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到2018年,這是我第三趟獨自飛往臺北。
三年前初夏的那次,恰巧也是我人生的第壹次獨自海外旅行。事實證明,沒有預設的說走就走才能遇見超出期待的驚喜與感動。9天10夜的時間我從臺北到墾丁,獨自走過整條東海岸沿線,壹邊用腳步丈量“臺灣最美的不是景是人”,壹邊漸漸墮入“獨自旅行會上癮”的魔咒不能自拔。
時隔8個月之後,心癢癢的我再次買了張機票,用15的時間逆時針方向自西向東完成了環島。不同於第壹次純觀光客打卡式的旅行方式,這壹次我有意識地選擇了各類體驗式行程,以期自然融入到local(“在地人”)的生活,在某種更深度的層面上實現與本土文化的互動和***鳴。
如果說第壹趟旅行像是壹道開胃菜,低調不經意間打開了妳隱蔽的味蕾細胞,那麽第二趟旅行就像是壹場華麗的主宴,幾乎滿足了妳全部的感官體驗。
這種華麗不是對味覺的突然襲擊,而是回漫在舌根與喉口間的後調,像汽水的清爽,又像奶香的綿密,還像咖啡的醇厚,哪怕不再彌留也足夠回味很久。
因為太過想念這種臺灣獨有的味道和氣息,所以前不久計劃了第三次旅行。但說真的,這趟計劃真的是沒有“計劃”。短暫7天臺北臺南,文藝都市和懷舊古城各半時間。
除了在Airbnb上預訂了兩位超級nice的super host之外,沒有再做任何準備。因為我只想奢侈地“浪費”7天慵懶、閑散又自在的時光,見見老友,軋軋馬路,認識有趣的人聊聊天,或者壹個人發發呆。
對於臺北最深刻的記憶,往往都不在妳潛心研究過的地圖攻略裏,而是停留在那些街頭巷尾的亂步中。走在臺北街頭,隨處都是聽過的歌詞和讀過的地名,像老朋友的名字壹樣,念起來毫不費力。
妳無需趕路,也不需要明確目的地,這裏到處藏匿著咖啡店、書店和文創店。也會因為太過留戀沿途風景,而時常在公車靠窗的位置上不小心就坐過站。
那麽,這場說走就走又如此放飛自我的旅程,究竟讓我發掘了壹份怎樣的私藏小眾清單呢?下面就來推薦幾個本人私房收藏的 夜市、觀景點、酒吧、書店、音樂空間,當然還有我的host ,都是77和朋友壹起探索發掘的有趣的地方,以及有趣的人。
說到臺灣,不能不提夜市。第壹次去夜市時還只是為了大快朵頤;第二次我開始明白 “食物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理解壹個城市最好的入口,小吃的佳美,透露出這座城的性格” 。
再後來我逐漸發現,夜市的存在不單只是壹種美食現象,其實還是社區中自發形成的壹類公***空間,裏面濃縮了關於空間規劃、經濟行為、人際互動甚至族群差異等等現象,是觀察本地人生活和本土文化最好的窗口。
從前我壹直認為,想要了解壹座城市,壹定要了解當地人吃什麽、在哪吃、怎麽吃。現在回頭看看,夜市的象征意義似乎剛好驗證了我這個不成文的想法。
所以,如果妳想通過走夜市觀察本地人生活,就壹定要去那種相對本土傳統的夜市——這裏我向妳推薦 南機場夜市。
“南機場”位於中華路2段萬大路口,並非真的是機場,而是日治時代留下的舊地名,是當年日軍的練兵場和軍用機場,相對於北邊的松山機場稱為“南機場”。
1949年之後,這裏就變成了臺北 眷村 密度最高的地方,如今早期的老舊眷村模樣已經不見。經歷多年物價上漲,南機場夜市眾多的美味小吃依舊便宜親民,維持傳統好味道。
帶我去的好朋友智豪笑稱這裏算是臺北的 “貧民窟” 。但實際並非妳想象中貧民窟的樣子,只是如今是臺北市最弱勢的社區。
夜市的攤位地跨307巷、309巷、311巷、313巷和315巷五條巷子,而巷子的兩邊就是壹排排密集又錯落的老式樓房,甚至還有加蓋又加蓋的陽臺和房中房延伸到妳頭頂,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違建”哈哈。樓上居民的家長裏短和樓下攤位的叫賣吆喝,此起彼伏交相映襯,真是壹幅生動的浮生畫卷啊!
