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佛教的護教二十八部天都是誰?

佛教的護教二十八部天都是誰?

佛教護法的二十八部天

全稱“二十諸天”,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職罰惡護善,後來納入佛教神祗系統中,成為護持佛法的神。

“諸天”的意思是“眾多天”、“許多天”。“天”是梵文Deva的意譯,音譯為“提婆”。是佛教五趣(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壹;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之壹;十界(又稱“六凡四聖”,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壹。“諸天”是諸位尊天的簡稱,也是神的異名。唐朝藏《金光明經疏》說:“外國呼神名為天。”

二十諸天的出身和職能如下:

第壹位:大梵天王(Maha—brahma),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造之神。傳說他原來有五個腦袋,後被濕婆毀去壹個,剩下四個頭各面向壹方,四只手分別持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通常坐在蓮花座上,坐騎是壹只天鵝或七只鵝拉的壹輛車。在佛教中,大梵天作了釋迦牟尼的護法神,位於“諸天”之首。漢化佛教中的大梵天形象通常為壹中年中國帝王像,侍立於釋佛身邊,常持白拂子,或持蓮花。

第二位:帝釋天(1ndra),音譯為“釋迦提醒因陀羅”意為“能天帝”。他居住在六欲天第二重須彌山頂中央——帝釋天中央的善見城裏。在中國寺院裏,帝釋天的形象常被塑為男作女相的少年帝王像。

第三位:多聞天王(Vaisramana)為四大天王之壹,中國神魔小說中的托塔李天王就是由他演化而成的。

第四位:持國天王(Dhrtar6stra),音譯為:提頭賴咤”,四大天王之壹。

第五位:增長天王(Viru?/FONT>dhaka),音譯“毗琉璃”,四大天王之壹。

第六位:廣目天王(Vir6p6ksa),音譯“毗留博叉”,也是四大天王之壹。

第七位:密跡金剛。即“夜叉王”,哼哈二將就是他演化成的。

第八位:大自在天(Mahesvara)音譯“摩醯首羅”,即濕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壹,另二位是大梵天和毗濕奴。他是毀滅之神、甘行之神和舞蹈之神。在佛教中他成了護法神,住色界十七天之頂,是三千磊千世界之主。漢化佛教中,他的形象常為五個頭、三只眼、四只手,手中分別持三股叉、神螺、水罐和鼓,有的為手持拂子、鈴、杵、 矩尺。面作菩薩相,著菩薩裝,坐像還要騎著白牛。還有的 為二臂、十八臂。較少見的還有三面像,正面天王形,左面 天女形,右面夜叉形。

第九位:散脂大將(Pancika),又譯作“散脂修摩。意為“密神”,又名“夜叉大將”、“藥叉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將之壹。統領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間,賞罰善惡。塑像多為金剛武將模樣。壹些寺廟將他與密跡金剛塑在壹起,密跡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故人們常將他們這壹組搭檔當作了哼哈二將。

第十位:大辯才天(Sarasti),音譯“薩羅薩伐底”,又稱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辯得名,又因其能發美音善歌詠,稱為妙音天或美音天。《天日經》說他是男性;《最勝王經》和《不空索經》則說是女性。佛寺中的造像常將之作女菩薩相,菩薩衣著,有八臂,旁六臂分執火輪、劍、弓、箭、斧、 索等。中兩臂合十。腳下有獅、虎、狐、豹等野獸。

第十壹位:大功德天(Laksmi),音譯為“摩訶什密”。又稱為功德天女和吉祥天女。是毗濕奴大神的妻子、愛神的母親。典型造像是舉左手撚如意珠,右手施無畏印。背後有七寶山,頂上現五色雲,雲上壹六牙白象,象鼻絞動壹瑪蹈瓶,瓶中傾出寶物。常有壹老年胡人裝束的咒師緊跟在旁,手把長柄香妒,為其念咒令寶瓶出寶。

第十二位:韋陀天神,有人認為是寶健陀(Skanda)的訛略。唐代高僧道宣曾夢見壹神,該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架,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自此,就有了韋陀護法神。韋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將軍之壹,居 三十二將之首,受佛囑托,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陀是中國佛教創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國特色,身披金甲,頭戴金盔,手執金剛杵,壹副中國青年武將的裝束。

