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有抑郁癥,該怎麽辦?

有抑郁癥,該怎麽辦?

抑郁癥並不可怕,有人說得了抑郁癥就像得了壹次情緒感冒。既然是感冒,就能恢復,尤其是比較輕度的抑郁,經過自我調節應該很快就能調整出來。下面是輕度抑郁如何自我調節的方法:

1、適度運動 西醫認為運動會促進人體內多巴胺的產生,這種運動並不需要大體力的劇烈運動,散步超過30分鐘就可達到效果;適度運動還可以促進睡眠,而良好的睡眠是有個好心情的保障。中醫認為,動生陽,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2、不酗酒,飲食均衡。適量飲茶。大量飲酒後暫時的興奮,帶來的是第二天甚至更長時間的情緒低落。引經據典壹下,叔本華說過,人不應該時刻想著怎麽去享樂,而應該想著怎麽去避免痛苦,呵呵,大叔受佛教悲觀主義的影響,其觀點個人有個人的看法,不求強同。飲食均衡,有個好身體也是有好心情的基礎啊!適當飲茶,上午飲茶,反正會令人心情愉悅,茶中的咖啡堿、茶多酚不僅對身體好,對情緒也很有幫助,要不說茶可以提神呢?

3、 聽音樂,現在聽音樂的成本太低了,散步時的壹副耳機,辦公時的壹對桌面音箱。本人非專業人士,據說音樂可以影響人的腦電波,非洲鼓的節奏據說可以達到催眠效果,沈醉於非洲鼓節奏時據測腦電波的形狀和深度睡眠時的腦電波相似,不是給非洲鼓做廣告呵。

4、看看閑書 能有時間看閑書,對現代人來說非常奢侈的啊,古人說,朝聞道夕可死,就是說學習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人有成就感就不會百無聊賴,就不會感到沒有價值感。其實沒有自我認同,可能是抑郁的觸發點之壹,也可能抑郁的後果之壹,反正和抑郁密切相關。不斷地有點小成就感,哪還顧得上什麽抑郁啊? 另外通過讀閑書,和聖人先賢對話,跟著人家的思路去心遊萬仞,何不快哉?總之不能讓自己過於清閑,人不是說麽,要麽讓自己的身體去旅行,要麽讓自己的心去旅行啊。

5、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老壹輩人叫看開,佛家說去執,道家說道法自然。據說藥物治不好的強迫癥狀,用森田療法就有很好的效果。我不反對用西藥去對抗抑郁癥,據說最新的抗抑郁藥也不會產生很強的藥物依賴,但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副作用,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用!

看天高雲淡、風清月明,世界多麽美好啊,我們為什麽要把如此美好寶貴的時光浪費在抑郁糾結上呢?

首先,我想問壹下妳的這個抑郁癥,社交恐懼癥是自己判定的還是醫院診斷的?很有必要,兩者差別很大。如果是妳自己判定的,那估計可能主要是社交恐懼癥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抑郁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如果是醫院確診的抑郁癥加社交恐懼,可能問題要嚴重的多,起碼治療起來會難得多。

社交恐懼主要是在從事或者將要從事社交活動的時候感到無法控制的緊張、焦慮,從而選擇逃避。這樣的問題可以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心理治療主要選擇系統脫敏療法,可以在自己能承受的極限範圍內逐漸遞增式的增加社交活動,等自己適應了上壹個強度的社交再開展下壹個強度的社交,這樣逐漸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社交活動。藥物選擇可以在 感到無法忍受的情況下選擇壹種SSRI類藥物改善焦慮情緒,但不建議長時間應用。

最後說壹下不是患者本身不願意接觸外界,不願意上班,而是疾病讓患者感到上述消極想法,如果完全依從了疾病本身,就等於自己放棄了治療的機會,對於壹個不想治療的心理疾病患者,任何精神科和心理科的醫生都是無能為力的。

妳好,我是壹個五年重度抑郁癥康復者!

