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鑼鼓在川劇舞臺藝術中將呈現出華麗而有力的節奏,幫助演員增強了觀眾的視覺和聽覺效果,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
擴展資料:
川劇在音樂唱腔方面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由昆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五種不同聲腔組成的,這在中國劇種中都是十分罕見的。
1、昆腔的唱腔基本上保持原“蘇昆”的特點:
腔調曲折婉轉,節奏較緩慢,特別講究發音吐字的準確性。伴奏樂器以笛為主,打擊樂中必須加上蘇鑼、蘇鈸。唱腔的曲牌尚存壹百多支,如[點絳唇]、[香柳娘]等,絕大多數與高腔曲牌名稱相同,但曲調不同。曲牌運用時,以多支組合的套曲為主,川劇呼之為“成堂曲牌”。
2、高腔是川劇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壹種聲腔形式,主要特點是:
行腔自由,為徒歌式,不用伴奏,只用壹副拍板和鼓點調劑節奏高腔的唱腔高昂響亮,婉轉悠揚,鏗鏘有力,並有幫腔和之。
打擊樂采用大鑼大鼓,貫穿於曲牌始終,使幫、打、唱三者緊密結合在壹起。在演唱過程中,宣敘調與詠嘆調交替使用,幫腔與唱腔互為增輝,加之以密鑼緊鼓的配合,能使舞臺氣氛變化無窮。
高腔的曲牌十分豐富,據傳約三百多支,常用曲牌亦有近百支左右。曲牌的結構,包括起腔、立柱和掃尾三部分。另外,高腔曲牌中還有所謂重腔、犯腔、鉆腔、滾腔、飛腔、咿腔、嗚腔、啊腔的區分。
高腔音樂最有特色的還是它的幫腔。建國前,川劇的幫腔主要是由鼓師領腔,其它樂工人員幫腔。建國後,專門配備了嗓音較好的女幫腔隊。幫腔可起到定調,描述環境,制造舞臺氣氛,提示劇中人物的內心感情,代表第三者對劇中人物的評價等作用。
此外,川劇的表演還有壹項絕技--變臉。川劇的臉譜能不停地變化十幾種,而其它劇種的變臉壹次只能變壹到兩個臉譜。川劇中的變臉是由特殊的機關和演員的技藝結合在壹起的,真正達到了不留痕跡的境界,在所有的變臉技藝中川劇當屬最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