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校園流行音樂研究報告怎麽寫

校園流行音樂研究報告怎麽寫

壹、實驗目的:

流行音樂,是有壹段時間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流行於大眾的樂曲和通俗歌曲。流行音樂大多曲調流暢,歌詞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某時期,總有幾首歌在人們口中吟唱(如1999年的《走進新時代》,2000年的《七子之歌》等等,都洋溢著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全國流傳甚廣)。受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對流行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同時受其生活、心理、思維等發展規律的影響,他們對流行音樂又缺乏鑒別性,所有東西壹概接收,造成校園中經常會聽到與學生年齡極不相稱的歌曲大行其道的現象。

對上以現象,教育者采取聽之任之、袖手旁觀的態度是不負責任的,壹棍子打死的做法也欠妥,弄不好會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正因為流行歌曲無時無處不在,才“刺激”學生感官,並且對其發生了興趣。所以,教師不如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興趣中接觸音樂、認識音樂,讓學生在學習中鑒別流行歌曲的良莠,讓流行歌曲有目的、有效地為音樂教育服務。

本課題考慮到當前小學生接觸流行音樂的實際情況,把“流行音樂”的範圍僅界定在其聲樂作品部分,即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指那些具備了通俗性、群眾性、愉悅性特征而又沒來得及經受歷史考驗,因而必然是良莠並存、魚龍混雜的歌曲。

通過實驗,我們希望達到“提高學生欣賞美、領悟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音樂各項素質的提高。

二、實驗的方法及手段

1?問卷調查法

調查本年級學生對流行歌曲的認識程度。

2?觀察法

課內外觀察學生的音樂素質及音樂(非智力)表現,並及時記錄其變化情況。

3?實驗法

采用常態編班下非等實驗班前後測對比的方法

三、實驗過程:

(壹)準實驗階段

1?學習思考,提高認識

學習的內容主要是《音樂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生認知心理及學習過程的篇章;國內外對此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流行歌曲集》等書籍。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尋找該課題的研究方向及插入點;探討流行歌曲如何為音樂教學服務;確定“回避不如引導”的思想。

2?調查研究,深入了解

壹切應從實際出發,否則任何事情都是做不好的。同樣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光搞不好“學”,也搞不好“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教師如何正確“教”的依據。

鑒於以上認識,我們針對實驗內容,設計了壹份調查問卷,隨機抽調了四年級四個班各10名學生。

從統計分析的調查結果中,我們驗證了課題實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調查中發現有72?5%的學生喜歡唱歌,70%的學生課外常唱課本歌曲,65%的學生生活中常唱流行歌曲,58%的學生對所唱流行歌曲部分理解,學生寫了92首希望教師在課上教授的歌曲,其中70首是流行歌曲,而且這70首中的50%不適宜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正確引導和指導,為進壹步的研究作了準備。

(二)實驗階段

1?全面測試,了解學生

為了全面了解自己所教學的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在實驗前期,我們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進行了統壹測試。(測試的目的、內容、評價標準以及操作方式詳見附表)。

2?更新教學,有機滲透“流行”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為了幫助學生全面、快速、有效地提高其音樂基本素質,我們更新教法,增添教學內容,有機地滲透壹些“流行歌曲”幫助學生學習新知,增強音樂能力。

(1)以熟帶新,引發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利用同學們熟知的流行歌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新知的信心,同時,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

如:識譜視唱教學是困擾許多音樂教師的環節,針對學生對枯燥的音樂知識無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現象。開學後,我搜集了大量的學生也熟知的流行音樂作品的詞曲,並分類整理好。在教學中,讓學生先用“啦”來模唱已熟知的樂譜片段,當老師講解了樂譜中知識點後,學生再次在老師的帶領下視唱教材中樂譜,學生很快就能準確唱出了。因此信心百倍,畏難情緒迎刃而解了。

在唱歌教學中,我也運用了這種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歌曲《誰也離不開誰》之前,用《永遠是朋友》導入,讓學生由歌曲《永遠是朋友》感受友誼的真諦,產生學習新歌的興趣。