對於我和智豪而言,饕餮後最大的樂趣更在於,可以在夜市分布的這些交叉的小巷子內來壹場 city adventure 。遊走在獨特的建築空間內,與擦肩而過的老居民來壹個眼神交匯,可能左轉突然冒出壹個 飛天旋轉梯 ,右轉赫然看見壹盞昏黃的路燈,仿佛在經歷壹場魔幻現實主義的探險,樂趣不亞於在香港的鲗魚湧呢!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南機場公寓的歷史,可以戳角落臺北 尋寶徒http://www.nookcity.tw/South-Airport-Apartments_history.html
南機場夜市:捷運板南線西門站下車,沿中華路二段步行約25分鐘。
很多朋友可能會問,機場有什麽好玩的,而且還是壹個又舊又小快拆了的機場。
其實我推薦的是松山機場旁邊壹處很隱蔽的巷子: 臺北市濱江街180巷 。
這條巷子南側緊挨著機場10號跑道,與它交匯的松江路581巷則恰好和10號跑道在同壹方向上。也就是說,這裏是近距離迎面觀看飛機俯降落地和聆聽現場感受飛機轟鳴聲的最佳地點,是航空迷的必去景點!
我和朋友是晚上去這裏看飛機的。那天晚上有點涼,人也不多,很多都是壹對壹對couple特意騎機車來看。大家三三兩兩把車停在路邊,然後紛紛沿著跑道的方向往遠處的北方望去。
每隔幾分鐘妳就能看到天空中有壹塊斑斕的黃色亮點,越來越近,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亮。
終於它慢慢地從壹個光點變成了壹個有輪廓的飛機形狀,然後短暫的幾秒鐘之內隨著壹陣充斥耳膜的轟鳴聲劃破周圍漆黑寂靜的空氣,龐然大物從妳頭頂呼嘯而過滑翔降落在遠處星星點點的跑道上。
白天來這裏可能飛機能看得更清楚些,簡易的攝影效果也會更好。不過晚上來看,在周圍空曠寂靜的夜色映襯下,轟鳴的巨物與周遭的零星形成巨大反差,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與震撼可能更加特別哦!
不過聽報道說,今年11月政府根據國際民航用地標準,要將飛機巷納入管制區,到時候會在現在巷頭退後70-80公尺的位置築起高墻。所以想去飛機巷的同學們要趁早啊!
機場 巷:臺北車站搭49路公車到臺北漁市站下
臺北無疑是壹個適合品味慢節奏夜生活的城市(雖然每當我這樣講時,臺北朋友都表示“蛤?臺北的節奏明明就很快欸~~~!”當然了我是站在旅行者的角度,包括下集會聊到的臺南,節奏就真的是很慢很悠閑了)。
那提到夜生活,不得不去品壹品臺北獨特的酒吧。
大家都知道,臺灣是壹個 LGBTQ friendly 的地方,有著非常包容的多元化性別認同。再加上我的社會學專業出身,6年的積澱無形中養成了壹些“職業病”,到哪旅行都喜歡探索分析壹些與社會議題有關的文化現象。
於是乎某天晚上我興致大發,問起房東Kevin有沒有推薦的Gay Bar,因為真的很想去做 “田野觀察” 。Kevin興致也很高:“有啊!西門町那邊壹條街都是哦!走,我帶妳去!”