第十三位:堅牢地神”(Prthivi),梵文音譯“比裏底毗”。意為堅牢如大地;故名堅牢地神,又名“地天”。他的職責是保護大地及地上壹切植物免受災害。近代其造像為壹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滿鮮花的缽或谷穗,所以又為大地神女。

第十四位:菩提樹神,即守護菩提樹的天神。因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菩提樹因此成了佛教的聖樹。在寺院中,菩提樹神的造像壹般為手持帶葉樹枝的中國古裝妃子像。

第十五位:鬼子母神(Hariti),梵文音譯為“河梨帝母”,又名“暴惡母”、“歡喜母”。在中國民問將她當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為漢族中年婦女,身邊圍繞著壹群小孩,手撫或懷抱著壹個小孩。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Maricideva),意為“光”、“陽焰”。具有隱形的神通,能救人於厄難。在佛寺的造像為壹天女形像,手執蓮花,頭頂寶塔,坐在金色的豬身上,周圍環繞著壹群豬。

第十七位:日宮天子(Surya),音譯為“蘇利耶”、“修利”、“修野”等。佛經中又稱其為“日天”、“寶光天子”、“寶日天子”等。曾作為印度古代宗教的太陽神,後來毗濕奴取代了他成為太陽神,他被佛教吸收過來作了護法神。在中國佛寺中,他被塑成中年帝王像,手持蓮花,冠上有壹日輪,日輪中常有壹烏鴉。

第十八位:月官天子(Cardre),梵文音譯為“旃陀羅”、“戰達羅”,又名“月天”、“大白光神”、“月天子”、“野鬼形神”、“寶吉祥”等。原是南亞民族的月神,後被佛教錄取為護法神。漢化佛教中常被塑為中青年後妃像,冠上嵌滿月,月中常有兔形。

第十九位:娑竭羅龍(Sdgara),意為“鹹海之龍”。在中國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龍王像。他的女兒就是比他名氣大得多的、八歲便立地成佛、輔佐觀世音普渡眾生的龍女。

第二十位:閻摩羅王(Yamaraja),意思是“雙王”。據說原為兄妹倆,都司職管轄地獄,兄治男犯,妹治女犯。又稱“閻羅”、“閻羅王”等。中國民間俗稱“閻王”、“閻王爺”。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層地獄。

在佛教的發展過程,特別是在佛道兩教的爭鬥中,佛教的隊伍被擴充了,二十諸天新增了四位諸天,成了二十四諸天,簡稱二十四天。新增的四位諸天,有三位是收編道教系統的神仙,另壹位是佛教的自己隊伍的。

新增補的四位諸天是:

緊那羅(Kinnara),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龍八部”之壹。因其頭上長角又被稱為“人非人”。此外緊那羅還有男女之分,男性長壹馬頭,女性相貌端莊,聲音絕美。在中國佛教裏,緊那羅曾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持三尺拔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因之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又稱其為“二輩爺”、“山門顯武第壹人”。緊那羅像有三尊,分別為持法法身、護法法身、妙法法身。頭頂塑有發表上升的青煙,煙霧上有赤腳而立的觀音像,法身形象則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完完全全壹副武林人物模樣。

紫微大帝。紫微本是道教神,全稱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垣、紫宮,在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皇宮又叫紫禁城即是這壹來歷。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諸天中的形象都是壹中年帝王像。

東嶽大帝。全稱東嶽天齊仁大帝,是道教尊奉的泰山神。其形象常為蒼老的帝王像。

雷神。也是道教系統的神祗。其形象無論在道觀中還是在收編他的佛寺中,多為蓬頭怒發、披甲、手持劈山斧。有風伯、雷公、電母等部下環繞。

對於被征編來的道教系統的神祗,佛教界和道教界都有異議,認為這於道於佛都不利,故嚴肅的佛教徒往往都不談二十四諸天而只承認二十諸天。

..................................................................................................................

