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字筆畫順序是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
音(拼音:yīn)是漢語常用字,字形始見於春秋金文。音的本義是聲音,引申為消息,如音信、佳音。又引申為音節。又指音樂。壹說“音”本義為音樂,後泛指壹般的聲音。
指事字。“音”始見於春秋時期,金文和小篆描畫的都是壹個“言”字,在口中加了壹點指事符號,表示聲音就是從口中發出的。這聲音可以是語音,也可以是樂音。“口”中或加短橫,或加短豎,或加小圓圈,形雖不同,作用壹致。“音”與“言”在意義上是有聯系的。發“言”為聲,聲成文謂之“音”。“音”的基本意義古今壹貫。
楷書是對小篆的楷化,仍然保持了這個形狀。也有人認為“音”是個象形字,模擬倒置的木鐸及舌。振動木鐸可以發音。從這個意思看,“音”的本義也是聲音。
康熙字典:
戌集中音部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_於今切,音_(陰)。《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壹。《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_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為之音。
疏:以大師吹律為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為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為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
季劄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壹而稅頌聲作,聲即音也。下雲治世之音,音_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