其實心理疾病沒有壹個標準,不要給自己說那麽多癥狀,沒必要!因為那就只是壹個名字而已,並不是病!

我曾經和妳壹樣的狀態,後來我通過學習改變了!因為那些東西都是因為自己的能量狀態太低了,不敢出門,不敢見人,恐懼心理,不敢社交之類等等的壹切!

要想好,就需要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正能量,改變導致心理問題的錯誤的思想和思維!這是最根本的!

我現在活的很快樂!幸福的度過人生!妳的人生妳做主!著本是壹個用來學習的機會,但是這個 社會 錯誤的思想觀念太多,導致心理疾病很難解決!如果有壹個從心理疾病中走出來的老師做導師,結果會很不壹樣,因為我就是這樣過來的!

抑郁癥(depression) 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常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興趣和意誌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傷等,反應遲鈍、行動遲緩、被動、不想做事,沒有興趣也不願和人來往。

恐懼癥(phobias) 是對特定物體、活動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懼,這種恐懼使人衰弱。而 社交恐懼癥(Social anxiety disorder) 是對正常的社交情境感到不合理的恐懼,害怕被人觀察或做出丟臉的行為,害怕見人或與人打交道。

抑郁癥和社交恐懼癥不想見人都有個***同點——過於自卑、不自信。 不同點在於抑郁癥是沒有精力,沒有心情,也沒有興趣見人,思維行動遲緩、被動,壓根就沒有見人的想法。

而社交恐懼癥是源於內心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過去不好的經歷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對未來事件的恐慌,擔心不好的事情會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

雖然兩者不想見人的原因大致不同,但是都可以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不過抑郁癥患者最好結合專業醫生開具的藥物做輔助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①針對抑郁癥不想見人的治療

抑郁癥患者常常會無端的自責,把所有的責任全歸咎於自己的身上。他們認為自己不好,不夠聰明,不受人歡迎,不被他人接受和喜歡,這些錯誤的認知導致了他們不想見人。

首先,改變認知,我們可以去找壹位自己最信賴的朋友,請他評價下對自己的看法。再由這位朋友去找幾個認識抑郁癥患者的人,請他記錄或錄下其他人對抑郁癥患者的評價,為人怎麽樣,願不願意和其做朋友。 雖然有些人會指出我們存在的問題,畢竟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但他們也能說出我們很多的優點,也願意和我們交朋友,只要雙方多溝通,多交流,互相主動些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其次,去行動。找壹兩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去和她們溝通,把心裏的煩悶和委屈全都傾訴出來。事實上,傾訴有利於我們排解壓力和身心 健康 。

自我表露原則(self-disclosure) 指出互相交換信任,分享秘密,分享彼此生活的細節,互相傾訴,能拉近兩人的關系,提升彼此之間的吸引力。

最後,去做壹些自己感興趣並且擅長的事情,來增加自信心,減少自卑心理。 ②針對社交恐懼癥不想見人的治療

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就是典型的“壹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由於過去不好的社交經歷,而產生了心理創傷。

比如請求幫助,遭人使臉色;被人諷刺、嘲笑、挖苦;在公***場合被人故意拆臺,弄得下不了臺;追求別人,被人無情拒絕;壹次公開演講和重要會議,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導致泡湯。

首先改變認知,誰都有失敗和被人拒絕的時候,只有經歷過挫折,才能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強大。 搜集有結果的人,和成功人士遭遇挫折的個人經歷和有關訪談。並給他們看別人溝通交流很愉快、很順利的視頻。

其次,采取行動。讓他們陪同在旁邊,看別人交流。經過幾次陪同後,讓他們嘗試和對方打個招呼。

接著讓他們請認識的人幫個小忙,向路人問路,讓他們覺得交流並不困難,有時還很愉快,從而慢慢卸下防備心理。

認知行為療法要結合登門檻效應,才更有效果,否則只會加深患者的傷害。 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

