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奧爾夫音樂教學中除樂器演奏外的其它培養節奏感的方法有哪些

奧爾夫音樂教學中除樂器演奏外的其它培養節奏感的方法有哪些

奏訓練作為音樂教育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已逐漸高度重視起幼兒節奏感的培養。因為它不僅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培養人格素質方面也存在壹定價值。什麽是節奏感?如何培養?本文以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踐展開,在生活中引導幼兒細心觀察,以熟悉的環境與事物著手,加以誘導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探索各種方法,循序漸進,以奧爾夫“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理,與孩子們壹起“玩轉節奏”。

關鍵詞:

奧爾夫音樂 幼兒 節奏感 培養

“節奏”壹詞,或許大家聽到它,都會情不自禁與音樂緊密聯系在壹起。其實,廣義的節奏可以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壹切具有規則以及各類變異形態的節奏[1]。是壹種客觀存在,如:日落日出、呼吸、脈搏、鐘表等。在音樂中,長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壹定的規律組織起來,稱為“節奏”[2]。它是音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形容為音樂的骨架。壹首音樂,若是沒有了節奏就等於沒有了靈魂,變得散亂無章。

那“節奏感”又是指什麽?從字面上理解:人對於節奏的感覺。通過對節奏掌握的精準度,表現於外在的行為和能力。比如:歡快的節奏讓人產生愉悅、興奮的情緒;柔和、緩慢的節奏使人心態平和,情緒穩定等;不管是唱歌、跳舞還是樂器演奏都離不開節奏感。在音樂教育中,節奏教學可以培養幼兒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增強音樂記憶力、發展音樂表演技能的基礎等。在人格素質培養方面:可以促進身心平衡發展;培養幼兒的創造及自控把握能力、反應能力等。

每個人都有節奏感,但每個人的節奏感又不盡相同,不過根據練習與感覺,節奏感是可以訓練提升的。那麽,該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在培養幼兒節奏感的學習過程中,壹定要遵循孩子年齡段的認知與身心發展特點,不可按部就班硬教,要善於創新,從孩子們熟悉的環境與事物入手。

壹、善於引導、發現生活中的節奏。

1、感知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

節奏無處不在。節奏存在於大自然:月亮盈缺、潮汐漲落、雨點落下、鳥兒鳴叫等。節奏存在於生活中:火車的行駛、奔馳的馬蹄聲等,甚至於人走路的聲音……只要我們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加以誘導教育,便能進而為音樂所用。

2、語言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節奏。

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與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最基礎的。利用語言作為培養節奏感的起步,無需經過專門的訓練與技能技巧的準備,從而使孩子們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自然在學習中就減少了心理障礙,學起來輕松自如。跟人打招呼、朗誦姓名、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動物名、食物名、交通工具等,各種熟悉的詞、短句都可以進行節奏練習。如:

| | 或 | | ||

早上 好! (姓 名), 早上 好!

回應者根據打招呼者的語言節奏進行回應。節奏可根據個人的需要進行靈活改變,亦可:| | 或 | | ||。無論哪種節奏型,拍子都要穩定且準確。簡單的節奏型幼兒容易掌握;稍微長點或難點的節奏型幼兒較難掌握怎麽辦?可在念語言節奏時加入拍手或拍膝等其他身體部位,跟著邊拍邊念(拍手時,建議左手固定位置,右手拍,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穩定節奏)。節奏型選擇的難易程度要視孩子掌握情況而定。也可以用唱歌的方式,用壹個八度內的音階即興創造出簡單易哼的旋律打招呼,如:

A:| 1 2 3 4 | 5 — ||

×× ×妳 好 !

B:| 6 5 6 5 | 5 4 3 2 | 1 — ||

妳好,妳好! × × × 妳 好 !

或: A:5 ⅰ| 5 5 3 |

早 安 X X X!

B:| 5 ⅰ | 5 5 3 ||

早 安 X X X!

前面以打招呼為例,還有生活中常見的,如:

| |、 | |、| |

小 狗 、 薯條 可樂 木棉 花

這些由語言中最短小的,具有壹定音樂意味的字、詞拼成的最小節奏單元稱為“節奏基石”。而節奏短句也可由字詞的幾種小節奏型加以各種組合[3],如:

| | ||、 | | ||

小 鳥 飛走 了 。 遊 樂園 真好 玩。

| | ||

小鴨 子 嘎嘎嘎嘎 嘎 !

要註意所創編的短句要念得順口,句子結尾要有結束感。語言節奏練習的詞、句的長短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進行適當調整,適度的簡化和增加難度是允許的。

3、隨機發現,“即興”創作。

“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最吸引、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日常中培養節奏感的優勢是:沒有過多的局限性,只要善於觀察發現,可以隨機進行。充分發揮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中的即興(創造)性。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大都可以去挖掘、創作、發揮想像力。杯、碗、筷子、報紙等都能代替音樂進行節奏訓練或演奏。如:準備若幹碗、筷子。壹只碗表示(四分音符,念法:ta);兩支筷子表示(八分音符,念法:titi);沒有表示休止。擺放壹個四拍節奏型(常用)。例:

1) | :||

念法: 碗 碗 碗 碗

2) | :||

碗 筷子 碗 筷子

3) | :||

筷子 筷子(休止) 碗

除用語言節奏外,還可讓孩子用拍手等肢體動作表現節奏。要註意的是:在節奏練習中,“休止部分”孩子較難掌握,要讓其知道節奏型中空白或有休止符的地方表示休息(停止),不能發出聲音,可以用握拳、點頭等無聲動作替代。教師在擺放節奏型時盡量不要把休止部分放在開頭第壹個,幼兒會較難控制拍子的穩定性。

上面例子中是指定壹種物品代表壹種時值。如都是同壹物品,最好有記號、標誌將其區分不同時值或進行擺放區分。在節奏型擺放中,通常先擺放時值,逐步加入、常用的四分休止符、甚至是(十六分音符,念法:tiri-tiri或tivi-tivi)時值,從易到難,視情況作調整變化。

以上方法可變化出各種節奏型(也稱基石)。無論哪種基石都應反復多次,基本找到感覺再進行下壹項。在練習中,從壹開始就要註意培養孩子正確的節奏感,穩定的拍率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豐富節奏教學形式,玩轉節奏。

形式單壹的節奏訓練枯燥乏味,無法在教學上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不利於節奏感培養。怎樣讓節奏訓練“活”起來呢?

1、“生動”的言語,“活躍”了節奏。語言進入教學可以說是奧爾夫主張的“適於開端”的教育觀念的體現[4]。在教學活動中,語言中的語調、語氣在某種程度上跟音樂要素中的音長、音色、音量等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用這些要素進行創造音樂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語言節奏,在朗誦時可以適當變換音色、音量、速度等,如:模仿老爺爺的聲音、媽媽的聲音、小弟弟的聲音念出等。甚至還可以演變成兩個或三個聲部進行朗誦,豐富的形式會增加幼兒參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