西門町的Gay Bar街其實就在西門紅樓的後面,也在臺北非常有名的 Live House河岸留言 的後門對面。
其實原本我預期的“觀察對象”是那種封閉式的、特征集中的Bar,不過西門町這裏的是半開放式露天的,而且顧客群體都是普通人啦!雖然不是我想象中的類型,不過這裏的氛圍反而更令人放松。
那晚我和Kevin還有另壹位房客美玉我們仨壹起去了西門町喝酒。Kevin推薦了壹家他平時最愛光顧的 CASA 。
CASA其實是壹間西班牙餐酒館,所以有很多西式調酒,包括口感正宗的西班牙國酒Sangria(桑格利亞汽酒)和Mojito。而CASA既是意大利語也是西班牙語中的單詞,意思是 “家” 。
當坐在吧臺望著頭頂熠熠發光的店牌時,心中忽然有種莫名的感動和釋懷:為什麽每次回臺北都像回老家壹樣,大概就是因為蘇軾說的那句 “此心安處是吾鄉” 吧。
CASA那晚的調酒師是個很可愛的小哥,風格很像微胖版的張震嶽哈哈哈~
Kevin為我和美玉點了兩杯特調。我趴在吧臺上,看著張震嶽在光怪陸離的顏色與氣息中變魔術似的調出了壹杯“煙火”,然後掏出吸管遞給我插在繽紛魅惑的深藍色液體上,微微期待又掩蓋不住的壞笑:“來,似似看,要壹口氣很快地吸完哦!”
我從高腳凳上探出半個身子,按照他說的壹口氣吸完了“煙火”。吸完那瞬間仿佛真的有壹團煙火在喉嚨裏“嘭”地壹下綻放。
張震嶽看我吸完,立馬把壹罐剛剛點完火又倒扣熄滅的玻璃杯遞到我面前讓我用力吸裏面的空氣。吸完空氣的那壹刻又仿佛剛剛升騰的火花順著我的五臟六腑統統瞬間湮滅了。
楊千嬅用長島冰茶換她半晚安睡,而我只需要壹杯CASA的煙火,就能看見壹個微醺的深夜臺北。
偶遇這間書局是在臺北的最後壹晚,真的是壹個美麗的巧合。
那天傍晚,剛從臺南回來的我壹邊在房東家收拾行李,壹邊想著最後這壹晚要去哪裏晃悠。然後就試著在 CouchSurfing 上通過 “Hangout” 約到了壹個當地的CouchSurfer壹起去師大附近吃東西。
他叫小羽,也是壹個愛旅行和冒險的年輕人,在大陸尤其是西北踏足過的省份比我多得多, 剛剛從東南亞旅行了三個月回到臺北沒多久。
那晚的臺北陰有小雨,風也陣陣地冷。夜市閑逛閑聊中他對我前些天在蒲城街路過的壹家唱片行很感興趣,於是我們打算走去21巷再看看。可剛剛穿過鹵味店對面的馬路,天空就飄起了雨。擡起頭剛好看見前面20米有壹間亮著招牌的書店,便壹頭紮進去避雨。
這間外表看上去不起眼的書局,裏面卻別有壹番洞天。沒有花哨的裝扮和粉飾,頭頂的燈也不是那麽的亮,過道甚至擠得需要迎面的兩個人側身而行,似乎除了走路的地方,剩下的空間裏全都堆滿了書。但就是這樣看似規整中透著雜亂的小地方,卻在踏進門的那瞬間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代經常光顧的二手舊書店,多麽似曾相識的模樣。
總而言之,它不具備意壹間書店在昂貴都市中為了存活而不得不有的任何漂亮元素,相反號稱是全島 “最便宜的書店” 。
水準的書都是按出版社排列,找起來有些費力,但藏書量之驚人足見老板是個愛書的人,不但愛書且懂書,還很懂讀者。我和小羽穿梭遊蕩於書架間,沒有與老板做交談,卻偶爾聽到他與顧客的對話,未見其面已知其趣。
“老板,再便宜點啦!”
“啊那妳王品不要吃,鼎泰豐不要吃啊!”
“老板,這本怎麽樣?”
“讀這本哦妳能多活200歲,因為裏面講了200年的歷史!”
哈,真是壹個有意思的老爺子。難怪在紀錄片 《書店裏的影像詩》 中,水準被稱為 “最愛聊天的書店” 。
我流連於書架間,翻到幾本不錯的,卻也猶豫要不要買走。壹是承認自己讀臺版印刷還是有些吃力,二是擔心背回去不久會被束之高閣。
此時小羽對我說: “當妳拿起壹本書隨意翻幾頁,如果恰好讀到壹句話擊中妳心,就證明這本書值得買。”
忘記在店裏看了多久,外面的雨小了些。因為沒有如他所說讀到擊中我的句子,我和小羽打算前往下壹個地方。臨走前,聽到老板在身後向我們道別:
“年輕人,不讀書會墮落哦!”