是指壹個人壹旦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請求後,為了避免認知的不協調,或給人前後壹致的印象,很有可能接受別人更大的要求。

這就好像登門檻時,壹階壹階的登更容易登上高處。切記剛開始的門檻不易設置過高,步子大了會扯了淡。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困難且麻煩的請求,因為不容易做到還耗時耗力,相反人們願意接受簡單容易的請求。 所以在行為療法上,壹定要先從最簡單且不被患者感到壓力和排斥的方式做起,然後再壹步步地提高臺階。

比如壹上來就登五六個臺階,除了感到困難登起來費力外,還有可能摔傷自己。

抑郁癥,社交恐懼癥的人不敢見人,先改變認知,再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吧。

參考資料: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

心理學術語:

①抑郁癥;②恐懼癥;③社交恐懼癥;

④認知行為療法;⑤自我表露原則;

⑥登門檻效應。

通常抑郁癥和社交恐懼癥及焦慮癥是相伴發生的。

最開始都是以焦慮癥為主要表現:坐立不安、驚恐發作、惡夢連連、感覺有危險來臨、莫名的驚?、總感覺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擔憂、心事重重?壹系列焦慮不安的情緒直到發展為失眠、難以入睡、早醒、食欲不振、寢食難安!

經過壹段時間的發展出現各種恐懼癥的表現,尤其以社交恐懼癥最為常見!不願與人交往,更不願意到人多的場合。尤其是怕遇見熟悉的人,然後就宅在家裏。

內心體驗主要有羞恥的感覺。不敢與別人的眼神相遇,如果迫不得已非要與人說話也是低頭或者看向別處。避免四目相對而尷尬。這種病恥感尤其是發展到抑郁狀態時特別明顯。

從而躲在角落裏或者壹個人宅在家裏不與外界交流。出現高度敏感多疑。常將別人的說話誤以為在議論自己(有偏執傾向)、將別人的笑聲認為是在嘲笑自己、將別人的開心認為在自己面前故意作秀。

對負面評價更是無法接受,所以經常出現中學生對老師及家長的批評特別敏感甚至發生跳樓這樣的惡性事件。

抑郁癥患者只是內心深處體驗十分痛苦,但外人很難發覺,所以小小的負面評價可能引起嚴重後果!

那麽不幸患上了抑郁癥和焦慮癥及社交恐懼癥。重點是要治療抑郁癥。通常藥物治療對焦慮癥和抑郁癥效果比較明顯,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對緩解焦慮情緒有明顯效果。

社交恐懼癥可以用系統脫敏療法,這也是壹種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做法。可以在百度上查到相關治療具體操作。可以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來完成也可以自己治療,關鍵是自覺克服壓力。

因為系統脫敏是壹件十分痛苦和充滿挑戰性的過程。所以毅力十分重要!心理咨詢師主要是提醒妳自己逐級完成並寫出體驗報告。經過壹段時間的自我超越會走出社交恐懼癥的泥潭。

人是群體動物,難以完全隔絕社交活動。拒絕社交的借口可以參考如下:

1、我不能出去,我對花粉過敏(我對社交場合過敏);

2、我今天很忙(無所事事也不出去);

3、妳的Party超級棒的,我超想去,但是我今天不舒服(在家裏活蹦亂跳),很可惜。

社交焦慮障礙又叫社交恐懼癥,很多人簡稱“社恐”。常發病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性別發病幾率無差異。

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害怕。患者怕在公眾場合進食或聚會上講話;怕做某些難堪行為而尷尬、窘迫;在公眾場合上與人接觸會臉紅。

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是正常的,它們能夠刺激人們更好地調動身心資源,實現社交活動。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壓力,導致焦慮過度,損害社交活動。 有嚴重焦慮的個體甚至會出現穩定而長期的人際交往心理異常,形成社交焦慮癥。