“天”梵語Deva-loka,音譯“提婆”。在佛教中,“天”主要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而感得的殊勝果報。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這時的天稱為“天人”或“天眾”,並非宇宙意義上的天。佛教以為天是有情眾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趣處。只有修習十善業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天”雖然處於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越的地位,能獲種種享受,但仍未跳出輪回,壹旦前業享盡,便會重新墮入輪回之中。另外,佛經中說到“天”時,除了指作為正報的有情眾生之壹類外,還指其依報即這些有情眾生的生存環境。佛教也把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其中欲界有六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壹說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凈天、無想天、大自在天等。作為佛教造像的表現題材的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眾生壹類的意義上說的。只不過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領。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話和其他宗教中的壹些神也稱為天,並將他們吸納進來,視為佛教的護法神。天的隊伍不斷擴大。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於印度神話,具體是:壹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壹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隋代天臺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壹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後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前壹位是天龍八部之壹,我們將在天龍八部條中介紹。

其中的二十諸天常常作為壹組出現在塑像和壁畫中,而且也時或出現於水陸法會時懸掛的水陸畫中。但供奉二十四諸天的寺廟也不少,如昆明的圓通寶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臺山金閣寺等。在佛教藝術中,“天”像也常有單獨或以其他組合出現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壹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畫中,就出現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雲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則雕有騎牛的摩醯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以下我們將壹壹介紹除緊那羅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諸天。

大梵天是梵文Brahmā的意譯。“梵”的意思是“清凈”、“離欲”。梵天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於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飄流壹年後,以意念力把卵殼破為兩半,為天,為地,天地間出現了氣體空間,以後是水、火、土、氣、以太五要素,再以後是眾神、星辰、時間、高山、平原、河流,出現了人、語言、情欲、憤怒、歡樂、懺悔,最後梵天自身也壹分為二,壹半為男,壹半為女,他還創造了壹切生物和妖魔。壹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後,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他又是色界初禪天之主,稱“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壹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壹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後,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後有輔臣簇擁。

帝釋天梵文音譯是“釋迦提桓因陀羅”,意為“能天帝”。因陀羅即帝釋是印度古老文獻《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後,被視為忉利天之主。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們所住的世界中心,有壹座須彌山,帝釋天就住在須彌山頂的善見城,統領其余諸天。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處的“天”當指依報意義上的生存環境方面的天。同樣帝釋天即可以指作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報。照佛教說法,任何行善積德之人,皆可轉生帝釋天。帝釋天以人間百日為壹日,壽長壹千歲,即合人間十萬歲。在中國寺廟裏,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陸畫中,帝釋完全是壹副中國後妃模樣。

金剛密跡佛教中壹位手持金剛杵專事守護的天神。他是夜叉神的總頭目,所以又叫密跡金剛、密跡力士。夜叉本為印度神話中壹種半人半神的小精靈,以“捷疾”著稱,並非地道的惡魔。密跡金剛的形象作三面六臂,呈憤怒令人怖畏之相,手持寶劍、金剛杵、輪等種種兵器。密跡金剛後來又分身為哼、哈二將,成了寺廟的門神。

大自在天是梵文Mahe□vara的意譯,音譯為摩醯首羅。據說他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稱“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神話中的原型即是濕婆。濕婆是毀滅之神,又是苦行與舞蹈之神。據說他有極大的力量,頭上的第三只眼能噴出神火燒毀壹切,還能主宰人間的壹切悲喜榮辱。其形象據說有五個頭,三只眼,四支手,分別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渾身塗灰,頸上繞著蛇,乘坐條大白牛。將他作為主要崇拜對象的宗教派別,在佛典中被稱為“自在天外道”或“塗灰外道”等,佛教亦將此神吸納進來作為自己的守護神,配於色界之頂。又因其居住不同而有大自在天、商羯羅天、伊舍那天等種種名稱。在佛教中,他是護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壹,守護在東北方。其形象,據《十二天供儀軌》講,面上有三眼,二牙上出,忿怒相,身淺青肉色,左手持劫波杯(髑髏杯),右手持三戟劍,身上以髑髏為瓔珞,頭冠中有二仰月,騎在牛上,邊上有二天女持花隨侍。此外還有二臂、四臂、三面四臂等多種形象。

散脂大將是梵文Panika,又譯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散脂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藥叉將之壹。其余的是:寶賢大將、滿賢大將、眾聽大將、應念大將、大滿大將、無比大將和密嚴大將。佛教中有四大天王各有二十八部眾鬼神將帥的說法,其中尤以散脂大將的地位最高,他統帥二十八部眾,巡行世界,賞善罰惡。其來歷壹說是鬼子母的兒子。散脂大將為金剛神將模樣,手持鐵鉾(矛)。在水陸畫中,散脂大將為壹副威風凜凜的武將模樣。

辯才天辯才天是梵文Sārasvati的音譯,又叫大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還稱美音天、妙音天。這是壹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

