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班固.揚雄.司馬光是什麽時代的人?

班固.揚雄.司馬光是什麽時代的人?

班固、揚雄都是漢代的歷史人物。

司馬光是北宋的歷史人物。

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少年時能作文誦詩賦,及長,博覽群書。父彪為續作《史記》,曾撰《後傳》,固以為彪所續前史未詳,欲竟其業,被人誣告改國史,下獄。弟超上書申辯。明帝召他到京師校書部,為蘭臺令史。與陳宗、伊敏、孟異等***同寫《世祖本紀》,升遷為郎,典校秘書,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載記二十八篇(《世祖本紀》與此二十八篇,是《東觀漢紀》的壹部分)。又奉詔繼續撰寫《漢書》。從此,以“著述為業”,經二十余載,於建初七年(82)完成《漢書》。建初四年(79)參加了在白虎觀諸儒討論《五經》異同的會議,並任記錄,撰成《白虎通德論》壹書。和帝永元初(89),隨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為市護軍,行中郎將事,撰《燕然山銘》,紀漢威德。後竇憲事敗,連坐免官,死於獄中,時年六十壹。所著《漢書》,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斷代史,也是史傳文學的名著。所著辭賦以《兩都賦》最著名,用西都賓與東都主人對話,“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反映了東漢初期繁榮昌盛之景象。風格模仿《子虛》、《上林》,以長安、洛陽實際史地材料為題材,開拓了散體大賦的新題材。《答賓戲》、《幽通賦》皆為述誌之作,文辭豐足,多擬他人但仍不失其風。《詠史詩》是寫漢文帝時緹縈救父的敘事詩,是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之壹。《隋書·經籍誌》著錄《班固集》十七卷,已佚。明人輯有《班蘭臺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收錄其辭賦雜著。

揚雄(前53--後18) 壹作楊雄。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蜀 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成帝時為給事黃門郎。王莽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曾作《劇秦美新》以諛莽。為人口吃,不能劇談,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長楊賦》、《甘泉賦》、《羽獵賦》,在形式上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等賦。後主張壹切言辭應以“ 五經”為準則,而“ 詞賦非賢人君子詩賦之正”,遂鄙薄詞賦,以為“ 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曾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提出以“ 玄”作為宇宙精神本原的學說,不同於董仲舒“ 天人感應”說。曾指出“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法言·君子》),認為“ 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強調學習儒家禮義以“修性” 。所作《方言》,記錄了西漢時代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又續《蒼頡篇》編成《訓纂篇》,對文學學有壹定貢獻。所著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楊子雲集》。清嚴可均所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其賦、箴等***四卷,最為詳備。

司馬光,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於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進士出身,歷任館閣校勘、同知禮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禦史中丞、翰林院學士兼侍讀等職。熙寧三年(1070年),他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堅辭樞密副使,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禦史臺,退居洛陽,專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後臨政,召司馬光入主國事,任命為相(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身後追贈太師,封溫國公,謚文正。

司馬光家世代為宦,父親司馬池為宋仁宗寶元慶歷間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壹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受家庭熏陶,篤誠好學,七歲時,“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15歲時所寫文章,時人稱許之“文辭純渾,有西漢風”,20歲時中進士甲第,可謂功名早成。但他並不以此“矜誇滿誌,昆明於物,如謂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邁地提出:“賢者居世,會當履義蹈仁,以德自顯,區區外名何足傳邪!”這些話反映了青年司馬光的胸懷與器識,立誌以仁德建功立業,不求虛名。因此,步入仕途後的司馬光,繼續廣泛深入地學習,達到了博學無所不通,音樂、律歷、天文、術數皆極其妙的淵博程度,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對經學與史學的研究,尤其,_對古籍閱讀極廣,考察極細,可謂通習知曉,爛熟於胸。他隨讀隨作劄記,僅26歲壹年所寫讀史劄記,便多達30來篇,就中萌發了刪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壹部編年體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閱讀,而更為深沈的動力,則是封建政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