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意大利歌劇的代表人是誰?

意大利歌劇的代表人是誰?

意大利的歌劇在歐洲歌劇發展各極端中均占有壹定的位置。在19世紀初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變化的直接影響下,意大利歌劇在其優秀傳統基礎上,又出現了新氣象,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劇精品。如羅西尼、貝裏尼、多尼采蒂等歌劇作曲家。

羅西尼(1792~1868)就是這個時期被稱為“復興了意大利歌劇”的代表人物,在全歐乃至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羅西尼生於貝紮羅城,父母都是音樂家。他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音樂教育,自小就耳聞目睹意大利的傳統歌劇。他的家庭具有進步的思想,而在羅西尼的作品中,也十分突出地洋溢著他心中的愛國激情。羅西尼英年早逝,年僅37歲就離開了人世,但卻為後人留下了眾多的音樂作品,僅歌劇作品就有38部之多。這些寶貴的財富,至今仍然魅力無窮。主要作品有:《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威廉·退爾》等。其中《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根據法國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劇作編劇,與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為姊妹篇)作於24歲,曾經使作曲家名聲鵲起,也是最能體現羅西尼卓越的創作才能和喜劇天才的作品。《威廉·退爾》作於1830年歐洲革命的前夜,是根據席勒的同名劇編劇,也是羅西尼創作的最後壹部歌劇。席勒的劇作是出於反拿破倫戰爭的需要而作。這部歌劇長達5小時,歷來對這部歌劇的評價褒貶不壹,但其序曲卻壹致被公認為管弦樂的傑作,是音樂會上膾炙人口的保留節目。

貝裏尼(1801~1835)生於西西裏島,畢業於那不勒斯音樂院。其歌劇創作以抒情性的旋律和美妙的和聲為特色,並是意大利羅馬歌劇樂派的奠基者。在他短暫的34年生涯中,創作了二幕四場歌劇《夢遊女》(1831)、二幕五場歌劇《諾爾瑪》(1831)和三幕五場歌劇《清教徒》(1835年首演於巴黎)等優秀歌劇作品。他的歌劇作品充滿浪漫主義風格和古典氣質,善於運用聲樂表演藝術的高難度技巧去刻畫人物形象。旋律總是清秀、細膩地表達情感,即使是華彩樂段也不讓人感到是炫耀技巧,而是水乳交融、毫無雕琢之痕。這壹特色也體現在他的另壹部歌劇《諾爾瑪》中。他的作品雖未達到羅西尼那樣的高度,但卻具有很大的社會現實意義。

另壹位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多尼采蒂(1797~1848)壹生創作了70部歌劇,是壹個多產的歌劇作曲家。1830年後,在貝裏尼取得成功的啟示下,進壹步發展了貝裏尼歌劇的抒情性,與貝裏尼壹起成為意大利羅馬歌劇樂派的奠基者。與貝裏尼相比較,他又善於創造富有感染力的舞臺效果,作品多樣化,抒情性和喜劇風格兼而有之。著名的男高音詠嘆調《偷灑壹滴淚》,即突出體現了抒情性的特色,它出自作曲家35歲時所創作的歌劇《愛之甘醇》。尚作有歌劇《拉莫摩爾的露齊亞》(音樂充滿靈性,雖是悲劇卻不陰沈郁悶)和喜歌劇《唐·帕斯誇勒》(頗富戲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