我和小羽沿著旗樓下的屋檐往外走,回頭看水準書局的黃色燈牌在淅瀝的夜雨中微微發光,仿佛遺世而獨立的模樣。
水準書局:臺北市大安區蒲城街1號
早期民主化的開智為臺灣營造了壹個相當尊重自由創作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因此這裏也是華語流行的先驅之地,孕育出了壹批有質量又有傳唱、堅持獨有風格與批判精神、並且敢於為社會發聲的優質音樂人及其作品。
臺北集中了全島最優質豐富的音樂資源,每次到臺北都會去Live House偶遇壹些演出。臺北有名的Live House包括 河岸留言、海邊的卡夫卡、女巫店、The Wall、EZ5 等。然而遺憾的是,2年前的冬天我錯過了女巫店的演出,2年後的前幾天我又錯過了河岸留言。
本以為這壹趟又要抱憾而歸,我便在臺大校園裏軋馬路時隨口講給小羽聽。哪知小羽聽完我碎碎念後說:“不會,我知道壹家很棒的Jazz Bar,我現在就來打電話訂位。”
於是在離開了水準書局後,我們踏著依稀的小雨從師大前往臺電大樓,來到此行臺北最後壹晚的最後壹站—— Blue Note 。
Blue Note位於羅斯福路三段171號。電梯上到4樓,推開壹扇木門,妳就走進了臺灣最潮最老牌最資深最藍調的爵士酒吧。整個空間不超過50平,並不華麗炫酷,也沒有卡座低消。
壹位薩克斯手、壹位貝司手、壹位鋼琴手和壹位鼓手,略顯復古和局促的小演奏臺,似乎踏上去還能聽到木板的呢喃聲。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元素足以構成壹場臺北最原汁原味的爵士表演。
底下的觀眾三三兩兩倚靠在木桌木椅上,有小聚閑聊的朋友,有熟門熟路的常客,也有獨坐壹隅略顯疲態的上班族,然而所有聽眾與小木舞臺的距離近不過1米遠不過5米。壹曲終了,四下掌聲。
薩克斯手輪番介紹每位演奏手,偶爾和觀眾來點臺式幽默的互動,輕松又自在。每人420新臺幣(約80塊人民幣)就能點壹杯雞尾酒並欣賞2個小時的表演直至深夜零點,用小羽的話說 “在微醺的狀態下聽爵士是最棒的” 。
相比上海的Jazz Club和北京的Blue Note,臺北藍調真是親民得讓人熱淚盈眶。
爵士相比其他音樂類型,更難入門和鑒賞。但喜歡爵士的人,無壹不是為它慵懶閑散的態度和毫無規律的吟唱所吸引,因其若有所思又漫不經心而著迷。
某種程度上, 爵士樂的性格就像我的旅行性格,也像極了臺北的城市性格。 這大概也是為什麽那麽多城市裏,我偏偏對臺北情有獨鐘的某種解釋不清的原因之壹吧。
Blue Note: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171號4樓
其實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單獨講壹講Kevin,總覺得將他和上述五話並列相提似乎有種把他“物化”了的嫌疑哈哈。
但後來想想, Kevin是我臺北故事裏很重要的壹部分 ,甚至在很多個人的重大決策上給了我決定性意見,所以還是想和大家分享壹些軼事。
對於獨行的背包客來說,壹段旅程的質量和基調,很大程度上會受host妳的房東的影響。在我認識的人當中,能嚴格稱得上擁有 “有趣的靈魂” 的人真的屈指可數,但Kevin絕對算得上其中之壹。
Kevin的家坐落在西門町與臺北車站之間,地理位置極佳。公寓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室內設計全部由Kevin自己完成,並且配備了很高質量的硬裝(自動密碼鎖、智能馬桶、3M直飲水等)。
玄關處有壹面讓我非常心水的世界地圖墻,他去過的地方都會在上面別壹個小環,大陸、東南亞、美洲、歐洲都被別得很滿。看到這面墻我就知道這個行旅豐富的房東肯定不無趣。
果然Kevin是這樣壹種人:第壹次見面就好像老朋友壹樣,與誰都沒有距離感。但這種親近感又不是刻意營造,而是在這樣的空氣中自然而然生成的。當他在專註地做自己的事時,我們彼此都很love and peace的壹種舒服的關系。
而Kevin又是壹個如此隨和熱情且有趣的人——
某天半夜1點,忙完手頭事情的他大概肚子餓了:
“Karen,我要下去買鹵味次,妳次不次?”
