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後以“朱弦三嘆”指稱音樂的美妙。
黃鐘毀棄:
戰國·楚·屈原《楚辭·蔔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為陽六律的第壹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斷章取義: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斷:截斷;章:音樂壹曲為壹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繞梁三日:
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黃鐘大呂:
《陸九淵集·語錄下》:“先生之文如黃鐘大呂,發達九地,真啟洙泗鄒魯之秘,其可不傳耶?”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壹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靡靡之音:
先秦·韓非《韓非子·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抑揚頓挫: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靖節·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有板有眼: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壹數壹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最強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有步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