教師壹邊用手指掛圖,壹邊用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兒對歌曲的興趣。
師:剛才小朋友聽到老師唱了《大雨和小雨》,誰來告訴老師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呢?(嘩啦——嘩——啦)小雨的聲音又是怎樣的呢?(嘀——嘀——嗒——嗒——嘀——嘀——嗒——嗒)
師: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不壹樣,我們壹起來學壹學吧!(壹邊唱壹邊請幼兒配上動作)
(2)教師再次清唱歌曲,幼兒用動作表現下大雨、小雨的節奏。
3、教師出示鈴鼓,讓幼兒回憶並模仿其音色。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麽?(鈴鼓)師:怎樣演奏它,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呢?
師:小朋友想得真好,把鈴鼓搖起來,這樣發出的聲音就像下大雨的聲音了,嘩啦嘩啦,是嗎?我們壹起來學壹學吧!(帶領幼兒壹起空手練習搖動鈴鼓。)師:小朋友請聽清老師的要求,我們在唱到嘩啦嘩啦時,才用鈴鼓把下大雨的聲音演奏出來,開始兩個小節和最後壹小節是不用演奏的,聽明白了嗎?
師:好的,我們壹起來唱這首歌曲,當唱到嘩啦嘩啦的時候就要搖動妳手中的鈴鼓。
師:小雨的聲音是嘀嗒嘀嗒的,請小朋友想壹想我們怎麽樣演奏這個鈴鼓,讓它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的聲音呢?
師:哦,原來我們用手碰鈴鼓,發出的聲音就像下小雨的聲音了,那我們壹起來演奏吧!聰明的孩子壹定知道要在哪裏開始演奏,請妳們壹起告訴老師吧!
師:對了,當我們唱到嘀嗒嘀嗒的時候,我們才要用鈴鼓把它演奏出來,我們壹起來試試吧!
4、師幼壹起邊唱歌曲邊用樂器演奏。
師:剛才我們分別用鈴鼓來演奏了大雨和小雨,現在我們完整地來演奏大雨和小雨吧!
5、分組演奏將幼兒分成大雨和小雨組。在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幼兒學習準確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大雨小雨》教案3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感知音樂明確的強弱對比,並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現歌曲。
2.在老師或同伴的指揮下,用動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作歌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感知音樂明確的強弱對比,並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出內容。
(1)教師:“下雨啦!妳覺得哪幅圖表示下大雨,哪幅圖表示下小雨?”
(2)引導幼兒觀察後加以區分,並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聲音(嘩啦啦、淅瀝瀝)。
2.感受樂曲旋律,學唱歌曲《大雨小雨》。
(1)教師演奏樂曲,幼兒欣賞並想像樂曲裏說的是什麽場景?
(2)啟發幼兒談談強音、弱音代表什麽。
(3)教師演唱歌曲,幼兒熟悉曲調及歌詞。
(4)幼兒學唱、練習過程中,註意表現歌曲中強弱的變化。
3.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強弱變化。
(1)組織幼兒討論,用什麽動作可以表現下大雨和下小雨。
(2)教師抽取出部分幼兒設計的動作,並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相應的不同力度的動作。
(3)在幼兒熟悉歌曲並邊唱邊做動作的基礎上,教師(或幼兒)組織幼兒分別擔任大雨或小雨的不同角色,並指揮幼兒分角色合作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