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說來,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有兩大特點:
壹、結構簡單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常用三種形式,壹種是分節歌,壹種是通譜歌,還有壹種其實也是分節歌的壹種,叫變化分節歌。
所謂分節歌即壹首歌曲用壹段旋律演唱兩段、或者兩段以上的歌詞。分節歌是德奧歌曲包括民歌常用的形式,舒伯特用這種形式寫成了《野玫瑰》、《搖籃曲》等作品。《野玫瑰》歌詞選自歌德的同名詩,這是壹首親切平和的像奧地利民歌壹樣的歌曲。16小節的壹段旋律樸素清新,這16小節的旋律有三段不同的歌詞(中間還有2小節的鋼琴間奏),訴說著舒伯特的浪漫情懷。歌詞大概是這樣的:少年看見紅玫瑰,原野上的紅玫瑰,多麽嬌嫩多麽美;急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贊美,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紅玫瑰。少年說我摘妳回去,原野上的紅玫瑰。 玫瑰說我刺痛妳,使妳永遠不忘記, 我決不能答應妳!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紅玫瑰。就是這樣壹段清新而動人的旋律,從夜空中飄來,寒冷、黑夜、周圍的壹切似乎都不存在了,人們似乎聞到了濃郁芬芳的花香,看到了頑皮孩子的身影……
舒伯特藝術歌曲最常用的是變化分節歌形式。變化的分節歌,顧名思義,在重復同壹個旋律時,對這段旋律的和聲、調性、鋼琴織體、速度等做壹些變化。當時德奧作曲家已經意識到民間歌曲形式的局限性,想要把這種固定不變的分節歌改變壹下,舒伯特也站在了這個行列。比如他的《鱒魚》、《聖母頌》、《小夜曲》、《冬之旅》等,都是在分節歌的基礎上,依據歌詞情緒的緊張激動和變化,或者改變調性、或者改變和聲、鋼琴織體、速度等以適應歌詞,這種音樂材料的鮮明的對比獲得了強烈的很有色彩的效果。比如《鱒魚》,末尾的壹段音樂中,調式、鋼琴織體包括速度都隨著歌曲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又如《聖母頌》作品始終充滿著壹種高雅聖潔的氛圍,使聽者如同置身於中世紀古樸而肅穆的教堂之中。這首《聖母頌》是他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描繪了壹個純潔的少女真誠地祈求聖母瑪利亞的情景。同時,人們還可以從這首小曲裏,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體驗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特別巧妙,恰到好處,曲調柔美委婉、純凈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
通體歌典型的是《魔王》,情節大概是父親懷抱發高燒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裏騎著馬飛馳,森林中的魔王不斷引誘孩子,孩子發出陣陣驚呼,最後終於在父親懷抱中死去。歌曲在148小節的貫穿發展過程裏壹氣呵成,氣勢宏大。幾個不同人物(講故事的人、父親、病兒和魔鬼)的不同角度、心情和語氣,通過調性的對比轉換、織體、力度和旋律線條的變化被生動地表達出來,魔鬼的誘惑(大調性、平緩),兒子的呼救與父親的緊張不安(小調性、急促並不停地轉調),講故事者宣敘性的音調,鋼琴伴奏模擬馬蹄疾奔的節奏貫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風聲描繪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風颯諷、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沈悶恐懼的氣氛;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驚呼,形象地刻畫出孩子驚恐的神情。戛然而止及最後的和弦,與歌者***同營造出緊張陰森的情景和氣氛。這首敘事歌成為舒伯特戲劇性藝術歌曲的完美典型。
二、內容豐滿
舒伯特藝術歌曲中有歌頌大自然的比如:《致春天》、《聽、雲雀》,有贊美藝術和愛情的,如《致音樂》、《愛的使者》,有描述神仙與人間的,如《聖母頌》、《地神》、《異鄉》,也有表達他內心苦悶、悲淒孤獨的,如《城市》、《海濱》等等。這些情感含義不同的歌曲,舒伯特都很好的用聲樂與鋼琴兩種簡單的音樂載體直接單純又深刻動人的表達出來,這也同時是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點,鋼琴伴奏與聲樂部分奇妙完美的結合在壹起,兩者相輔相成,通常是聲樂部分展示各種場景和心情,鋼琴伴奏部分則描繪出明媚的春天、淒冷的寒風、茫茫的冬雪等,比如《魔王》,鋼琴伴奏中持續的三連音音型描繪出馬蹄聲;《城市》歌曲中,用鋼琴琶音織體彈奏壹個個減七和弦,造成遠處灰色迷蒙的城市景象,是人物淒涼心境的表現;又比如《幻影》,鋼琴伴奏的四個和聲動機,將夜深人靜人去樓空的街頭小巷中,孤獨的流浪人突然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那種驚嚇、孤獨、以至悲痛欲絕的心情表想的淋漓盡致。
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旋律壹直是抒情性的、單純的、樸素的、有民間風格的,作為壹個即興的創作者,他無窮無盡的靈感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麽是修飾和推敲,由於舒伯特壹直生活在城市的陰霾中,他的音樂仔細聽來又有點敏感、容易激動和憂傷的色調,這和舒伯特自己的那份不得誌、孤獨是有關的。舒伯特將藝術歌曲的潛能充分挖掘,使其成為極富表現力的完美形式,舒曼、勃拉姆斯以及馬勒包括瓦格納的歌曲,都是沿著舒伯特所開辟的道路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