僅依據網絡的診斷並不能確認自己是否罹患了社交恐懼癥,診斷需要通過專業的醫院。成年人也有壹定的“社恐”(可能不隸屬於心理障礙)。我們討厭任何形式的社交活動,如果可以的話,我更想安靜宅在家,不受任何人打擾。這樣戲稱自己“社恐”不成問題。

據統計內向者占比約30-50%,他們並不像樂觀開朗的外向者那樣熱衷於社交。 獨處時,內向者感到充滿動力和精神滿滿,而假裝合群而積極社交其實是內耗,會身心疲憊,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

社恐人士埋怨工作逼著自己社交,環境對自己不夠友好,工資低待遇差。其實沒有壹份工作完全不用跟人打交道。但是畢竟人的經歷和時間是有限的,比如聊天,不喜歡就別勉強自己。

我們可以通過認知療法、系統脫敏、建立自信心來治療“社恐”。但是第壹步要接納“社恐”,這是妳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馬蒂·蘭妮博士在《內向者優勢》提到, 內向者壹般能享受獨處時光、關心深交的朋友,有洞察力,善於思考,註意力集中,專註力強,精力平穩,是壹名很好的聆聽者。

內向是特點而不是缺陷,內向的人也值得愛。

他,擔任2屆英國首相,他被評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他帶領英國打贏了希特勒,但他卻輸給了抑郁癥,他是丘吉爾。

他,出身貴族,但他背叛家族,投身群眾,他的《戰爭與和平》、《復活》是傳世名作,他最終死在了無名車站,他患有抑郁,他是托爾斯泰。

他,患有抑郁癥,上吊之前,砍死了愛妻。他寫了那句名言曾鼓舞了幾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患有抑郁,他是顧城。

他,拍的壹部電影,豆瓣評分排名第二。他的最後壹部電影關於心理的,拍完之後壹年,他選擇在4月1日愚人節那天,跳樓自殺。他患有抑郁,他是張國榮。

他們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興趣,壹切壹切的興趣。

他們不愛 美食 。

他們不愛玩 遊戲 。

他們不愛性。

他們不愛親人、朋友。

他們不愛他們自己。

他們不愛別人的生命。

他們不愛自己的生命。

他們可以是跟妳我壹樣的平凡人。

他們可以是跟總統壹樣偉大的人,跟丘吉爾壹樣。

他們可以性格開朗,跟卓別林壹樣。

他們可以能說會道,跟白巖松跟崔永元壹樣。

他們可以是藝術家,跟顧城、跟三毛跟張國榮壹樣。

妳、我、身邊的人,都可能是抑郁癥患者。

據世界衛生署報告,世界患抑郁癥的比例為11%, 每10個人就有1個得此病 。

心理學、醫院至今沒有確切的定論,抑郁癥因何而起。人們只能明白,抑郁癥的原因可能在基因,生來就伴隨我們壹生,也可能是現實、後天因素決定。

遺憾的是,科學界研究了幾十年,花了幾百億美元, 至今還沒有找到壹個確切的病因。

同抑郁癥給人的癥狀壹樣,面對抑郁癥的治療,同樣令人絕望,我們找不到病因, 同樣我們人類也沒有壹個明確的有效的治療方案。

1.藥物。

2.非藥物治療

每個抑郁癥患者都是壹座孤島。

周圍只有死寂。

我們能做的,是用愛和陪伴建壹座橋梁,走近ta的內心。

願天下無郁。

以上。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養寵物,特別是養狗。

經常陪狗狗出去運動和玩耍,也能釋放妳的內心,會讓妳心情變得很好,也能緩解妳的壓力。

即使在妳非常狂躁時,妳不想動,妳的寵物也會過來舔舔妳的手,或者在妳腳上蹭,向妳撒嬌,這個時候妳只要默默看著它,心裏也會感覺很安靜,很滿足,也就不會那麽狂躁了,妳的內心會慢慢的平靜下來,不會再害怕。

最後,有了狗狗妳會想著為它制作壹些寵物的玩具,可以培養妳的創造力,和樂觀面對生活的積極性,不再有那些什麽都不想做的懶勁和負能量。祝妳天天開心!