大功德天即吉祥天女。梵文Maha□vi的意譯,音譯為“摩訶室利”,“摩訶”意為“大”,“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和辯才天壹樣,其原型在吠陀時代就受到信奉。在中國寺廟中,吉祥天女形象端莊美麗,後妃裝束,兩只手(或四只手),壹手持蓮花,壹手灑金錢,有兩只白象伴護,這是吉祥的象征。其座下除蓮花外,還有金翅鳥和貓頭鷹。

韋馱天佛教護法天神。在中國佛教寺院中他壹般被安置於天王殿的大肚彌勒背後,背對山門,面朝大雄寶殿。韋馱天梵名作“私建陀提婆”,直譯意為“陰天”。相傳釋迦去世後,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遺體,收取舍利建塔供養之事。這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化場說,佛原先答應給他壹顆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準備回去建塔供養。時有羅剎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註意,盜去佛牙舍利。韋馱天見狀奮起直追,剎時將羅剎鬼抓獲,取回舍利,贏得諸天眾王的贊揚,認為他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此外佛教中另外還有壹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系南方增長天王所率的八大神將之壹。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將之首。常有人把他與韋馱天相混。中國佛教寺院中的韋馱天形象,大多為身穿甲胄的雄裝武將樣,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拄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二肘間。體格魁偉,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堅牢地神梵文Prthivi的意譯,音譯“比裏底毗”,意為此神有如大地之堅牢。堅牢地神又叫“地天”、“大地神女”。地天的職責是保護土地及地上的壹切植物。佛陀曾對她說:“汝大神力,諸神莫及。閻浮(即佛教所稱世人居住的南贍部洲--引者註)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谷米從地有,皆由汝力。”(《地藏本願經·地神護法品》)又據《大日經疏》卷四載,釋迦初坐道場時,魔王唯恐釋迦得道,領諸魔軍、魔女向釋迦輪番進攻誘惑,均遭敗績。魔王終於惱羞成怒,對釋迦狂吼:“我所作之業,汝已為證,汝之福業誰當為證?”釋迦垂無畏手指地。這時,大地轟然震動,堅牢地神從地中湧出半個身體向佛頂禮致敬,並唱聲“我是證明”。於是釋迦得道成佛。堅牢地神乃是女性形象。

菩提樹神即守護菩提樹之天女。菩提樹本名蓽缽羅樹,為常綠喬木,葉子卵形,莖幹黃白色,樹籽兒可作念珠。傳說釋迦牟尼就是在此樹下,歷經七天七夜,逆觀了十二因緣,終於覺悟成佛,故而此樹就被稱為菩提樹了。菩提就是“覺”、“智”的意思。菩提樹在釋迦成佛之前就守護在他身旁,大概要算最早的佛教護法神了。

鬼子母亦作歡喜母,愛子母,佛教護法神。原為壹外道鬼女,專事食人子女。關於她歸依佛教的故事,佛經中有許多記載。據《毗奈耶雜事》所記,古代王舍城有獨覺佛出世,舉行慶祝會,有五百人赴會。途中遇壹懷孕牧牛女,勸其壹同赴會慶賀。此女隨行,歡喜踴躍,不料中途流產。此時諸人均棄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惱恨,發下毒誓,要在來世投生王舍城,盡食城中幼兒。後來她果然投生王舍城,為藥叉神將婆乞多之女,婚後生五百兒。她自恃強力,天天捕食別人的幼兒。佛陀聞悉後,十分憂慮,為解救王舍城中無辜幼兒之厄難,決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棄惡從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對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愛憐,佛陀乘其外出,將其幼子隱匿。鬼子母歸來不見愛子,焦急萬分,陷入驚悲狂亂之中。最後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訴失子之事。佛陀對她說,妳有五百個孩子,現在少了壹個,尚且如此,世人只有壹、二個孩子的,失去了心愛的骨肉,不知有何等悲傷。鬼子母聞言果然頓悟前非,悔過自新,信奉佛教。

摩利支天也作摩利支提婆,意為“陽焰”,或“威光”,實際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相傳她是帝釋天的部屬,又常隨從日宮天子。當日宮天子出巡時,她在前頭飛走如箭。她最大神通是能隱身。由於能隱身,故而無人能害,無人能縛,因此她為武士所特別信奉。摩利支天的形相,有二臂像、六臂像以及八臂像等多種。