“這麽晚妳還去吃鹵味啊?我最近在減脂不亂吃東西,我不吃。”
“啊好吧,說得我好罪惡啊不去了……”(委屈狀)
然後他在家裏徘徊了壹會兒,估計還是有點餓:
“Karen,我要泡花雕雞面次,妳次不次?”
……
“今天跑了壹天腳好酸哦,真想做個足療。”
“走!我現在就帶妳去!”
……
“剛剛回來的路上,我路過了很之前想去的Revolution欸!但是比我想象的鬧啊門口好多老外哦!”
“走啊!我帶妳去!”
……
某天下午我在外面見朋友,Kevin發來微信說,晚上他會帶另壹個房客美玉去龍山寺和艋舺夜市,問我要不要壹起來。我想著晚上也沒啥安排,雖然去過但也欣然前往。
沒想到Kevin壹路源源不斷地輸出各種幹貨,從四百年前的臺灣歷史源頭開始講起,壹直講到為什麽妳現在看到的艋舺商圈是這樣的形態……
雖然當時的他沒有怎麽梳頭發,穿的也是T恤涼拖,但還是由衷地想用 “腹有詩書氣自華” 來形容他哈哈哈~這樣的他,和那個曾經在大學課堂上授課的他,以及為品牌做培訓管理的他,雖然是不壹樣的外表,但確是同樣的靈魂和思想。
然後這位學富五車的“文化人”還壹口應允滿足我的好奇心,帶著我和美玉去Gay Bar喝小酒了哈哈哈。喝完酒的第二天晚上,當我從外面回到家時,Kevin泡了壹壺名貴的 高山茶 招待我和另壹名當天剛入住的菲律賓房客朋友。我們仨壹邊喝茶到半夜,壹邊從菲律賓語聊到菲律賓的歷史演變再聊到整個東南亞文化……
Anyway,住在Kevin家的體驗就是,每天晚上回去,家裏總會出現新的房客或Kevin自己的朋友,然後大家壹起坐在沙發上天南海北地喝茶聊天。但這種聊天又不是純娛樂性的,而是很 cultural 的內容。
因為我總是回來得比較晚,所以當我最後壹個加入時,Kevin會重新梳理聊天的節奏:壹般都是以讓我猜其他朋友來自什麽地方開始。
但哪有那麽容易看壹眼就猜得出呢。於是在大家不斷深入的互動和交談中,我慢慢就能發現壹些“線索”,然後不斷去修正驗證我的答案,雖然期間Kevin和其他朋友還會故意搗亂幹擾我並以此為樂哈哈哈。
Kevin是旅人,是讀書人,也是生意人。他的經歷太豐富了,肚子裏的貨也太多了,因此和他在壹起的時候妳永遠不會覺得乏味,因為他會不停地向妳 “輸出”(output) 很多東西。
離開臺北前的最後壹晚,我們坐在沙發上聊到幾乎天快亮,聊到他現在在做的 臺灣家族口述史傳記 時,我們壹拍即合,也令我振奮不已,因為這也是我最想要做的壹件事。
有趣的房東不僅在於給妳提供幹凈舒適的住所,還能扮演壹個 “放大鏡” 的作用:透過他剖開旅地的橫截面,窺視鮮活的當地文化,放大旅行的趣味和深度。而Kevin正是這樣的人。
好啦,臺北的部分就先聊到這裏。
希望我的獨家行記能讓沒去過臺北的人,想要去壹趟臺北;讓去過臺北的人,還想再去壹趟臺北噢!
下集,我們來聊聊全島另壹處我最愛的地方—— 府城臺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