其實憂郁癥每個青年人中就有壹半會得這個病,主要是看個人怎麽去調解內心。社交恐懼癥是因為從小沒過多接觸外界,家人溝通很少,內向,孤僻,膽小,自卑導致的。主要得多溝通,多互動,自信壹點,可以先從家人開始交流,多表達愛出來。效果會好很多。

我曾經也是得過憂郁癥,特別很體會那種痛苦的感受。有工作的時候每天就是除了工作,工作結束之後就會自己壹個人呆在房間裏,不想說話,不想玩手機,什麽都不想,有壹種是暴飲暴食,有壹種是不吃不喝,沒有興致吃東西。兩個都有。很害怕面對,壹有問題就逃避,也沒有選擇跟家人傾訴。(能發現自己得憂郁癥的前期最好是不要去想妳遇到的種種困難,不公平)

中期也是開始嚴重的,如果生活無趣,就會更想要放棄,壹點生活樂趣都沒有,這種時候連走路都覺得累,妳沒有做什麽都會覺得好累,心情壓抑,很不開心,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加重自己得缺點然後開始放大,脾氣也越來越差,不想交流,什麽事都悶在心裏,默默承受。(這種時候就要告訴自己妳沒事的。多運動,多自我肯定,不開心就去找朋友玩,有話題就去找朋友聊天,多打電話給家人,自己熬不住就得看醫生,讓它幫妳治療)

後期開始加重,不想上班,逃避生活,總是壹蹶不振。脾氣暴躁更大,容易傷害到自己與朋友。有的還會靠酒麻痹自己,不說話不主動,還會想要自殺。覺得活著沒用,妳覺得自己沒用。(有想自殺的念頭就壹定要克制住自己,多想想妳壹路遇到美好的事物,找家人傾訴看醫生,會慢慢好起來的。壹定要相信自己可以的。真的可以治好,雖然效果不是完美的,但是不至於壹直會害怕)

憂郁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成為病源

想象美好,世界美好的。妳的世界也是壹樣的。

有抑郁癥、社交恐懼癥的人不想見人,該怎麽辦?

說點玄乎的。九死壹生知道不?

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能夠致我們於死地的條件因素,占九成,而讓我們存活下去的條件因素,只占壹成。人類其實是生存在危機重重的世界裏,那麽,要生存下去,首先需要什麽?

對的,就是膽量!最好是傻大膽,無憂無慮地,不知恐懼,也感覺不到人世間的苦處。

有壹些膽氣不足的人,甚至有社交恐懼癥,連跟別人說句話都感覺害怕。面對壹群陌生人心理莫名慌張。

只能活在自己狹小的世界裏,這就是肝膽系統有失調了。

《黃帝內經》上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這句話,也是從肝屬木,木的運動方式是向四面八方擴展,得來的。

為何膽主決斷,也就是膽量呢?

如果說肝膽系統是壹支球隊,那膽就是打前鋒的,因為膽是肝膽之表,是外圍,是前鋒,是首先破除邪氣的尖刀部隊。

力量是不是集中於壹點,才會很大?同樣的力量,集中在越小的點,壓力越大。

嗯,所以從象來說,將肝膽系統的力量集中在壹小點,才有著打前鋒、作尖刀部隊的力量。

所以膽囊就是小小的壹點兒,小小壹點卻有著強大的力量。

肝是人體體積最大的臟器,膽卻是體積最小的腑。

體積最大的肝的肝氣,集中在小小的膽上面,就有著決斷的力量,給了人膽量和勇氣。

溫馨提示:飲食、運動、心理,是構建人體 健康 的三大核心。 養生 養身,防病,要選擇 健康 飲食,保持飲食清淡,這才能養好脾胃,白天適量運動,保持愉悅心情,祝大家身體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