日宮天子源於古印度神話中的太陽神蘇利耶。作為佛教護法神,又稱日天、日天子、日宮天子,異名寶光天子、寶意天子。佛經中稱其為觀音菩薩之變化身,住太陽內的宮殿裏,故名。

月宮天子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寶吉祥等。月天住於月宮中,據佛經描述,此月宮是正方形建築,邊長四十九由旬,***有七重垣墻,七寶所成。殿中有壹青琉璃做成的大輦,高達十六由旬,寬八由旬。月天據說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故稱“寶吉祥天”。

娑竭羅龍又作娑伽羅龍。意為鹹海之龍。《妙法蓮華經》謂有八龍,《華嚴經》謂有十龍,其中都有娑竭羅龍王。

閻摩羅王又作閻羅、閻羅王、閻魔王、焰魔羅王、琰魔等,均為音譯,意思為“縛”,縛有罪之人。還有壹種說法,認為閻羅的前身為毗沙國王。以後又有十三冥王之說,實即十三佛,但它被流行的十殿閻羅的說法所取代。他們分別是第壹殿閻羅秦廣王蔣,第二殿楚江王歷,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呂,第五殿閻羅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畢,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黃,第九殿平等王陸,第十殿轉輪王薛。顯然這套漢化的十殿閻羅是仿照人間官衙設置的。

壹般寺院供奉的正規諸天,即限於以上二十位,在佛道爭勝又互相融合的過程中,近代某些寺院將諸天的隊伍加以擴充,遂有“二十四天”。

第二十壹位,緊那羅王。緊那羅是梵文Kimnnara的音譯,意譯為“音樂天”、“歌神”。緊那羅不是壹個,而是壹族。在佛教中只能算二流神,天龍八部之壹。嚴格來說,緊那羅與娑竭羅龍壹樣不能算作諸天,這反映出佛教神只系統在合理化方面的欠缺。據說緊那羅像人,可是頭上有壹支角,所以又叫“人非人”。能彈琴唱歌,他家的女人生得端莊美麗,能歌善舞。當他彈琴唱歌贊美佛法時,須彌山震動,諸大聲聞不安於座。緊那羅的伴侶唱歌時,五百仙人在飛行中心醉落地。另據中國的傳說,緊那羅成佛後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教眾僧使用三尺撥火棍退敵,傳下少林棍法。過去少林寺所供即此形象。

紫微大帝有的又作玉皇大帝,均是道教對天帝的壹種尊稱。常作中年帝王像。

東嶽大帝中國古代早有泰山神,是神話傳說中能治鬼的地府主宰。道教又把他變成五嶽尊神之首,稱為東嶽大帝。《封神演義》中又造出壹個封為東嶽大帝的武成王黃飛虎。這位天神就成為以上諸種因素成份不等的奇妙混合。當為蒼老帝王像。

雷神就是雷公們的首領。南亞次大陸和中國古代神話中都有雷神。道教則認為雷神是元始天尊的第九個兒子--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漢化佛寺與道觀中,他的典型形象多為蓬頭怒發仁丹胡式鬼形,披甲,手持劈山斧。部下有打順風旗的風伯,手持錘鑿、背生肉翅的雷公,手持兩面鈸式銅鏡的雷母等。都是從中古以下的漢地傳說中衍生出來,並被道教首先吸收改造過的。

嚴肅認真的佛教徒壹般只認可“二十諸天”。他們常被塑在大雄寶殿兩側,典型姿勢以大同上華嚴寺所塑為準:各前傾十五度,以示對佛的尊敬。本世紀七十年代後新塑的,如杭州靈隱寺、普陀佛頂山慧濟寺等處,均準此式。還有繪於大殿東西壁上作背景襯托用的“諸天禮佛圖”壁畫,典型的是北京法海寺大殿明代壁畫,精彩異常,堪為國寶。壁畫較之塑像,可以較為自由地添加雲彩、侍從、法器道具、花卉鳥獸等陪襯,組成大型手卷式畫面,效果上更覺飄逸生動。至於諸天形象,唐代以來各種佛家經典所述頗有不同,匠人亦各有師傳,更受時代、地域影響,各寺所見不甚壹致。

轉帖即功德: 通靈佛教網(www.tlfjw.com) 來源地址:/fojiao-2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