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祖海在金色大廳舉辦個人演唱會。
竇在金色大廳表演京劇《柳蔭記》。
2006年,譚晶在金色大廳舉辦音樂。
2003年,宋祖英在金色大廳舉辦個人演唱會。
“去金色大廳演出,真的開了個不好的頭!”最近宋祖英在今年兩會上的表態,讓很多不明真相的朋友大跌眼鏡。金色大廳不就是高樓上的“音樂殿堂”嗎?怎麽會是“開局不利”呢?不查不知道,壹查就震驚了。人民日報用數據告訴我們,2013年前8個月,至少有133個中國團體“唱響金色大廳”,其中包括無錫新區太湖花園二社區老年笛子團等民間團體,還有壹些溫州房地產女老板聘請金色大廳舉辦歌劇《江姐》的獨奏演出...繼專業樂隊和歌手之後,學生和中學生。壹時間,傳說中的金色大廳似乎變成了“金色卡拉ok廳”。
記者連線維也納當地華僑和導遊,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為大家還原壹個真實的維也納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真的很牛逼嗎?付三萬歐元,誰想上臺唱歌都行
金色大廳是中國人熟悉的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地利皇帝約瑟夫·弗蘭茨壹世於1863年建造的,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但在古建築眾多的維也納,它其實並不起眼,並不是國人所期待的獨立建築,而只是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眾多音樂廳中的壹個。1987年,央視讓中國人第壹次知道了金色大廳。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裏有六個音樂廳,分別是勃拉姆斯廳、木廳、玻璃廳、金屬廳、石廳和金廳。在協會工作人員眼裏,六館沒有區別。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金色大廳每年都會邀請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這裏舉辦新年音樂會,並開始向全世界轉播。於是乎,這裏漸漸有了名氣。1987,央視第壹次播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金色大廳瞬間在中國大陸家喻戶曉,甚至成為很多業內人士心中的音樂聖地。
但在維也納當地人心中,金色大廳真的只是這座城市眾多可以欣賞音樂的地方之壹。即使在維也納眾多的巴洛克建築中,如果沒有指引,也很難找到。據當地華人說:“金色大廳藏在壹條小街上。從外面看,裏面沒有劇院,在奧地利也很少看到以金色大廳為宣傳符號的廣告牌。”
據記者了解,金色大廳可以有三種運作方式:第壹種是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邀請的團體在金色大廳演出,劇院會支付演出費,代表著對演出團體水準的肯定,每年的新年音樂會都屬於這種方式;第二種是按照合同在醫院演出的團體。雙方共同經營,按協議分配收益;第三種是在前兩者沒有演出安排的期間,自費租用音樂廳進行自娛自樂演出的團體。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沒有邀請任何中國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在金色大廳演出。說得更直白壹點,只要付得起房租,“唱金殿”並不難。
那麽,“唱”壹次金色大廳要多少錢呢?每年9月至次年6月為演出季。在此期間,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將出面邀請許多有條件的團體在金色大廳或其他音樂廳演出。經常邀請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演出季,進金色大廳很復雜,不僅需要邀約,還需要提前三年的火爆演出和排檔。但在這段時間以外的非演出季,金色大廳成了最常見的可以隨意租用的演出場地。“租賃費大概是3萬歐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以前是奧地利先令,比較便宜。只要不把樓拆了,妳在樓裏幹什麽都行。有時候,甚至還有舞龍舞獅隊來這裏表演。”
中介壹次安排10團體演出,唱完帶妳環遊歐洲。
據統計,金色大廳每年可以承接800多場演出,但這個數字並不能代表金色大廳的地位,只能說明租下來並不困難。壹次3萬歐元的費用,在富裕的中國人眼裏,並不是壹個高不可攀的天文數字。專場演出機構還想出了壹個辦法,租10組輪流進場,讓大家“唱響”金色大廳。
“很多所謂的‘藝術團’來了之後,在金色大廳裏扯著嗓子,拍著照片證明他們來過這裏,就算走個手續也就完了。10天的行程,除了唱了半會兒,都是旅遊,八國遊,十國遊。”在維也納工作多年的資深導遊段先生曾多次接待團體來金色大廳演出。在他看來,這些團與其說是來金色大廳“表演”的,不如說是來拍照的,基本上和“來這裏參觀”沒什麽區別。唯壹不同的是他們唱了幾個聲部,有點藝術性。
據段先生介紹,每年來金色大廳“專項旅遊”的群體多為中老年人和學生群體。其中,學生群體大多是本著娛樂的精神讓孩子出去“學習”的家長。夕陽紅老年組大多是充實生活。另外,爭強好勝也是老年群體眾多的壹大原因。張大媽在金色大廳唱過,牛家屯的報紙也登了好幾版。如果王大爺不去,我們見面怎麽談?“比起唱歌,他們更關註是否在這裏拍過照,回來後是否接受過媒體采訪,他們接受媒體采訪的次數會比任何人都多。”唱完歌,他們還不會忘記來壹張“來此壹遊”的合影。正是因為有了中國人這樣的“面子市場”,才有了壹批所謂的中間商充當經紀人,不斷誘騙國內團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慢慢把業務從壹線城市拓展到二三線城市,收取10%-20%的代理費。
有如此多的贈票,廚師不得不依靠各種手段讓外國人加入他的行列。
在音樂之城維也納,聽音樂確實是當地人的壹種生活習慣,但他們最喜歡的仍然是歌劇、交響樂等西方傳統音樂。十幾年前,來自中國的表演團體會讓他們感到驚訝,但現在金色大廳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旅遊景點,外國人很難主動進入場地。
“我媽媽在當地壹個華人組織,婦女俱樂部,那裏經常有各種演出的贈票。”出生在奧地利的華人小胡告訴記者。據了解,根據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運營規定,非演出季的所有演出門票均“由承租方承擔”。除了自娛自樂的團體,如老年團、學生團,其余來自中國的正規團體來金色大廳演出的基本票價都在十幾歐(90-150人民幣),如廖昌永、王宏偉、郎朗的演出。與演出季隨時數百歐元的門票相比,中國團的門票雖然便宜,但仍面臨無人問津、只能免費贈送的窘境。送票的方式有很多,大使館,中餐廳,旅行社。
這麽賤是人之常情。在贈送門票流行之初,當地華人、沒去過金色大廳的遊客,甚至周末沒事幹的當地人都去湊熱鬧。然而,免費票滿天飛後,即使“便宜”,也往往沒人拿。曾在維也納留學的別先生告訴記者,10年前,維也納的留學生就知道中餐廳、火鍋店會主動給去吃飯的人送票,“基本上都是去金色大廳演出”。但後來,這樣的表演太頻繁了,連中餐館的廚師都被“嚇”得不想加入進來,更別說留學生了。
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多年的音樂愛好者川軍(化名)給記者講了壹個笑話。“有壹次朋友送了我壹堆贈票,我給身邊其他朋友發了六七張。票還沒發完全,就來到金色大廳門口,四處看了看,準備隨便送人。”川君說,他正好在門口遇到兩個外國人。“我正準備問對方要不要票。沒想到對方看到我也舉手了。原來他們手裏也有幾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