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電影音樂中的交響樂沃爾塔瓦河交響樂賞析
[摘 要] 電影是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藝術,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藝術的壹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交響樂是表現力最豐富的音樂形式,能促進、陶冶人們的精神世界,完美地表現出電影的畫面特點。本文通過論述交響樂在電影中的運用,剖析交響樂在電影中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 交響樂;電影音樂;音樂運用 交響樂具有諸多因素和多種多樣的音樂語言,它註重於時間的瞬息流逝,註重於事物的細微變化,具有自己獨特規律的藝術形式。交響樂突出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了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器的音色、音域。新穎的配器,使多種樂器相互補充,協調默契,從而產生氣勢宏偉、色彩絢麗、表現力極強的藝術效果。 自有聲電影問世後,壹般電影的制作都加入大量的配樂,壹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壹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配樂雖非電影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但卻是影片中重要的壹部分。 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征: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元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壹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壹、交響樂之氣勢的磅礴 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的音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交響樂的氣勢磅礴,主要體現在管弦樂隊中的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有機融合,古典音樂獨特的技術與表現力結合著現代音樂中的流行節奏,所營造出的電影音樂的氣氛絕對不是以前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音樂可以達到的。音樂的整體還是漢斯?齊默的典型手法,開始是弦樂隊的十六分音符律動做起來,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地添加圓號的旋律、線條再往後推,合唱再進來。整段音樂,感覺有壹個漸進的過程,這是漢斯?齊默的特點。它用弦樂來做節奏,正常情況下,作曲家的創作都是大旋律,比方說像晚會的音樂,都是用弦樂做旋律。他正好相反,用銅管聲部做旋律,弦樂總是躁動不安地做節奏,那種動感的感覺,這也是它音響的特征,所以這段音樂開始的特征是特別明顯的,後來是大師的手段,壹直保持這種情緒,而且壹浪高過壹浪。 電影《阿凡達》中體現正義與邪惡的鏖戰的場面相當激烈,此段音樂將管樂與弦樂相交織 。為了凸顯戰爭場景的激烈,專門招募來100多位音樂家進行管弦樂隊的演奏,詹姆斯?霍納運用龐大的管弦樂團為這場視覺盛宴增添了豪邁雄壯的氣氛。使得正義與邪惡在人類與納美人的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中體現得清晰鮮明,作曲家運用了很多金屬感強烈的銅管和弦樂的點奏來體現出壹種碰撞和無情,更加明確了兩個主題的激烈對抗。 電影《秋雨》中用了快速閃回的方法再現了那段血腥的歷史,再現了日本軍隊在中國的殘暴行徑。這就是真真切切發生在這兩個國家歷史中的事情,是主人公愛情所必須面對的過去。這個段落的音樂主要采用了戰爭題材的配樂手法,音樂整體比較沈重,就好像捶打在每個人心裏壹樣。這種戰爭題材傳統的配樂方法就是盡可能大的營造交響樂的聲音質量和音樂元素。管樂的震撼力,營造出壹種幾近真實的戰爭場面;低音提琴演奏出的低音和隨後出來的大提琴音色以及最後的小提琴的弱音漸遠,構成了壹個主旋律,引發觀眾對戰爭的回憶。這段音樂結束以後出現了壹個以小號為主的旋律,音樂顯得十分悠遠,當小號的旋律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它加深了這種音樂的感受,觀眾的思緒也因而加深了。 二、交響樂之戰鬥的緊張 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決戰部分的音樂比較大氣,也是最終的壹個對幾個主人公的考驗,所以用的音樂也是非常緊張。這個緊張又如何表現呢?用銅管樂器表現這種緊張,刺激而且還帶有點恐怖色彩,當然還加上打擊樂,還有弦樂的壹些高音部分,這幾個聲音加起來然後再加上電子音樂的壹些輔助,就使得這個最後的畫面非常完整,這段音樂將交響樂的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相結合,配上特別的畫面和場景所產生的催化作用無可比擬的,所產生的磅礴的氣勢也是無法匹敵的。 電影《夜襲》的開篇音樂以打擊樂節奏為底,與當時的電影背景雖然有壹些摩擦,但不至於激烈到要打鬥,只是壹種襯在底下的緊張和壹觸即發的節奏,國民黨的晉綏軍和我們的八路軍為了壹節車皮爭鬥起來,兄弟之間正扭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鬼子飛機來炸火車站了,剛才還在拳腳相加的兄弟們馬上同仇敵愾壹致對外,拿起槍對準敵人的飛機,此時在音樂上用了弦樂和銅管以及電子音色,表現和敵方飛機進行鬥爭的場面,再用壹些小調式的弦樂襯托,用壹些銅管的不和諧音來進行緊張氣氛的營造。視覺是密集的沖擊,聽覺上也是全方位的體驗,炮聲、槍聲在弦樂裏回蕩,其中民族精神昂揚向上,使觀眾也熱血沸騰。 三、交響樂之愛情的優美 電影《雛菊》敘述了壹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惠英,是壹個非常善良純潔的人物,她的內心充滿著對愛情最美好的向往。作曲家為這個人物譜寫了壹段大調式的,充滿溫暖感覺的音樂,構成旋律的和弦充滿了陽光的氣質,音樂仿佛在訴說惠英心底的夢想——和心中的愛人浪漫地不期而遇。故事滿足了女主人公的夢想——男主人公鄭宇和惠英不期而遇。在這段情節中,作曲家選用了影片的主題旋律來配合畫面。這個旋律本身充滿了哀傷的味道,這樣的音樂符號為影片的發展巧妙地埋下了伏筆。 整部影片的構思充滿了新意,它始終以惠英、鄭宇、樸義三個人物不同的視覺來敘述整個影片的感情發展。對於鄭宇的出現,導演和影片的配樂都為他賦予了悲劇性的藝術特色,他的主題音樂是壹段小調式的、悲傷陰郁的旋律。故事發展到槍戰開始、惠英受傷的段落,這段音樂完全使用了大提琴的壹段獨奏,大提琴特有的音色和音域把影片的氣氛帶入到低沈壓抑的狀態中,仿佛給這段沒有來得及說出的愛壹個充滿哀愁的結局。 影片的最後,三位主人公誰也無法釋懷心中的愛,但是又都各有隱瞞著無法向對方表達心底的愛意。當劇中惟壹壹次三個人同時出現的時候,音樂將那種忐忑不安的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鋼琴在高音區演奏出三連音的音符,仿佛映襯著樸義不安的心情;小提琴在高音區的長線條旋律,則是鄭宇艱難地向惠英說出對不起時那種悲傷的心境;大提琴的頓弓演奏,表現了女主人公不想失去真愛的心聲。三件樂器輪番地演奏,交織成這個段落的旋律,隨著畫面的起伏,把蘊涵在影片中的愛情故事的結局勾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