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第八樂章,這部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由七種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構成,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侵略者的殘暴,並展現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奮勇鬥爭的英勇場面,勾畫出了中國人民保衛祖國、頑強抗擊侵略者的壯麗畫卷。?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壹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擴展資料:
《黃河大合唱》創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由鄔祈零指導)立即引起巨大,尤其是壓軸之作《怒吼吧!黃河》。
演唱臨近結束的時候,那壹陣陣震撼人心的軍號和大鼓聲,突出並強化了歌曲的內容,使人頓時熱血沸騰,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生前壹篇回憶文章中,《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詩人光未然寫下了這樣壹段話。
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舊址內,廣播中播放的《黃河大合唱》歌曲將人們的思緒帶回那個血與火的年代。70多年前,這裏曾是壹片文學藝術的熱土,數以千計的“文藝青年”從各地奔湧而來。
那時的延安號稱“歌詠之城”,從清晨到傍晚,從學校到機關到部隊,處處回蕩著歌聲,而魯藝正是這座“歌詠之城”的中心,會集了壹大批進步作曲家、作詞家,是抗日救亡歌曲的壹大發源地。
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母親河澎湃磅礴的氣勢、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慷慨悲歌,給了詩人光未然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靈感。
“作為《黃河大合唱》8個篇章中的壓軸曲目,《怒吼吧!黃河》是最高潮。它以富於詩意和浪漫的筆調,以氣吞山河的氣勢,從中華民族的苦難入手,展示出危亡時刻全民族奮起抗戰、抗日烽火遍神州的壯闊圖景。
《怒吼吧!黃河》是向全國人民發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號角。”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妮說。
1939年首次演出後,《黃河大合唱》迅速傳唱開來,壹批又壹批革命誌士跨過母親河的驚濤駭浪奔赴抗日前線,也有無數進步青年跋山涉水奔赴聖地延安,找尋民族救亡圖存的精神燈塔。
百度百科——黃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