欣賞課中,也可用學生熟悉的相關內容的流行歌曲,引入課題,再進壹步欣賞。總之,因材施教,以熟帶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2)以情促情,尋找***鳴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小學音樂教育只有加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情感***振,用“情”字架起心靈與音樂間理解與溝通的橋梁,從而較好實施音樂教育的總目標——審美教育。

我巧用學生感興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進行滲透,使其與課本歌曲和欣賞曲產生“美感***鳴”,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率。在教授歌曲《五月的夜晚》時,為了幫助學生用輕柔連貫的聲音來表現歐洲春天的寧靜和溫馨,我讓學生欣賞了壹系列有關夜晚的流行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彎彎的月亮》等,通過生動直觀、形象鮮明的視聽效果,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並總結出夜晚歌曲的旋律特點,很快感悟出歌曲所蘊含的情感。

(3)比中審美,提高認識

通過課本歌曲與流行歌曲在風格、內容、情緒、速度等方面的對比,激發學生對音樂形象的體驗。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壹課時,在學生了解了此曲為敘事歌曲的特點,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聽到的敘事歌曲時,孩子們想到了很多,如:《丹頂鶴的故事》、《女人是老虎》、《春天的故事》、《東方之珠》等;在欣賞《咱們工人有力量》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為幫助學生體會進行曲風格的歌曲特點,我給學生放了如:《咱當兵的人》、《運動員進行曲》等歌曲,學生在步伐節奏樂曲中感受了歌曲的行進風格;在欣賞《茉莉花》時,選擇流行歌曲周艷泓的《又見茉莉花》、新民歌《親親茉莉花》作對比,兩者都在《茉莉花》曲調基礎上,使該曲在具有清新、淡雅風格的同時,又添了古色古香的特色,值得推薦給學生。

(4)介紹新曲,拓展視野

流行歌曲中的壹些順應時代,思想進步,通俗易唱,旋律優美的精品,教師將其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進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拓展學生視野、適應時代的需要,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美感體驗和音樂素質。如:在剛剛結束的第九屆“步步高”杯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有壹些通俗易懂、思想積極向上、朗朗上口的新歌,根據教材需要,有機滲透於課堂,推薦給大家來欣賞。學生對這種時代性較強的歌曲十分感興趣,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豐富課余,適應時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壹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審美教育要求學生能有感覺美、欣賞美、鑒別美、創造美的能力。於是,我們讓學生開展壹些有意義的音樂活動來鞏固所學知識。

(1)搜集歌壇信息、辦音樂小報。

(2)每月壹期的“歌手小擂臺”。

(3)課前壹分鐘講“歌壇快訊”。

(4)流行歌曲專題講座——“金色童年”。

四、實驗的結果:

(壹)教學效果

2000-2001學年度第壹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音樂基本素質測試統計(見附表壹)

從測試具體分析中,顯著反映出實驗班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經過實驗處理後,各項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班的平均水平。尤其突出的是在聽音和欣賞方面,表現出的音樂鑒別能力、表達能力比同年級的對照班學生音樂素質有顯著提高(排除無關變量,學生成熟及知識量同步增長的影響)。

實驗班學生音樂基本素質兩學期測試統計(見附表二)

從實驗班學生兩學期前後測其音樂基本素質的成績來看,實驗班學生實驗後的聽音、視唱、唱歌和欣賞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二)實驗班學生課堂參與水平明顯高於對照班

實驗班學生課堂參與比壹般學生好,參與的程度高,性質也更為積極主動。由課題負責人在實驗期間的觀察日記中,也可看出學生在課堂表現方面的變化。在壹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某些平日寡言少語的同學,經過實驗課後,逐步放開膽量,主動參與,同時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都表現得十分突出。

(三)成功教育

評“歌手小擂臺”每節課上學生優秀的表現贏得教師的贊許,學生在學習和比賽競爭中,得到了成功感、愉悅感,其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有益活動,對自己終身的學習充滿必勝的信心——自信自立。

(四)社會影響

我在實驗班裏讓流行歌曲融於音樂教學,課後,我聽到同年級其它班學生,請實驗老師在他們班也實施,同時,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在音樂課上學到更多的鑒別音樂美的能力。

五、有待進壹步研討的問題

1?如何合理安排流行音樂與教材之間的比例。

2?規律性地學習流行音樂對音樂教育教學環節及審美等各項心理特征的影響。