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的人都知道,要學好音樂就要找出名的音樂老師,而且要走音樂這條道路的學生也壹定要找出名的音樂老師,那麽,找不出名的音樂老師就不行嗎?如果只是為了學藝,自娛自樂是可以的,到壹些小的場合表演壹下,諸如單位的聯歡會演個節目什麽的還是可以的,要是真走音樂這條道路,以後要到大舞臺去演出,就得找出名的音樂老師了。
普通的音樂老師不能讓學生走向大舞臺,也不壹定能見到什麽世面。也就是說,他們背後沒有什麽可以利用的資源,只是技術好,或者能應付壹定的小場面,卻不能對走專業化道路的學生給予有效指導,或者有出色的技藝,但就是沒有資源,不能提供大舞臺,也就默默無聞了。他們收費低廉,只是進行輔導班式的入門輔導,要是進行壹對壹專業化輔導,可就差點勁兒了。而出名的音樂老師壹般都是進行壹對壹的輔導,收費也高,比起輔導班掙錢要多得多。但是,他們背後有資源,可以提供給學生專業化指導,關鍵是可以提供給學生大賽的機會和舞臺表演的機會,還有藝考的指導。那麽,這些優勢正是普通音樂老師所不具備的。於是,事情變得好玩起來。有些民間藝人技藝高超,但就是沒有人脈資源,沒有舞臺資源,也沒有藝考的經驗,但不乏徒弟們前來拜師。他所提供給徒弟的演出機會就是紅白喜事上的表演,頂多到縣裏團拜會上表演壹下,其他的機會就沒有了。而真正的藝考老師會認為這些人的音樂是野路子,根本不能入行家的法眼。其實也未必,民間藝人有很多音樂奇才,也能夠達到技藝爐火純青的地步,只是不入學院派的路子,也沒有背後的資源,支持者就少了。
可以說,資本方在音樂方面砸錢之後,正統的學院派漸漸統治了樂壇,還要通過藝考來篩選人才,同時把民間藝人排擠到縣鄉壹級的小市場,弄來弄去,也就是資本的遊戲了。漢代還有叫做樂府的音樂機關,負責從民間采集歌詩,後來也就不采集了,可能嫌粗俗,漸漸地,文人士大夫就開始做樂府詩,把樂府發展成為壹種詩體,而不是采集歌詩的音樂機關了。也就是說,那時候的文人士大夫相當於學院派,已經牢牢把握了樂府詩的創作和發行。民間的歌詩再也不能被文人士大夫欣賞了,於是,統治詩壇的就成了文人士大夫,民間的歌詩被排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